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里杜鵑

650米的森林中,無栽培種。 模式標本采自台灣。 未見本種模式標本,原文及專著記載本種的雄蕊是10,但李惠林在《台灣植物志》四卷上描述雄蕊5。

形態特徵

傘形花序頂生,具花2-4朵;花梗長5-9毫米,密被褐色糙伏毛;花萼5裂,裂片橢圓狀長圓形,長2-3毫米,寬1毫米,外面被疏柔毛,邊緣具長睫毛;花冠漏斗形,粉紅色,長1.5-2厘米,裂片5,長圓形,不等大,長約1厘米,頂端鈍至圓形;雄蕊10,不等長,部分伸出花冠外,花絲扁平,中部以下具乳頭狀細毛,花葯長圓形,長1.5毫米,先端截形至微凹,基部不明顯的銳尖;子房卵狀圓錐形,長2毫米,密被褐色糙伏毛,花柱下垂,絲狀,長1.4厘米,中部以下被淡褐色毛。蒴果長圓筒狀卵球形,長8毫米,直徑2.5毫米,密被糙伏毛。花期6月。

產地分布

產我國台灣中部山區。生於海拔500-2 650米的森林中,無栽培種。模式標本采自台灣。
未見本種模式標本,原文及專著記載本種的雄蕊是10,但李惠林在《台灣植物志》四卷上描述雄蕊5。作者只能根據原始文獻及專著的記載寫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