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午政變

壬午政變,是1882年7月23日(農曆壬午年六月初九日)朝鮮發生的一次具有反封建、反侵略性質的武裝暴動。朝鮮王朝京軍武衛營和壯御營的士兵因為一年多未領到軍餉以及對由日本人訓練的新式軍隊別技軍的反感,而於1882年7月聚眾譁變。大量漢城市民加入了起義隊伍。起義士兵和市民焚毀日本公使館,殺死幾個民憤極大的大臣和一些日本人,並且攻入王宮,推翻了閔妃外戚集團的統治,推戴興宣大院君李昰應上台執政。這次兵變引發了中國和日本同時出兵干涉,並且很快被中國清朝的軍隊鎮壓。

光緒八年(1882)壬午六月九日,朝鮮大院君李昰應率不滿閔妃和親日派金玉均所行改革之朝人攻入王宮,殺興宣君李最應及日人數名,李昰應稱國太公,自行專政。閔妃急向清政府求援。十日,漢城發生兵變,燒毀日本使館。十五日,日本外相井上馨率艦赴朝。同日,清廷諭令李鴻章、張樹聲飭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候選道馬建忠帶兵前往觀察,相機辦理。二十七日,丁汝昌抵朝鮮仁川,日軍亦到,旋入漢城。七月初七日,廣東水師提督吳長慶應張樹聲、丁汝昌之約,率部七千人自登州抵朝鮮,張謇、袁世凱同行。十三日,吳長慶、丁汝昌等誘執大院君李昰應,次日送往天津。閔妃重新主政,擒殺亂黨數百人。八月十二日,清政府命將李昰應安置於保定,永遠不準回國;又命吳長慶部暫留朝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