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翁之馬

塞翁之馬

寓意故事,出自《淮南子》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也形容天無絕人之路!告訴我們面對困難時,要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而在面對成功時,也要全面看待事物。看待事物要持辯證的態度。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 目 塞翁失馬
發 音 sài wēng shi mǎ
釋 義 塞馬。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典故

古代塞北的一老漢家的馬跑到長城外面胡人那邊去了,鄉親們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幾天后走失的馬帶領著一群胡人的駿馬回來了。人們都去祝賀他,老翁卻認為這不一定是好事,他家裡有很多好馬,他兒子喜歡騎著玩,有一天,他的兒子因騎胡馬摔斷了腿,人們都來安慰他,他卻認為不是壞事,後老漢兒子因腿傷而躲過戰禍。

原文

清·黃小配廿載繁華夢》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夢,如此收場;萬里故鄉,罔知所適。若論禍福,塞翁之馬難知;語到死生,莊子之龜未卜。嘆浮生其若夢,為歡幾何?撫結局以如斯,前塵已矣。”
導讀:
節選自《淮南子·人間訓》,題目是編者加的。《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

注釋

1、塞:邊塞,平原。
2、塞上:這裡指長城一帶。
3、善術者:精通易學術數的人。術,術數,推測人事吉凶禍福的一種易學技術。常見的術數有鐵板神數,梅花易數,紫微斗數等。
4、翁:老頭子。
5、亡:逃跑,丟失。
6、吊:對其不幸表示安慰。
7、何遽:怎么就,表示反問,為什麼。
8、居:這裡是經過的意思。
9、將:帶領,帶著。
10、髀:大腿。
1 1、丁壯:壯年男子。
12、 引弦而戰:拿起弓箭去打仗。引弦,拉開弓箭。
13、十九:十分之九,意思是絕大部分。
14、此:此人,這個人。
1 5 、以:因為。
16 、跛:瘸腿。
17 、保:保全。

衍生詞目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詞目: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讀音:sài wēng shī mǎ,yān zhī fēi fú
釋義:比喻一時雖然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同“塞翁失馬,安知非福”。
失馬塞翁
詞目:失馬塞翁
發音:shī mǎ sài wēng
釋義:比喻因禍得福的人。
塞翁之馬
詞目:塞翁之馬
發音:sài wēng zhī mǎ
釋義:比喻得失無常,禍福相倚。
造句:塞翁失馬,焉知非福。你這次沒考好,只要從中吸取教訓,下次一定可以成功。

英語譯名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英文:
sai weng shi ma yan zhi fei fu
1.When the old man on the frontier lost his mare, who could have guessed it was a blessing in disguise?
2.A loss may turn out to be a gain
發音 sài wēng shī mǎ

寓意

釋義

比喻雖然一時受到損失,也許反而因此能得到好處。也指壞事在一定條件下可變為好事。也形容天無絕人之處!!告訴我們面對困難時,要以樂觀的心態去面對。看待事物要持辯證的態度。

出處

《淮南子·人間訓》:“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西漢初年由淮南王劉安(前179—前121年,漢高祖劉邦之孫厲王劉長之子,即漢武帝劉徹的叔父。)及門客李尚、蘇飛、伍被等共同編著。
此書撰著於景帝一朝的後期,而於漢武帝劉徹即位之初的建元二年進獻於朝廷。
淮南王劉安是當時皇室貴族中學術修養較為深厚的人,他招致賓客方術之士數千人著書立說,“作《內篇》二十一篇,《外書》甚眾,又為《中篇》八卷,言神仙黃白之術,亦二十餘萬言”(《漢書·淮南厲王劉長傳》)。然而這部涉及範圍十分廣泛的文化巨著,留傳下來的只有《內書》二十一篇,也就是現在我們看到的《淮南子》。
劉安有心在天下一旦發生變亂時取得政治主動,積極製作戰爭裝備,集聚金錢,賄賂漢王朝的地方實力派。又日夜研究軍事地圖,暗中進行作戰部署。淮南國貴族違法的事件逐漸有所敗露,在朝廷予以追查時,劉安終於發起叛亂。然而叛亂迅速被漢王朝成功平定。劉安被判定“大逆不道,謀反”罪,自殺。淮南國被廢

示例

1.處士有志未遂,甚為可惜,然“~,焉知非福”。(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回)
2.“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我們在生活中也要這么做。

用法

作賓語、定語、分句;用於安慰語。

原文

近塞上之人有善術者,馬無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其髀。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壯者引弦而戰。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此獨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第二版本

塞上有老翁,馬無故亡入胡。人皆吊之。其翁曰:“此豈不為福?”居數月,其馬將胡駿馬而歸。人皆賀之,翁曰:“此豈不能為禍乎?”家富良馬,其子好騎,墮而折髀。人皆吊之,翁曰:“此豈不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翁。丁壯者引弦而站,死者十九。此翁之子,以跛故未上鄭,得以全。故福之為禍,禍之為福,化不可極,深不可測也。

譯文

從前,有位老漢住在與胡人相鄰的邊塞地區,來來往往的過客都尊稱他為“塞翁”。塞翁生性達觀,為人處世的方法與眾不同。
有一天,塞翁家的馬不知什麼原因,在放牧時竟迷了路,回不來了。鄰居們得知這一訊息以後,紛紛表示惋惜。可是塞翁卻不以為意,他反而釋懷地勸慰大伙兒:“丟了馬,當然是件壞事,但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果然,沒過幾個月,那匹迷途的老馬又從塞外跑了回來,並且還帶回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於是,鄰居們又一齊來向塞翁賀喜,並誇他在丟馬時有遠見。然而,這時的塞翁卻憂心忡忡地說:“唉,誰知道這件事會不會給我帶來災禍呢?”
塞翁家平添了一匹胡人騎的駿馬,使他的兒子喜不自禁,於是就天天騎馬兜風,樂此不疲。終於有一天,兒子因得意忘形,竟從飛馳的馬背上掉了下來,摔傷了一條腿,造成了終生殘疾。善良的鄰居們聞訊後,趕緊前來慰問,而塞翁卻還是那句老話:“誰知道它會不會帶來好的結果呢?”
又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中原,邊塞形勢驟然吃緊,身強力壯的青年都被征去當了兵,結果十有八九都在戰場上送了命。而塞翁的兒子因為是個跛腿,免服兵役,所以他們父子得以避免了這場生離死別的災難。
這個故事在世代相傳的過程中,漸漸地濃縮成了一句成語:“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它說明人世間的好事與壞事都不是絕對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壞事可以引出好的結果,好事也可能會引出壞的結果。
塞翁失馬短小譯文
靠近邊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長推測吉凶掌握術數的人。一次,他的馬無緣無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們都為此來安慰他。那老人卻說:“這怎么就不會是一種福氣呢?”過了幾個月,那匹失馬帶著胡人的良馬回來了。人們都前來祝賀他。那老人又說:“這怎么就不能是一種災禍呢?”過了一年,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馬,他的兒子愛好騎馬,結果從馬上掉下來摔斷了大腿。人們都前來慰問他。那老人說:“這怎么就不能變為一件福事呢?”過了一年,胡人大舉入侵邊塞,壯年男子都拿起弓箭去打仗。邊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這個人惟獨因為腿瘸的緣故免於徵戰,父子倆一同保全了性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