塵歸塵

塵歸塵

《塵歸塵》,話劇,是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哈羅德·品特晚年的劇作。傍晚,夏天。

基本信息

演出簡介

話劇《塵歸塵》
話劇《塵歸塵》

翻譯/導演:谷亦安
編劇:哈羅德·品特(美國)

作品介紹

這是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哈羅德·品特(Harold PINTER)晚年的劇作。傍晚,夏天

一座鄉間的房子底層客廳;一面大窗,看得到外面的花園

兩把椅子;兩盞燈;兩個人

翻譯/導演

谷亦安,上海戲劇學院教授、上海國際表演藝術研究中心(SIPARC)主任、上海戲劇學院表演藝術創新工作室負責人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劇協特聘導演。

導演過數十台風格題材樣式劇種各異的舞台作品,涉獵的範圍從中國各個不同劇種的傳統戲曲到創新的現代戲曲和音樂劇、從話劇到舞劇、從主流戲劇到先鋒戲劇,獲得文化部頒發的文華大獎、中國話劇金獅獎最佳導演等獎項。

導演作品應邀請參加在義大利、德國、英國日本、新加坡、美國、香港、台灣、等地舉辦的國際戲劇節,並作國際巡演。曾擔任墨爾本國際電影節評審、埃及開羅國際實驗戲劇節評審。

導演的話

品特有著高尚的戲劇良心,他胸懷全人類,質疑一切暴力、一切戰爭。他的戲劇是一種脅迫戲劇,有著獨特的構思,精密、精巧、精細,是一種超級寫實的存在主義,不是荒誕戲劇,卻反映了生活的荒誕。它能解放觀眾的想像力,使觀眾主動去探尋和索取。

在《塵歸塵》里,品特用自己的方式在瓦解和拼湊,還原世界的多義性。他闡述了男人與女人的關係,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男女主角之間究竟是強迫還是壓迫?男主角是以暴力壓迫還是用愛感動女主角?又或者男主角根本就是一位心理治療師,在幫助女主角走出心靈的陰影?真相就在似是而非之間,全劇的結束實際上是觀眾的開始。如果你的立場不同、角度不同、空間關係不同,那么感受也是截然不同的。

這是一部需要觀眾全身心地去融入和感受的作品,創造一個共同的氣場,演員和觀眾同步呼吸。演員的表演就像室內樂演奏一樣此起彼伏,他們停頓的時候並不是忘詞,而是一種演奏,只是演奏的方式不一樣罷了。劇中的每一個停頓都很動人,仿佛將觀眾拉回,引導他們的思緒。

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翻譯進入他的世界,使觀眾進入品特的世界。

編劇

哈羅德·品特(1930—2008)英國劇作家及劇場導演,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主要作品有:《房間》、《送菜升降機》、《生日晚會》、《看門人》、《蒐集證據》、《情人》、《茶會》、《歸家》、《往日》、《獨白》、《無人之境》、《背叛》、《聚會時刻》、《新世界秩序》、《月光》《塵歸塵》、《慶典》等。瑞典學院院士、諾貝爾獎委員會主席帕爾·沃斯特堡在2005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說:“哈羅德?品特是二十世紀英國戲劇的復興者。‘品特派風格的’這個詞已經列入《牛津辭典》。像卡夫卡、普魯斯特與格雷厄姆?格林一樣,他已劃定了一塊領地,一塊具有鮮明地貌特點的‘品特領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