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伯根

夏伯根

夏伯根,女,1902年出生於渠江,2003年去世,出身船工之家。鄧紹昌的第四位夫人,鄧小平繼母。在文化大革命時期,為鄧小平夫婦戰勝艱難發揮很大的作用。

基本信息

簡介

夏伯根,女,1902年出生於渠江邊上的船工家庭,2003年在北京病故,享年一百零兩歲。鄧紹昌的第四位夫人。

幼年經歷

夏伯根(左)夏伯根(左)

夏伯根的父親是從事水上專業運輸為職業的船工,以木船作工具,掙錢餬口,養活全家。

夏伯根耳聞目睹,或親身經歷,在這種情況下,她逐漸練就了一種船工的性格,那就是臨危不懼,遇險不驚。她的這種性格,相傳是成為鄧小平繼母的重要原因之一。

感情故事

1928年夏的一天早晨,廣安縣城被水患威脅。身任廣安縣團練局長的鄧紹昌(鄧小平的父親),帶著團丁到江邊碼頭去巡察洪災的情況。夏伯根臨危不亂,眾人面前冷靜的解決一場船毀人亡的事故,打動了缺少內當家的鄧紹昌的心思。

家庭情況

鄧紹昌結婚後,挑起了全家的重擔。生有三個女兒即三女鄧先芙、四女鄧先蓉(十多歲時病故)、五女鄧先群(1935-)。她既要哺育好自己所生女兒,更要照管好鄧紹昌前面幾個妻子所生的兒女,有的支持外出上學,有的哺育長大成人,幫助成家立業。家庭管理能力令人讚嘆。

1936年丈夫鄧紹昌回家途中,坐著滑竿在南充同興(現屬岳池)身中黑槍,不幸去世。

優良品德

救助精神

1948年8月,暴發了華鎣山武裝大起義,引起了國民黨的驚恐和不安,派了大量的反動武裝圍攻追擊。武裝起義失利後,一支游擊小分隊要上華鎣山,路過鄧家老院子旁邊,因傷員龍田煥突然昏迷,只得呆在林子搶求。他們的情況被夏伯根知道後,就將游擊隊員接回到房中,冒著隨時被鄉保丁發現當作“通共的罪人”論處的危險,請來醫生,為傷員治傷。並像接待親人一樣照顧游擊隊員。

仁慈愛心

夏伯根(右)夏伯根(右)

夏氏最大的功勞在於鄧小平“文革”蒙難時期。文化大革命對全國是場大災難,帶給鄧小平一家的災難尤其嚴重。

位於江西新建縣望城崗原福州軍區南昌步兵學校的“將軍樓”。從1969年10月起,鄧小平在這裡度過了3年多的“謫居”生活。“將軍樓”里的三位老人:鄧小平、卓琳和鄧小平的繼母夏伯根。

先是鄧小平被打成中國第二號最大的走資派撤消黨內外一切職務受到批鬥,接著是鄧朴方腿斷而殘廢,再是鄧小平下放江西新建縣拖拉機廠參加勞動,後又有“批鄧反擊右傾翻案風”。在這一次次的打擊中,鄧家不管是政治或經濟,都一落千丈處於尷尬地位。

夏伯根老人作為鄧家的長者,面對這種局面,不驚不亂泰然處之。尤其是在江西,年近七旬的老人既要幫助作一些家務,還常常開導全家,用自己“不管風吹浪打,只當消熱洗塵”的樂觀態度和慈母風範去影響全家,

看到夏伯根老人以如此廣闊的胸懷對待人生的逆境,鄧家戰勝一時艱難困苦的決心倍增,頓覺天寬地闊,欣慰日增。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