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國際制單位

②質量(m) ③時間(t) (2)千克: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為1

1960年第十一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的一種單位制。世界上最先進、科學和實用的單位制。其國際代號SI取自法文LeSystme International d’Units中的前兩字的字頭。國際單位制由7個基本單位、2個輔助單位和19個具有專門名稱的導出單位所組成。所有單位都各有一個主單位,利用10進倍數和分數的16個詞頭組成SI單位的10進倍數單位和分數單位

基本國際制單位

①長度( L ) : 米(m);
②質量(m) : 千克(kg);
③時間(t) : 秒(S)
④電流(I) : 安培(A)
⑤熱力學溫度(T) : 開爾文(K)
⑥物質的量(n) : 摩爾(mol)
⑦發光強度(iv) : 坎德拉(cd)

定義

(1)米:米是光在真空中於1/299 792 458s時間間隔內所經路徑的長度.
在1960年國際計量大會上,確定以上定義的同時,宣布廢除1889年生效的以鉑銥國際米原器為標準的米定義.
(2)千克:國際千克原器的質量為1 kg.
國際千克原器是1889年第一屆國際權度大會批准製造的.它是一個高度和直徑均為39 mm的,用鉑銥合金製成的圓柱體.原型保存在巴黎國際計量局.
(3)秒:銫—133原子基態的兩個超精細能級之間躍遷所對應的輻射的9,192,631,770個周期的持續時間為1 s.
起初,人們把一晝夜劃分為24 h,1 h為60 min,1 min為60 s.但一晝夜的周期,即太陽日是變動的,所以定義1 s等於平均太陽日.後來又發現,地球公轉周期也是變動的,於是又需確定另外的定義.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發現,原子能級躍遷時,吸收或發射一定頻率的電磁波,其頻率非常穩定.於是在1967年第十三屆國際計量大會上確認了上述定義.
(4)安培:在兩條置於真空中的,相互平行,相距1米的無限長而圓截面可以忽略的導線中,通以強度相同的恆定電流,若導線每米長所受的力為2×10-7 N,則導線中的電流強度為1 A.
1948年國際度量衡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作了這樣的規定.1960年10月,第十一屆國際權度大會上確認為國際單位制中的七種基本單位之一.
(5)開爾文:水的三相點熱力學溫度的為1 K.
該單位是以英國物理學家開爾文的名字命名的."開爾文"的溫度間隔與"攝氏度"的溫度間隔相等.但開氏溫標的零度(0 K),是攝氏溫標的零下273度(-273℃).
1968年國際計量大會決定把"開爾文"作為七個基本單位之一.
(6)摩爾:簡稱摩,摩爾是一系統的物質的量,該系統中所包含的基本單元數與0.012kg 12C的原子數目相等.
使用摩爾時,基本單元應予指明,可以是原子,分子,離子,電子及其他粒子,或這些粒子的特定組合.
摩爾拉丁文的原意是大量和堆量.它是用巨觀的量來量度微觀粒子的一個單位.1971年第十四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對摩爾的定義.我國1977年國務院公布了介紹摩爾的檔案,同時取消克原子,克分子,克分子濃度,克分子體積等概念.
(7)坎德拉:簡稱坎,一個光源在給定方向上的發光強度.該光源發出的頻率為540×1012赫茲的單色輻射,且在此方向上的輻射強度為瓦特每球面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