夏國珍

民國初,自開“仁壽堂”醫藥鋪,經常下鄉進山,不辭辛苦,為農民治病。 夏行醫80餘年,精通針灸、骨傷、外科,他還根據自然季節氣候變化,總結出一套養生防病的有效良方。 夏國珍不但為人治病,還教人防病、養身。

夏國珍(1857-1958年)號席齋,又名王崇義,楚雄鹿城人。早年父母雙亡,跟隨外祖父楊宏(號楊八新爺)學醫。李維述設“松鶴堂醫館”,夏被聘為醫師,鹹同兵禍後,傷殘較多,瘟疫流行,慘不忍睹。夏鑽研針灸、骨傷、瘟疫、雜病,憑針灸草藥為患者治療,獲救者較多。民國初,自開“仁壽堂”醫藥鋪,經常下鄉進山,不辭辛苦,為農民治病。貧困之家施藥醫治,對於重病號,無論嚴冬酷暑,他都定時前往巡診,給病者開方送藥。當時,雲南督軍兼省長唐繼堯曾贈予他“濟世活人”匾額一塊。
夏行醫80餘年,精通針灸、骨傷、外科,他還根據自然季節氣候變化,總結出一套養生防病的有效良方。他認為:“天下凡是人能吃的東西都可以吃,但須適量。少食燥熱辛辣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飲食定時定量,持之以恆,起居有時。”又總結了許多用果類防病治病的單方。如:冬春季以桔子、橄欖泡茶飲,可以用杏子加補氣之品以防燥,杏水加蒜治腹瀉;秋季梨熟,用小梨煮水和痢疾散以治濕熱痢等。
1954年6月,夏國珍被選為楚雄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貢獻了四帖祖傳秘方,臨床套用,均有奇效。
夏國珍不但為人治病,還教人防病、養身。他自己根據中醫原理和醫家養身健體之道,結合自己的工作生活特點,總結一套行之有效的強身益壽之方。他的生活很有規律,飲食定時定量,素食為主,不沾菸酒,飲茶也十分清淡。每天黎明即起,起居定時,在庭院中用“石鎖”練功,年過九旬仍耳聰目明,腰不弓,背不駝,照樣行醫治病,終年101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