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疽性膽囊炎

壞疽性膽囊炎,是一種除了急性炎症外,主要由於膽囊的循環障礙引起出血及膽囊組織壞死。早期診斷和手術治療可降低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基本信息

概述

除了急性炎症外,主要由於膽囊的循環障礙引起出血及膽囊組織壞死。
年齡、性別、糖尿病和白細胞計數是壞疽性膽囊炎的最主要危險因素。早期診斷和手術治療可降低急性壞疽性膽囊炎的發病率和病死率。

症狀

患者在進油膩晚餐後半夜發病,主要表現為右上腹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可向右肩背放射;常伴發熱、噁心嘔吐,但寒戰少見,黃疸輕。腹部檢查發現右上腹飽滿,膽囊區腹肌緊張、明顯壓痛、反跳痛。

飲食注意

膽汁的排泄與食物的性質和進食量密切相關,含有脂肪和蛋白質的酸性食物最易刺激腸壁,釋放縮膽促胰激素而引起膽囊的收縮排泄。如果長期只吃素菜就容易造成膽囊內膽汁排泄減少,膽汁過分濃縮淤積,有利於細菌的生長繁殖,破壞了膽汁的穩定性,從而導致和加速膽石的形成,使膽囊炎患者病情加重。
因此,膽囊炎患者在急性發作時應避免進食油膩食品。而在病情穩定期間,可以少量多餐進食一些葷菜,不僅可以保證營養的需要,而且有利於膽汁的分泌、排泄,防止膽石的形成,保持病情的穩定。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