壞孩子的秋天

壞孩子的秋天

《壞孩子的秋天》源自中央戲劇學院陸長河博士的自傳體劇本,影片真實形象的描述了部分地區特殊環境下的青少年成長曆程,由導演鄧科執導。電影《壞孩子的秋天》為一部文藝電影,講述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故事,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因為同樣的孤獨,走在了一起,小提琴聲是他們溝通的橋樑。《壞孩子的秋天》劇本曾獲2008年夏衍文學獎,其中穿插了對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發展歷程中一些問題的積極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劇組經過多方考察,在重慶市委宣傳部的盛情邀請下,最後選擇了璧山作為電影的主要拍攝場景。

基本信息

《壞孩子的秋天》劇情簡介

電影《壞孩子的秋天》為一部文藝電影,講述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故事,兩個來自不同家庭環境的孩子,因為同樣的孤獨,走在了一起,小提琴聲是他們溝通的橋樑。由於家庭的因素,兩個孩子離家出走,去尋找童年的夢想,一路相依為命,走到雲南,友情得到升華。

《壞孩子的秋天》劇本曾獲2008年夏衍文學獎,其中穿插了對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發展歷程中一些問題的積極思考,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優秀作品。

據悉,《壞孩子的秋天》是一部擬報送2011年德國柏林電影節的參賽影片。劇組經過多方考察,在重慶市委宣傳部的盛情邀請下,最後選擇了璧山作為電影的主要拍攝場景。

演職人員

導演:鄧科

編劇:陸長河

主演:

演員表

角色 演員 備註
-- 施大生 ----
夏老師 賈媛媛 ----
劉露 王靜 ----

李子健

製片人:任必超、王偉誠

幕後花絮

1、《壞孩子的秋天》是中央戲劇學院陸長河博士的自傳體劇本,劇本真實形象的描述了部分地區特殊環境下的青少年成長曆程。

2、據導演介紹,初次接觸到劇本他有一種非常強烈的創作衝動和責任感。也許故事的大背景設定在西南,對於在西南長大的他有一種莫名的親切感。製作這部電影的初衷正是為了能夠給當代青少年一絲心理上的安慰,希望青少年們在觀賞完我們的影片之後能夠有些許溫暖和反思。

3、影片是一部80後懷舊電影,影片以“壞孩子”和“好孩子”兩人的視角回憶一段八十年代的兄弟感情,影片中充斥著大量80後熟悉的元素“古惑仔”“拳皇街霸”“小虎隊”等。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九十年代位於中國西南部地區的“三線”軍工企業,充斥著“改革開放”,“遷廠搬遷”,“軍轉民制”的氣氛。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被認定是“壞孩子”的劉浩和“好孩子”小海,因為音樂成為可以相互傾訴的對象。

“壞孩子”和“好孩子”的交往遷怒了兩個單親家庭的家長和學校。在強烈的干預和制止下,“壞孩子”心灰意冷的決定帶著“好孩子”去外省尋找自己素未蒙面的父親,兩個孩子踏上了漫長而又遙遠的尋親之旅。

三線建設,指的是自1964年開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在中國中西部地區的13個省、自治區進行的一場以戰備為指導思想的大規模國防、科技、工業和交通基本設施建設。其開始的背景是中蘇交惡與美國在中國東南沿海的攻勢。三線建設是中國經濟史上又一次大規模的工業遷移過程,其規模可與抗戰時期的沿海工業內遷相提並論。由於建設地點都太過偏僻,這種建設方式為後來的企業經營發展造成了嚴重的浪費和不便,但是三線建設也成為中國中西部地區工業化的重要助推器。

拍攝取景

據悉,劇組經過多方考察,在重慶市委宣傳部的盛情邀請下,最後選擇了璧山作為電影的主要拍攝場景。主要在璧山正則中學等學校拍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