墊活兒

相聲演員最初“撂地”表演時,一個人先念幾句定場詩,唱幾句大平歌詞。隨著相聲藝術的發展,做為開場白的“墊話兒”也日趨成熟和完整了。原來用的字謎現在已經慢慢習慣賣關子了。

語意

相聲演員最初“撂地”表演時,一個人先念幾句定場詩,唱幾句大平歌詞。到了對口相聲時,有時兩個人在那兒先唱弦子書,或者先猜謎語、酒令等,這種與下邊正式演出在內容上毫無直接關係的準備活動,行話管它叫“鋪綱”。比如說“定場詩”,兩個人中一個人就開始念:“千里隨身不戀家,不貪酒飯不貪茶,水火刀槍全不怕,日落西山不見它。”這首“定場詩”,就是一個謎語,用這種方式,你猜我猜,來吸引觀眾。還有一種辦法,用清唱的方式,倆人在那裡裝模作樣,像唱小戲兒一樣,又唱又做又表演,來招攬觀眾,此種辦法在相聲演員的術語中叫“門柳兒”,也就是開場小唱的意思。開場以前,唱一段小唱,有點象滑稽二簧。侯寶林劉寶瑞、高鳳山曾表演過的《秦瓊賣馬》,就是一種傳統開場小唱。

發展

  隨著相聲藝術的發展,做為開場白的“墊話兒”也日趨成熟和完整了。原先那種“定場詩”和“小唱”等做法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是生動有趣與整個相聲內容似有關而又似無關的開場小段或片斷。相聲墊話兒:一種是在相聲開‘頭之前,加上有較完整情節的現成小段兒; 一種是直接寫進作品之前,與正文內容有緊密起承、連帶關係的。一般的相聲基本上都有這種固定的“墊話兒”。墊話兒內容的選擇、篇幅的長短,演員可以根據演出情況靈活運用。為了掌握觀眾情緒、引導聽眾欣賞節目,有時也可能現場抓幾句哏,或在原來節目“墊話兒”前邊又墊上幾句小“墊活兒”。根據內容和目的,“墊話兒”可分為兩部分:前一部分把上一場的演出節目繼續下來或作補充式的結論,主要目的是把聽眾的回憶線索加以結束,把聽眾的思維引過來;後一部分是簡單地把下面要說的題材內容點出來,進一步讓聽眾精神集中,能自然而然地引入“瓢把兒”。“墊話兒”的運用,處理得好就能有效地引起聽眾的興趣,要求繼續聽下去。精當、巧妙的“墊話兒”,也總會給聽眾首先帶來一個滿意的“包袱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