塢堡

塢堡

塢堡,又稱塢壁,是一種民間防衛性建築,大約形成王莽天鳳年間,當時北方大飢,社會動盪不安。富豪之家為求自保,紛紛構築塢堡營壁。東漢建立後,漢光武帝曾下令摧毀塢堡,但禁之不能絕。後來,逐漸演變成南宋的義軍、清代的團練。

歷史

河北安平漢墓壁畫中的“塢堡”,高出者為望樓。河北安平漢墓壁畫中的“塢堡”,高出者為望樓。
塢堡,大約形成王莽天鳳年間。東漢建立後,漢光武帝曾下令摧毀塢堡,但禁之不能絕,由於西北邊民常苦於羌患,百姓又自動組織自衛武力。黃巾之亂後,塢堡駐有大批的部曲和家兵,成為故吏、賓客的避風港。塢堡也可以算是一種地方自衛武力,後來演變成南宋的義軍、清代的團練。

史家陳寅恪在《桃花源記旁證》一文中認為:“西晉末年戎狄盜賊並起,當時中原避難之人民……其不能遠離本土遷至他鄉者,則大抵糾合宗族鄉黨,屯聚堡塢,據險自守,以避戎狄寇盜之難”。

特點

甘肅武威雷台出土的釉陶明器塢堡,中心有望樓,四隅碉樓間架棧道相通甘肅武威雷台出土的釉陶明器塢堡,中心有望樓,四隅碉樓間架棧道相通
漢代豪強聚族而居,故此類建築之外觀頗似城堡。四周常環以深溝高墻,內部房屋毗聯,四隅與中央另建塔台高樓,即望樓,其形象可見於河北安平逯家莊漢墓的壁畫及陶質明器,如出自廣州麻鷹崗、甘肅武威雷台及河南睢陽東莊東漢墓的陶質明器。

大型的塢堡相當村落,較小的一如宅院。有的旁側另附田圃、池塘。堡門一般辟於南墻正中,入口有庭院,院中建主要廳堂及樓屋。另有廚房、廁所、豬圈等輔助建築,且多置於北面。後門常位於東墻的北端。

分類

按照分布的地區和設定的由來可分為兩類:一類分布在內地﹐是地主豪強聚集宗族鄉黨﹐依山築壘﹐平地建塢﹐據以自守﹐割據一方。這種塢壁實物現已不存﹐只能從出土的陶城堡略知其建築梗概。陶城堡為一有牆圍繞的方形城垣建築﹐前後開門﹐門上和堡的四隅建有樓櫓﹐略如城制而規模甚小﹐與塢字本意如庫城小障相符。內置陶屋表示城內有住宅。另一類是西漢時為了屯戍在西北無險可守的地帶築城據守而修建的(如漢代關塞建築)。

分布範圍

不限於中原或漢族地區

塢堡分布範圍極廣,並不限於中原或漢族地區,自衛性質的塢壁聚壘遍布於中國各地,這是塢壁在地域上廣泛分布的特點。

多在山林川澤地帶或易守難攻之地

塢堡既是為逃避戰亂而建,故大多設立於遠離城邑的山林川澤地帶。例如,洛水流經的檀山,“其山四絕孤峙,山上有塢聚,俗謂之檀山塢”;一合塢,“城在川北原上,高二十丈,南、北、東三箱,天險峭絕,惟筑西面即為固。”此外,如雲中塢、合水塢等塢名所示,塢堡一般建在易守難攻之地。

影響

當時北方城市因為戰亂而荒蕪,唯依靠塢堡務農以自給,所以塢堡在北方社會中占據了重要的地位,並且農業占據經濟生產的主要地位。南方則相反,商業與城市比較發達。因為塢堡是宗族鄉黨為單位,所以北朝重同姓,重宗法,大大加強了鄉村豪族的地位,中央政府也要任用大批強宗大族以鞏固政權,構成了南北朝時代門閥政治的基礎。

考古發現

2013年6月,在汝州市馬廟水庫景區入口處的謝灣村,一處奇特的古寨遺址被發現。當地文史專家考察後認為,這一古寨選址和架構非常獨特,非近代人所為,可能是漢代的塢堡。寨子上面有許多漢代的瓦片和磚塊,說明寨子在漢代曾有建築群存在。在一個地勢險要的獨島上,上有堅固的建築群守護,下有地下堡壘備患,與漢代的塢堡結構非常吻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