場景音樂

場景音樂

場景音樂,主要是指在某一個單一場景中使用的,只對具體場景發揮作用的音樂。它主要是對某個故事情節以及人物在具體場景中感情發展變化進行必要的鋪墊。

基本信息

傳統戲

場景音樂場景音樂
傳統戲的場景音樂,有獨立出現於幕前的,這種樂曲大都與劇情內容無關,只作為招徠觀眾、遏止喧譁之用,俗稱“鬧台”、“打通”、“吹台”,屬於大型器樂套曲,本身具有獨立的民間器樂演奏的性質。當與劇情相結合時,在唱腔的前後或念做之間,為渲染特定氣氛、描寫特定情緒則演奏一定的器樂曲牌。一般分成粗、細兩類,粗者加入鑼鼓及嗩吶,細者以絲弦為主,各種曲牌均有特定用途。如〔萬年歡〕配合喜慶、請宴等場面,〔小開門〕用於行路、寫信、拜賀更衣等場面,〔大開門〕(即〔水龍吟〕)用於升帳、升堂場面,〔傍妝檯〕用於氣派較大的擺宴場面,〔哭皇天〕用於弔唁、祭奠場面,等等。有的曲牌又因樂器組合的變化,正反調之間變化,或者改換調式,改變定弦,以及曲牌截短伸長及聯綴上的變化等等,用途更為廣泛。以京劇為例:如〔柳青娘〕用嗩吶主奏,就配《戰馬超》的夜戰,改以絲弦則用於《花田錯》的針黹場面;〔柳搖金〕在《貴妃醉酒》中的改調換弦達五次之多,用於描寫醉態;《拾玉鐲》中用〔柳青娘〕、〔海青歌〕、〔東方贊〕幾支曲牌,來表達少女孫玉姣複雜的心情。這些曲牌多取自聲樂曲牌加以變化,使之成為符合戲劇性要求的器樂曲牌。如〔夜深沉〕原是崑曲《思凡》中〔風吹荷葉煞〕里幾個樂句,演變成為器樂曲後,曾用於《擊鼓罵曹》擊鼓及《霸王別姬》舞劍場面。除曲牌外,若在唱腔之間有較長的動作、身段、思想過程需要用音樂,一般稱:“行弦”、“游板”或“動作過門”。

戲曲

戲曲的場景音樂有了新的發展,某些劇種開始是在戲曲中插入廣東小曲江南民間小曲作為配樂,以後又有作曲家專為某一齣戲所譜寫的場景音樂。經過實踐,這種創作形式已為許多劇種所採用,並有所發展提高。新的場景音樂的特點,主要是以創作的曲調來細緻描寫特定的情緒和意境,配合形體動作的節律。這種創作,部分採用多聲部的寫作技法,使音樂的表現力、感染力增強,同時促使戲曲器樂的織體和音色多樣化。因為它是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作的,仍保持傳統戲曲中鼓板主奏樂器的作用,同時又發展了傳統行弦的鏇律和形式,並對原有曲牌作了調整和提高,使之與劇情發展更為吻合。

創作手法

場景音樂場景音樂
新的場景音樂的創作手法,往往摘取重點唱腔的精華作為器樂曲的主題材料,在不同情況下進行各種變奏。也有的主題是從傳統曲牌或民歌中吸取,或是從具有典型意義的過門或行弦中發展的。這對深化人物性格及描繪特定情境提供了可能性。有時也運用民眾所熟悉的、易於引起生活聯想的歌曲音調或器樂曲片段,作為場景音樂的主題,這對點染環境、暗示特定時代氣氛則有一定作用。幕前曲、幕間曲、尾聲的創作也與劇情內容有了進一步結合,而具有獨特的意境和氣氛。
運用多聲部與主題發展法寫作的戲曲器樂曲,並不排斥過去為民眾所熟悉的傳統行弦、曲牌鑼鼓。這些風格性甚強的傳統場景音樂,至今仍在各劇種保留著,不過已經過細緻的處理。如創作的器樂曲仍輔以鑼鼓,把鑼鼓也組織進樂曲之中。傳統的行弦,不但保持它的鏇律,而且予以多聲部的處理,在曲調上有著種種變奏,在織體上也更豐滿。傳統曲牌,在特定場合仍予運用,但又有著各種音色的對比。這些與唱腔和過門的音樂風格緊緊揉合在一起,成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使戲曲音樂達到了一個新的境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