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西莉布朗

塞西莉布朗

塞西莉布朗(Cecily Brown) 英國當代畫家,1969年出生於英國倫敦。畢業於the Slade School of Art in London獲得學士學位。在上世紀90年代繪畫藝術強勁復甦的語境下,來自英國的塞西莉布朗,以其充滿活力的藝術特色,成為世界畫壇的關鍵人物之一。作為一名出類拔萃的女性藝術家,塞西莉布朗的作品為女性主義藝術贏得了自由和獨立,在國際藝術領域裡獲得了屬於她自己的一席之地。她初到美國,就與著名的戴奇項目(Deitch Projects)當代藝術展覽館合作,分別於1997年和1998年舉辦了兩次個人畫展,好評如潮,並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年輕的藝術家能享此盛譽,在當時藝術界被傳為佳話。

基本信息

藝術風格

Cecily Brown的繪畫描繪的是性、運動、能量和侵略等強勁概念。 她的工作表現自己一種情熱、緊張、滲透。在她的描繪性愛的畫面里,性交的高潮通過繪畫的快慢技巧,用多個顏色、多個視角、似乎有點凌亂的色塊來表現整體感覺。

她的大尺度繪畫作品即喚起對抽象表現主義那種規模性,又使作品顯示出多孔狀的空間(the cavernous space),而且引向一種膨脹的感覺(a sense of expansiveness)。這些都不是為了把視覺信息量塞滿繪畫的構成,而是喚起一種心理的恐慌(elicited a kind of claustrophobia)。

作品特點

塞西莉布朗 塞西莉布朗

塞西莉布朗從小在自由的藝術氛圍中成長,母親是曾經獲得過布克提名獎的小說家謝納·麥基(Shena Mackay),父親是英國的一名重要藝術評論家大衛·西爾韋斯特(David Sylvester),家庭環境養成了她敢於創新的藝術性格。她的畫面融合了具象和抽象的繪畫語言,拓展了傳統的抽象表現主義繪畫的形式和精神,從中也可以看出藝術史上她所尊重和欣賞的畫家給她帶來的影響。她的作品在繼承傳統的同時,也加入了21世紀的“一個果敢的女性視角”。

注重色彩是塞西莉布朗作品的一個重要特點。畫面整體上總是洋溢著繽紛的色彩,讓人感受到如同交響樂般的色彩律動,以及相當有力的動勢筆觸。由於作品人物的形象有意和背景的抽象性景物融為一體,畫作的戲劇性情節被隱藏在凌亂的色彩之中,似乎在考驗著觀賞者思維的拼合能力。作品《狂歡節與四旬齋》就展現了一個熱鬧節日裡眾生芸芸、琳琅滿目的場景,豐富的色彩更強調了喜悅的氣氛。

塞西莉布朗那充滿張力和躁動的畫面,具有渾厚堅實的體感,能引起人們情感體驗的寬度和深度,尤其是與觸覺、享受、激情等相關。性和肉是塞西莉布朗熱衷表現的主題,她把顏料等同於肉體,並創造出一種坦然的情感畫面,這種畫面在狂放的筆法和刷痕的劇烈混合中,掩藏著濃重的肉慾,蘊含著女性的恣意。這樣使得人物與背景相互融合在同一平面上,不分彼此。

她在作品中小心的維持著抽象的形式技巧和具象內容之間的平衡,以求得凌亂中的秩序感。在強有力的動勢筆觸中,逐漸地將具象的結構以破碎的抽象形式展現出來,就像她自己認為的:畫沒有固定的主題思想,而是反映生生不息的變動。

個人成就

2009年上半年,塞西莉布朗在德國的戴西陀當代藝術館(Deichtorhallen Hamburg)舉辦了一個1998~2008十年回顧作品展,引起藝術界的轟動和收藏界的熱捧。她許多作品被紐約州布法羅的奧爾布賴特一諾克斯美術館和愛荷華州的德摩尼藝術中心永久收藏,同時也得到著名私人收藏家的青睞。作品曾在2004年紐約惠特尼雙年展,2005年倫敦薩奇畫廊的“繪畫的凱旋”以及在紐約P/S/1當代藝術中心舉辦的“更偉大的紐約”等展覽中展出。作為一名出類拔萃的女性藝術家,塞西莉布朗的作品為女性主義藝術贏得了自由和獨立,在國際藝術領域裡獲得了屬於她自己的一席之地。

外國當代畫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