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裝束

壺裝束

壺裝束,日本平安時代的貴族女裝之一,戴市女笠,著袿,是貴族女子外出或遠行時穿的服裝。

壺裝束的內外結構

壺裝束從內到外包括: 小袖-長袴-單-袿-打袿(打衣)-小袿

小袖

小袖:平安日本女裝的內衣,白色,一般袖子較窄短。

長袴

長袴:下裝,即長過腳面的寬大裙褲。一般未婚女子穿深色,比如葡萄紫色,已婚女子穿艷色,常用大紅色(緋色)。在所有平安貴族女裝套裝中幾乎都有使用;在穿作為行裝的壺裝束時,常將寬大的褲腳用帶子束起。

單、袿

單、袿:都是上衣,長度及地。單穿作為襯衣穿在袿內。兩者都使用在各種平安貴族女裝套裝中。

打袿

打袿(打衣):袿的一種,穿在較外面。使用在“晴裝束”(俗稱“十二單”)和壺裝束中。製作時要將衣料在衣板上繁複棰打,色澤亮麗,較為厚重防風。

小袿

小袿:穿在最外面的上衣,平安日本女裝上衣的一種。比一般的上衣稍短小一些,方便露出裡面衣服的顏色,裝飾性較強。常配套組成“小袿”套裝,作為代替“晴裝束”的簡略禮服。

以上打袿、小袿可根據場合和季節選擇是否要穿,單和袿也可依據天氣穿著數層。

穿著打扮壺裝束

在參拜神社和物詣的時候,還要於胸前繫上 懸帶——這是一條較粗的紅帶,自身前繞至背後,繫上蝴蝶結或單結。

壺裝束穿著時,要將寬大及地的單、袿下擺提高、在腿上裹緊,用帶子在腰上束結固定,以方便行路。

平安時代女子髮型是長垂髮,平時披散在背後。穿壺裝束的時候可以將頭髮束在背後,放入單、袿內,以免旅途麻煩。

穿好後,繫上懸帶,胸前掛上“ 懸守”,即橫掛在胸前的一個長條形小布袋,裡面可以放旅途常用藥和護身符。然後,戴上 市女笠,放下笠上的“ 蟲垂”(垂絹),就是完整的“壺裝束”套裝了。垂絹可以遮蔽風沙和擋人眼目。

如果不戴市女笠,而是將一件外衣披在背上,蓋過額頭,也是一種常見的外出裝束,稱為“披衣姿”。將外衣披過額頭的做法男子也有時使用。

被衣姿 被衣姿
帶市女笠和垂絹的完整的壺裝束 帶市女笠和垂絹的完整的壺裝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