墓畔回憶錄

墓畔回憶錄

《墓畔回憶錄》是作者給自己寫的一種墓志銘,其作者是法國作家夏多布里昂。

基本信息

墓畔回憶錄

簡介

墓志銘既可指勒之碑石的詩體或散文體銘文,也可指任何類似墓誌的悼念性質的文字。這部《墓畔回憶錄》,也可算是作者給自己寫的一種墓志銘。
鳥之將死,其名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作者死前兩年完成的這部巨著,確是道出了他內心的真實。
這真實的主題就是傷逝,嘆人生短暫,哀時光易逝,用文字與手中的筆掙扎著反抗時間。
把往昔留住,把現在留住,把未來留住,在追憶逝水年華中,我想重新爬上我的美好歲月的山坡……
浪漫主義文學贊成者或反對者,回憶錄之研究家或愛好者,傳記文學之研究家或愛好者,死亡文化之研究家或厭惡者,大中學生……
一個掙扎著反抗時間的老人,終於敵不過時光的流逝,完成從搖籃到墓地的長旅……
大約七十歲的時候,他在聖馬洛港外一座名叫格朗貝的孤島上,為自己選定了一塊墓地。十年後,他被安葬到這裡,沒有墓碑,沒有銘文,沒有裝飾,只有無名方石一塊,上面立著粗碩的十字架。孤獨地,驕傲地,默默地面對大海……
這墳墓的墓志銘很長,名字就叫《墓畔回憶錄》,其中有這樣的話:生命於我是不適合的,死亡於我也許更加相宜。
希臘羅馬的墓地,常設在城郊的道旁;埃及的墓地,常設在尼羅河畔;惟有作者的這墓地,選在洶湧大海的波濤聲里……

作者簡介

夏多布里昂ChateauBrind,1768-1848),法國作家。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之一。出身貴族,法國大革命期間參加保皇軍,後逃亡英國。王政復辟期間曾任內政大臣、駐外使節、外交大臣等職。1797年發表《革命論》,對法國大革命進行反思。主要作品有《基督教真諦》,其中的中篇小說《阿達拉》、《勒內》曾風行一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