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仁德

夏仁德(Randolph C. Sailer),美國心理學家,燕京大學教授,中國人民的忠誠朋友,一直支持和同情中國人民的革命鬥爭。於20年代初來中國,在燕京大學執教20餘年,回美國後任美中人民友好協會的主要負責人。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夏仁德1898年8月24日出生於美國費城,他的父母是虔誠基督徒,從他小時就注意他的宗教教育,引導他獻身於促進世界的福利。他1919年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1922年獲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2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他在中學、大學時,參加青年會及夏令營,作輔導青年的工作,總是作得非常精彩、有成績,很得當局的讚賞。
1923年8月來中國,開始在燕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書,每年有大量學生學這門課。在中國,他結識了在燕大宗教學系教書的路易斯·埃伯特,他們於1925年10月結婚。
在1935年北平爆發的“一二·九運動”中,他支持學生抗日救亡的正義行動,並保護學生。1941年美國珍珠港事件發生,為了保護學生,他沒有能逃走,而被日本囚禁。1942年夏天,他被轉到北京東交民巷。1943年3月他被關進山東濰縣集中營。直到9月美國和日本交換囚犯,他被送回美國。
1945年夏天他得到許可又回到在成都的燕大。1946年經西安、上海回到海淀燕園,任燕大教育系主任。繼而他夫人及兒子們又回到燕園,共同生活在一起。1948年國民黨通緝學生,他和學校當局幫助學生逃出網羅。1949年10月12日,他全家和北京民眾一起上街遊行,慶賀共產黨的勝利。1950年夏仁德返美,1963年退休,1973年4月,夏仁德夫婦被請回中國作客,周恩來總理在中山公園歡迎他們。

從"一二·九"到抗戰

燕京大學是當年美國教會辦的學校。在這個學校為數不少的外籍教員中,有些人思想是反動的,但具有正義感、同情中國人民革命鬥爭的,也不乏其人,夏仁德先生就是其中突出的一個。他畢業於美國普林斯敦大學後,20年代初就來到中國,在燕大執教,長達20餘年之久。他一直同情、支持中國人民。
早在30年代前期,日本帝國主義日益瘋狂踐踏中國國土,"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的時候,夏仁德先生就挺身而出,支持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運動。他家住在未名湖畔,臨近水塔的一個樹木掩映的小庭院裡。1935年,許德珩楊秀峰齊燕銘徐冰等同志企業文化界抗日救國會,在偌大的北平竟找不到一席之地開會,他就多次把他家的小客廳借作會場。"一二·九"學生運動開始以後,燕大學生運動有骨幹如黃華陳翰伯龔普生等就經常去他家。他主動地把他家後門和房間的鑰匙交給他們,讓他們自由進去開會,秘議救亡工作。
1936年1月,劉少奇同志派林楓同志給清華、燕京的學生黨員黃華、蔣南翔牛蔭冠等同志講有關黨的知識,如民主集中制等,也是借他家講的,講了兩天。
1936年2月,白色恐怖籠罩著平津,國民黨政府大肆鎮壓愛國學生運動。天津北洋工學院被搜查了,北平中國大學、東北大學都有很多學生被捕。29日拂曉,四百多軍警衝進清華園,逢人就打,見人就抓。當時,近在咫尺的燕京大學的好幾位學運骨幹,如陳翰伯等就藏在夏仁德先生的家中,隨後,清華的蔣南翔等同志也隱蔽在這裡。在那些險惡的日子裡,進步同學把暗地學習的黨的重要檔案,如《八一宣言》等,也藏在他家地毯下面。
1937年初,斯諾從陝北蘇區訪問歸來,在一個春光明媚的下午,也曾在夏仁德的客廳里,熱情地向燕大20多個進步同學介紹了此行見聞,讓大家看他剛剛寫成的《紅星照耀著中國》(即有名的《西行漫記》)的初稿和200多張在陝北蘇區拍攝的照片;還放映了自己在那裡拍攝的小電影。這對大家有多大的鼓舞和教育啊!
抗戰爆發,北平失陷。燕大好些同學奔赴抗日敵後根據地,又是在夏仁德先生家裡化裝出走的。他還騰出家中的住室幫助存放待運給敵後根據地的醫藥用品;他休假回美,曾和一些美國朋友在紐約第五街遊行,聲援中國抗戰。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發生,日本偷襲美國,燕大立即被日軍查封。外籍教授林邁可、賴朴吾很快越過西山,趕赴抗日根據地。夏仁德先生原擬同行,但為幫助進步同學轉移,為處理進步同學藏在他那裡的秘密檔案,沒有及時成行。當他氣喘吁吁地往返於女生宿舍和西校門之間,幫助一個又一個被日軍驅逐出校的女同學運走行李之後,就被日軍逮捕,關進了山東濰縣的集中營,直到日本投降後才出獄。

在學生運動的新高漲中

夏仁德先生思想開朗,愛護學生,同情支持愛國學生運動。1946年春天,夏仁德先生出獄返美探親後回成都燕京了,各進步社團都出牆報,開會熱烈歡迎他。不久,燕大復員到北平,他移居燕南園的一座小樓,環境恬靜清幽,他家又成為進步同學秘密集會的重要據點。中共黨組織和黨領導的地下學生組織"民主青年聯盟"常在他家開會,學生還不止一次在他家聽過我解放區的廣播。他和他夫人十分注意為學生的革命活動保密,學生去他家開會,他們常常親自送來茶水糖果,隨後就會心地向大家微笑著走開了。
解放戰爭那幾年,國民黨統治區內,愛國學生運動更有新的高漲,夏仁德先生一如既往給予有力支持。每當學生運動興起,他總是和其他進步、正直的教授在一起,發表談話,發宣言聲援。學生運動募捐,他總是慷慨解囊相助。進城遊行,他不避風雪烈日,不是跟著隊伍行進,就是往返城內外幫運送食物。有一次,特務和青年軍砸毀了學生自治會委託商人辦的校車,商人要求賠償,學生賠不起,向教授們求援,他第一個認捐了一百美元。
1946年12月30日,北平學生為抗議美軍強姦中國女學生,舉行萬人大遊行。他不但同學生一起徒步跋涉進城遊行,而且讓同學們在自己背上寫上"抗議美軍暴行"的標語。市民民眾看見藍眼睛、高鼻樑、頭髮花白的外國人也這樣表示抗議,紛紛投來了讚許的眼光。
1947年秋,燕大一女同學被捕,他參加營救,親自把這位同學接出監獄,護送回校。1948年4月9日,國民黨特務把北平師範大學學生自治會負責人姚炯同志打成重傷,並抓走學生10多人。北平各大學學生舉行"反迫害"大示威,齊集在新華門前大請願。國民黨北平當局竟在大門裡埋伏許多軍警,架起機關槍,準備再次進行血腥鎮壓。在這樣的時刻,他一直同學生坐在一起。

"八·一九"反捕鬥爭前後

1948年"八·一九"反大逮捕鬥爭前後,夏仁德先生又一次給進步學生巨大援助。那時,由於人民革命的節節勝利,國民黨政府更瘋狂地鎮壓學生運動。7月5日,北平軍警開槍打死打傷集隊請願的東北學生一百餘。慘案發生後,北平學生憤起聲援,決定7月9日舉行"反剿民"大示威。那天一早,清華、燕京暑期留校的六七百同學沿鐵路步行進城,被阻於西直門,遭到特務、暴徒的包圍暴打。經學生長時間據理力爭和校內的聲援,在暮色蒼茫中,學生才能得以整隊返校。剛剛走過"萬牲園"(即北京動物園),清華、燕京幾位教授趕來迎接學生,中間就有夏仁德先生。在途中,他推著一位受重傷坐的三輪車徐徐前進。學生到達海淀時,天已漆黑,大雨如注,海淀鎮上又聚集許多軍警、暴徒,氣勢洶洶,企圖再次尋畔。夏仁德先生等又代表校方提出抗議,進行交涉。當學生通過鎮上時,他和幾位教授都淋著大雨,打著手電,監視路旁的軍警、暴徒。
國民黨當局更進一步下毒手了。8月19日,他們在報上公布名單,通緝各大學大批學生,並派出軍警包圍學校,要求入校捕人。這次燕京被通緝的同學共31名,其中在校的有8人。當天軍警多次要衝入學校搜查,陸志韋校長、夏仁德先生等一面發動外籍教職員協助學生糾察隊把守校門,巡邏校園;一面派人代表校方同軍警頭目反覆交涉,宣稱校內沒有他們名單上的學生,還說這是美國教會辦的大學,軍警不得擅入。但交涉無效,看來軍警勢必入校。情況緊急,黨支部研究決定上名單的同學趁下半夜學校後牆外已無軍警崗哨時跳牆突圍。
21日晚,上名單的同學都集中到夏仁德先生的家裡了。他把他們安排在隱蔽的一間房子裡,幫助他們用藥水塗改身份證;還找來北平地圖指點說,跳牆後就鑽莊稼地,從小路繞過崗哨朝德勝門走,不要走西直門。他怕走漏風聲,早把他雇的廚師打發走了;但擔心這些同學跳牆到外邊後可能碰到狗叫,驚動軍警,就拿出幾塊饅頭、麵包片,讓他們帶著餵狗。他倆夫婦一會兒進一會兒出,忙著幫助做準備。最後他自動承擔護送這幾位同學出走。那晚突圍的時間到了,夏仁德先生脫下了鞋,只穿著襪子,先悄悄地到屋外去觀察四周動靜,看見無人,才領著他們去到燕南園的後牆跟。他又站到高處'望牆外,看到已經沒有軍警崗哨時,才幫助大家爬上牆。他還用自己的肩頭托個子矮的同學上去,然後這些同學再用他準備好的粗繩一一墜出牆外。
這次上名單的8個同學中,根據黨支部的決定,有兩個同學沒有參加跳牆突圍。21日深夜,還是由夏仁德先生拿出吃的、蓋的,把他們分別隱蔽在燕南園後邊的偏僻的荒榛亂草中。過了兩天,又由夏仁德先生出頭,找了兩個同情學生的外國教員和學生,分頭把他們護送進了德勝門,再轉赴解放區和外地。
21日,眼看軍警就要入校搜查了,有些同學把大量進步書刊、檔案藏在燕南園夏仁德、雷潔瓊翁獨健等教授的家裡。陸志偉校長得知多數上名單的同學已經出走,才同意警察徒手入校搜查。有幾個警察剛走進燕南園,就被夏仁德先生擋住去路。他厲聲喝道:"這一帶是外國教授的住宅,不許搜查!"
這次警察在校園內搜來搜去,結果沒有找到一個上名單的同學,只好撤除包圍。反大逮捕鬥爭勝利了,是進步師生團結戰鬥的結果。夏仁德先生在這場鬥爭中做出了令人難忘的貢獻。

中國人民的忠誠朋友

夏仁德先生1949年回美國後,仍一直致力於中美兩國人民的友好而努力。1950年,美國正是麥卡錫主義作祟的時代,他和前燕京美籍教授博晨光聯名向《紐約時報》寫公開信,抗議美國政府幫助國民黨轟炸上海。以伍修權為首的中國代表團去聯合國安理會控訴美國侵占我國領土台灣,他和斯諾不但到會旁聽,而且毫不顧忌地走上前去同我國代表團同志熱烈握手。
夏仁德是美中人民友好協會的主要負責人之一。他對中國人民的感情一往情深,他嚮往再來中國。但中美長期沒有建交,他的熾熱願望久久沒有實現。直到1973年,隨著中美關係開始走上正常化,中國人民對外友好協會邀請他重訪了中國。"五一"節那天,周恩來總理特在中山公園音樂堂客廳接見了他們全家。稱讚他說,你為中國教育了不少學生,你同情支持了中國人民的抗日救亡鬥爭,以後又給"反內戰"、"反飢餓"、"反迫害"等學生運動以很多幫助,我們感謝你。周總理的關切談話,使他十分感動。這次,他回到了燕園,在未名湖畔住了幾天,又到外地參加遊覽。他目睹新中國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非常歡欣鼓舞。
1979年,鄧小平同志訪問美國,他是美中人民友好協會歡宴鄧小平同志的主人之一。
有些校友到美國時去看望他,他十分關心中國的"四化"建設,關心中國青年的思想教育情況。1981年7月4日,他在病重之際,開了一張長長的名單,口述了一封給燕京校友的信,他在信的末尾說:"我深深地景仰中國人民為了建立一個更好的世界所進行的鬥爭和你們在其中的貢獻。"
1981年7月11日,夏仁德辭世。在他去世以後,燕大校友把他的名字刻在未名湖與臨湖軒之間的山石上,以示緬懷和景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