塊狀構造

塊狀構造

塊狀構造,有多種地質體都可以塊狀構造這一術語進行描述,其共同點是物質排布的非定向與相對均一。

基本信息

礦物

由極細粒礦物或隱晶礦物所組成的集合體,表面緻密均勻,肉眼不能分辨彼此界限。

岩漿岩

塊狀構造塊狀構造
釋文:岩石(岩漿岩)的一種構造。即岩石中礦物排列無次序、分布均勻的構造。又稱均一構造(homogeneousstructure)。具有塊狀構造的岩石,其特點是岩石各組成部分的成分和結構是均一的,無氣孔,礦物排列無一定次序,無一定方向,(與流紋構造、流線構造成對比),不具任何特殊形象的均勻塊體。塊狀構造是火成岩最常見的一種構造
這種構造往往為深成岩所具有。如花崗岩即常具塊狀構造。

變質岩

塊狀構造塊狀構造
由粒狀礦物組成的變晶構造,礦物顆粒無定向排列而表現的均一性構造,常發育有強烈的重結晶作用。
常見塊狀變質岩:大理岩石英岩等。

沉積岩

層理厚度大於1米,可稱為塊狀構造,多見於石灰岩白雲岩中。

礦石

根據礦石中礦石礦物和脈石礦物的比例,將礦石中有用礦物含量在80%以上、礦物集合體為不定性狀,分布無方向性,礦物粒徑差不太懸殊者稱塊狀構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