堵江華

堵江華

2006年5月22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在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聘任紫砂名家堵江華先生為美術學紫砂藝術教授、研究生導師的儀式上,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王文章發表了重要講話。 同時,在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的支持下,在眾多關心、支持紫砂文化藝術發展的將軍們的熱心參與下成立“將軍翰墨紫砂院”和“國粹紫砂藝術館”,作為長期向社會公開免費展出這些“將軍翰墨紫砂”作品的場所,既展示當代共和國將軍的儒雅風采,更表達將軍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將軍翰墨紫砂院”、指導紫砂文化發展工作,本身就是對紫砂文化意義的極大認同,對紫砂藝術的發展將起到特殊的促進作用。

堵江華 號文砂 中國藝術研究院首位紫砂藝術教授、研究生導師
將軍翰墨紫砂院 執行院長
1966年10月生於陶都宜興 ,1989年開始由原從事美術教學工作轉向紫砂藝術的學習、創作和研究。多年來,堵江華先生在致力於傳統紫砂工藝技藝研究的同時,更注重自身綜合學養的提升;在藝術創作中,既重視作品的工藝技藝,更重視作品所包容的文化元素;在致力於紫砂歷史文化梳理的同時,更關注紫砂藝術未來發展的方向。2006年5月,堵江華先生因為出色的藝術才華和藝術成就以及對紫砂文化發展所作的努力得到國家文化部門的肯定,成為中國最高文化藝術研究機構和藝術學府----中國藝術研究院的首位紫砂藝術教授、研究生導師,從而將紫砂這門源於宜興的傳統民間藝術真正引入了高雅的藝術殿堂,將為高端紫砂藝術人才的培養、紫砂藝術研究和紫砂文化發展傳播產生積極而深遠的影響。
2006年5月22日,在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在學術報告廳隆重舉行聘任紫砂名家堵江華先生為美術學紫砂藝術教授、研究生導師的儀式上,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黨委書記、博士生導師王文章發表了重要講話。他代表中國藝術研究院黨委向受聘為美術學紫砂教授研究生導師的堵江華先生表示歡迎,同時也向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能夠聘請到堵江華先生為研究生導師表示祝賀。王文章副部長在講話中強調了聘請堵江華先生為研究生導師的重要意義,他指出,近年藝術研究院的研究生培養方針就是立足於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堵江華先生的到來,對我院研究生教育在實踐領域拓展以及豐富學科方向具有重要作用。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長張曉凌先生這樣評論:“堵江華先生,一位從事中國紫砂藝術研究、創作的文人紫砂藝術家、學者,多年來,埋頭鑽研,孜孜不倦,道術兼修,文藝並舉,利用傳統文化資源,重建文人紫砂的器物、氣息和精神,並同當代人文精神相結合,探索出一條新文人紫砂的發展道路……”
堵江華教授的“曼生十八學士壺”等代表作品先後被中國藝術研究院、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以及國外一些著名博物館、藝術館收藏。從市場看,2009年秋,“石瓢提梁壺”創下了人民幣35.8萬餘元的個人單件作品成交記錄;2010年保利春拍中,作品“東坡提梁壺”創下了47萬餘元的最新成交記錄,2010保利秋拍中,“極天壺”以人民幣42萬餘元成交,成為當代紫砂藝術名家作品市場的重要標桿之一。
【最近報導: 2011年4月23日上午,“將軍翰墨紫砂院”成立揭幕儀式以及中國藝術研究院首位紫砂藝術教授堵江華聯袂百名將軍合作的“將軍翰墨紫砂作品展”開幕式在北京“國粹苑”隆重舉行!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的遲浩田上將親筆為“將軍翰墨紫砂院”題寫了院名,曾任國防大學校長的裴懷亮上將、曾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的宜興籍將軍宗順留中將、曾任28集團軍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的王良均將軍等五十餘位將軍參加了開幕慶典。文化部副部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院長王文章、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楊化玉、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主任胡克、副主任劉清朗、長期擔任人民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和徐悲鴻藝術研究院院長的宜興籍藝術家、教育家徐慶平教授、中國曲藝家協會黨組書記、中華曲藝學會會長、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姜昆以及各界來賓匯聚“國粹苑”出席這次了活動。
紫砂藝術源於陶都宜興,是融陶文化、茶文化以及詩文、書畫、篆刻等諸多中華元素、國藝精粹為一體的極具中華文化代表性的一門藝術,堪稱“國粹”。
宜興紫砂文化始於北宋,盛於明清.新中國成立後,紫砂藝術的發展得到各級政府和歷任領導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紫砂藝術也為提升人們的文化生活品位和豐富人們的精神生活發揮積極的作用。
紫砂文化發展的過程是對各種中華傳統文化精粹、人文精神不斷吸收、包融的 過程,紫砂藝術品又是最能融入人們生活的藝術品,社會各個群體的熱情參與是紫砂藝術的文化價值、社會價值的充分體現,也是促進紫砂藝術發展的重要因素。在中國歷史上,歷代將軍不僅為興國安幫的中流砥柱,無數兼俱文韜武略於一身的將軍為中華傳統文化的發展也作出了極其重要的貢獻。東晉右軍將軍王曦之、平定“安史之亂”建下奇功的大唐朝“魯郡開國公”顏真卿,他們不僅是剛正不阿的將軍,也是名冠天下的書法大家。辛棄疾、文天祥、岳飛等等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愛國詩人、民族英雄們不僅為報國安民作出了貢獻,同時也在中華文化史上留下了光輝的印跡。
當代共和國的將軍,為國家的保衛和建設、為改革開放的保架護航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同時,當代將軍為共和國的文化建設、為我們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也注入了很大的熱情。很多將軍則用書法來表達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關心和熱愛。將軍的書法,率直、正氣、蒼勁、雄渾,與文人書法相比,有著自身獨具的精神魅力。
長期致力於紫砂藝術創作和研究以及紫砂文化推廣的中國藝術研究院首位紫砂藝術教授堵江華在多年前就有個構想,如果以將軍書法與朴雅兼俱的紫砂壺相結合,可以為紫砂藝術注入新的文化內涵和精神元素;將軍們通過書法將自身的精神氣質與紫砂作品相融合,將為傳播弘揚中華傳統文化起到特殊的作用,紫砂藝術也可以以此更多地融入將軍們的生活,為豐富將軍們的文化精神生活發揮積極的作用!以此為旨,堵江華教授陸續邀請了一些既熱忱關懷又願意熱情參與傳統文化發展的將軍,創作一批獨俱將軍精神的“將軍書法”,鐫刻於特為此創作的一批紫砂壺上,從構想到完成歷時數年,先後得到了包括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委副主席、國防部長的遲浩田上將,現任中央軍委委員、國防部長梁光烈上將,曾任國防大學校長裴懷亮上將,現任國防大學校長王喜斌上將,曾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的宜興籍將軍宗順留中將、曾任28集團軍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的宜興籍將軍王良均將軍等一百多位將軍對紫砂文化的關心和支持,紛紛題寫了書法作品,至今已經完成了百餘件“將軍翰墨紫砂”作品,並匯集成《將軍翰墨紫砂譜》。同時,在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的支持下,在眾多關心、支持紫砂文化藝術發展的將軍們的熱心參與下成立“將軍翰墨紫砂院”和“國粹紫砂藝術館”,作為長期向社會公開免費展出這些“將軍翰墨紫砂”作品的場所,既展示當代共和國將軍的儒雅風采,更表達將軍們對中華傳統文化發展的關心和支持!
“將軍翰墨紫砂院”由文化部直屬司局級單位文化部藝術服務中心主辦,由朱啟上將、李乾元上將、裴懷亮上將擔任名譽院長;中國藝術研究院首位紫砂藝術教授堵江華擔任執行院長;曾任瀋陽軍區副司令員的宜興籍將軍宗順留等五名中將擔任指導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28集團軍軍長、北京軍區副參謀長的王良均將軍以及曾任陸軍指揮學院院長的劉朝明將軍擔任執行主任;王寧大校任院長助理。
由眾多共和國將軍積極參與 “將軍翰墨紫砂院”、指導紫砂文化發展工作,本身就是對紫砂文化意義的極大認同,對紫砂藝術的發展將起到特殊的促進作用。今後,“將軍翰墨紫砂院”和“國粹紫砂藝術館”也作為一個公益的讓社會各界人士更充分地了解傳統國粹文化紫砂藝術的園地,對紫砂感興趣的各界朋友可以來這裡了解紫砂文化的發展歷史、學習紫砂工藝的獨特技藝、“親密”感受紫砂藝術精品的文化魅力!】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