壺腹嵴

壺腹嵴,人體解剖學名詞。

簡介

正常狀態下,半規管內淋巴液的流動是前庭毛細胞去極化的有效刺激,而這種流體對嵴帽毛細胞纖毛的作用力受到加速度、重力和慣性力的聯合影響,流動的方向與壺腹嵴的長軸的夾角越近垂直,這種作用力就越大,感覺細胞產生的去極化程度就越強。半規管內的壺腹嵴呈月牙狀,其長軸多與管腔內的液體流動方向成垂直,這種形態學特點保證了沿半規管管腔長軸的液體流動能夠對壺腹嵴構成最大的作用力,從而也確保了前庭感受器的敏感狀態。

內淋巴流動對壺腹嵴形成的刺激

毛細胞的極化方式

毛細胞的受力方式

為了更好地理解後半規管的功能,我們仍然有必要強調Flourens定律Ewald第一定律。1)Flourens定律:半規管受到刺激引起內淋巴液的流動,通過前庭-動眼系統引發的眼震平面與該半規管所處的解剖平面相一致。因此,後半規管受到刺激可以引發垂直性眼震;和2)Ewald第一定律:在後半規管內,運動引起內淋巴液離開壺腹的流動造成興奮刺激,而朝向壺腹的流動則產生抑制效應,這與外半規管恰恰相反。根據這些特徵,我們多採用如同下圖的位置進行後半規管的功能評價。

仰臥頭底位,頭向同側轉動45度

進行上述的頭位改變時,後半規管內淋巴液離開壺腹的流動,這樣可以產生同側前庭毛細胞的興奮,出現垂直性眼球震顫,方向朝向同側耳。臨床上,進行後半規管的功能檢查多採用這種變位方法誘發刺激性的垂直性眼震,比如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症的診斷。

解剖學上,後半規管壺腹嵴的感覺細胞形成的軸突形成後壺腹神經,通過壺腹隱窩進入單獨的骨管內,然後與球囊的神經纖維組成前庭下神經,伴行前庭上神經進入內聽道。通常,將該神經分為管部和篩段,前者占神經遠心段的1/3,而後者系近心段的2/3部分。管部的神經周圍有腦脊液存在,而篩段則被無數的骨小梁分割成許多的神經束。該神經屬於前庭神經下支的一部分,大約含有4000Scarpa神經節的有髓樹突。在人類,後壺腹神經進入單管後分成為大和小神經兩個部分,隨後進入內聽道。其中,小神經伴隨壺腹總神經朝外走行,分布於壺腹嵴的一端。少數顳骨標本內,該神經作為單獨的神經束走行在一個獨立的骨管內,進入壺腹壁,分布在副嵴(Accessorycrista)上面,後者也叫疏嵴(Cristaneglecta)。支配後壺腹嵴的神經節細胞的中樞投射部位在耳蝸神經後面的前庭神經的下半部分,即前庭下神經。

後顱窩觀察人類迷路的血管和神經

外下觀查到的後壺腹神經與中耳結構的關係

單孔神經的掃描電鏡照片

單孔神經管段

單孔神經篩段

單管的CT軸位掃描

相關資料

單孔神經進入內聽道

單孔神經和前庭神經

後壺腹神經伴隨著前庭神經穿入延髓的前庭神經核,在此分為升降支,升支終結於前庭上核,而降支發出側枝參與前庭內側核,同時,也發出小腦的前庭部分。因為前庭上和內側核也發出前庭-眼分支,因此,後半規管受到刺激引發的主要反射就是眼球震顫。但是,前庭內側核也參與前庭-脊髓經路,所以也可以誘發出頸部肌肉的活動。當然,小腦的投射也司理著壺腹嵴誘發的小腦反射。

後壺腹神經的傳入經路

上圖可見,後壺腹神經活化的興奮信號傳入後,經過中樞投射的前庭-眼投射經路,造成同側上斜肌和對側上直肌的興奮,因此,右側後半規管受到刺激時常常出現逆時針的上擺性眼震;而左側刺激則出現順時針的下擺性眼震,但均為垂直的鏇轉性。

綜合上述內容,我們不難得出下列結論:

1.解剖學上,後半規管缺少單腳,僅有壺腹

2.主要司理後外平面的鏇轉運動的感知;

3.有效的刺激是來自於身體發生鏇轉運動時出現的內淋巴液流動;

4.適合Flurene定律,即後半規管引發的眼震與所處的平面一致,即垂直性;

5.符合Ewards第1定律解釋,即離壺腹流動對後半規管產生興奮刺激;

6.主要的神經支配是後壺腹神經,即單孔神經

7.後壺腹神經的中樞投射與眼、脊髓和小腦相互交織,可發生相應的表現;

8.眼震多為鏇轉的垂直性眼震;

9.仰臥垂頭位,向同側鏇轉45度,構成對後半規管的最大刺激;

10.後壺腹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的主要責任部位。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