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片機傳動系統

壓片機傳動系統

現有的各種旋轉壓片機的傳動機構大致相同,其共同點是都利用一個旋轉的工作轉盤,由工作轉盤拖帶著上、下沖,經過加料填充、壓片、出片等動作機構,並靠上、下沖的導軌和壓輪控制沖模作上下往復動作,從而壓製出各種形狀及大小的片劑藥物。

案例說明

現以ZP—33型旋轉壓片機為例說明其傳動過程,工作轉盤傳動由二級皮帶和一級蝸輪蝸桿組成。電動機1帶動無級變速轉盤2轉動,由皮帶將動力傳遞給無級變速盤4,再帶動同軸的小皮帶輪5轉動。大小皮帶輪之間使用三角皮帶連線,可獲得較大速比。大皮帶輪通過摩擦離合器使傳動軸9旋轉。傳動軸裝在軸承托架內,一端裝有試車手輪11供手動盤車之用,另一端裝有圓錐形摩擦離合器,並設有開關手柄控制開車和停車。當摘開離合器時,皮帶輪將空轉,工作轉盤脫離開傳動系統靜止不動。當需要手動盤車時亦可摘開離合器,利用試車手輪11轉動工作轉盤,可用來安裝沖模,檢查壓片機各部運轉情況和排除故障。需要特別指出旋轉壓片機上無級變速盤及摩擦離合器的正常工作均由彈簧壓力來保證,當機器某個部位發生故障,使其負載超過彈簧壓力時,就會發生打滑,避免機器受倒嚴重損壞。

單衝壓片機

加料機構

單衝壓片機的加料機構由料斗和加料器組成,二者由撓性導管連線,料斗中的顆粒藥物通過導管進入加料器。由於單衝壓片機的沖模在機器上的位置不動,只有沿其軸線的往復衝壓動作,而加料器有相對中模孔的位置移動,因此需採用撓性導管。常用的加料器有擺動式靴形加料器及往復式靴形加料器。
1.擺動式靴形加料器
此加料器外形如一靴子,由凸輪帶動做左右擺動。加料器底面與中模上表面保持微小(約o.1mm)間隙,當擺動中出料口對準中模孔時,藥物借加料器的抖動自出料口填入中模孔,當加料器擺動幅度加大後,加料口離開了中模孔,其底面即將中模上表面的顆粒刮平。此後,中模孔露出,上沖開始下降進行壓片,待片劑於中模內壓製成型後,上衝上升脫離開中模模孔,同時下沖也上升,並將片頂出中模模孔;在加料器向回擺動時,將壓制好的片劑撥到盛器中,並再次向中模模孔中填充藥粉。這種加料器中的藥粉隨加料器同時不停擺動,由於藥粉的顆粒不均勻及不同原料的比重差異等,易造成藥粉分層現象。
2.往復式靴形加料器
這種加料器的外形也如靴子,其加料和刮平、推片等動作原理和擺動式加料器一樣。所不同的是加料器於往復運動中,完成向中模孔中填充藥物過程。加料器前進時,加料器前端將前個往復過程中由下沖捅出中模孔的藥片推到盛器之中;同時,加料器覆蓋了中模模孔,出料口對準中模模孔,顆粒藥物填滿模孔;當加料器後退時,加料器的底面將中模上表面的顆粒刮平;其後,模孔部位露出,上、下沖相對運動,將中模孔中粉粒壓成藥片,此後上沖快速提升,下衝上升將藥片頂出模孔,完成一次壓片過程。

填充調節機構

在壓片機上通過調節下沖在中模孔中的伸入深度來改變藥物的填充容積。當下衝下移,模孔內空容積增大,藥物填充量增加,片劑劑量增大。相反,下衝上調時,模孔內容積減小,片劑劑量也減少。如圖3—4及圖3—5所示,在下沖套6上裝有填充調節螺母9,旋轉螺母9即可使下衝上升或下降。當確認調節位置合適時,將螺母以銷固定。這種填充調節機構又稱為直接式調節機構,螺母的旆轉量盲接反應出中模孔容積的變化量。

壓力調節機構

單衝壓片機是利用主軸上的偏心凸輪旋轉帶動上沖做上下往復運動完成壓片過程的,通過調節上沖與曲柄相連的位置,從而改變衝程的起始位置,可以達到上沖對模孔中藥物的壓實程度。也可以通過複合偏心機構,改變總偏心距的方法,達到調節上沖對模孔中藥物的衝擊壓力的目的。前一種可以叫做螺旋式調節,後一種稱為偏心距式調節。
(一)螺旋式壓力調節機構
圖3—6所示為螺旋式壓力調節的壓片機。當進行壓力調節時,先鬆開螺母6,旋轉上沖套7,上沖向上移時,片劑厚度加大,衝壓壓力減小;上衝下移時,可以減小片厚,增大衝壓壓力。調整達到要求時,緊固螺母6即可。
(二)偏心距式壓力調節機構
圖3—7所示為通過調節偏心距調節壓力的壓片機。主軸4上所裝的偏心輪5具有另一個偏心套3,需要調節壓力時,旋轉調節蝸桿2,使偏心套3(其外緣加工有蝸輪齒)在偏心輪5上旋轉,從而使總偏心距增大或減小,可以達到調節壓片壓力的目。

出片機構

在單衝壓片機上,利用凸輪帶動撥叉8(見圖3—4及圖3—5)上下往復運動,從而使下沖大幅度上升,而將壓製成的藥片從中模孔中頂出。下衝上升的最高位置也是需要調節的,如果下沖頂出過高,會發生加料器撥藥片動作和下沖運動發生干涉,從而造成下沖損壞現象;如果下沖頂出過低,藥片不能完全露出中模上表面,容易發生藥片打碎現象。這個調節是通過螺母7(見圖3—4及圖3—5)來完成的,旋轉螺母7可以改變它在下沖套上的軸向位置,從而改變撥叉8對其作用時間的早晚和空程大小。當調節適當時,應將螺母7用銷鎖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