埔田竹筍

埔田竹筍

揭東建縣後,我縣高度重視竹筍基地建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大力加快基地建設步伐。1995年12月30日,江澤民總書記到我縣竹筍基地視察時,對我縣竹筍生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並指示我們要發揮優勢,利用名牌效應,擴大生產規模,多出口多創匯。

簡介

埔田竹筍,廣東省揭東縣特產。因主產於該縣埔田鎮而得名。埔田竹筍品種獨特,品質優良,在國際市場上有很好的聲譽。2005年,經國家質檢總局審定為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並予以保護。

種植環境

北回歸線斜穿揭東,屬亞熱帶季風海洋氣候,四季常青,無嚴寒酷暑,年均氣溫21.5度,
..
年均降雨量1722.6毫米。在氣溫最高的7月份,日平均氣溫28℃左右,日最高氣溫≥35℃的酷熱天數,極端高溫38.4度,每年在3天以內。最冷月份為一月,平均溫度14.1度,極端低溫2.1度。夏長冬暖春來早。年日照時數在2000小時左右,平均每天約6小時,年平均日照率為46%,平均太陽輻射強度為126卡/平方厘米。特別有利於竹筍的生長和養分積累,造就了埔田竹筍優良的品質。

品質特徵

埔田竹筍品種獨特,是國內罕見的食用筍品種,有“嶺南山珍”美稱,具有植株矮、分枝低、葉片密、葉量多、產量高等特點。所竹筍產品質優良,具有高纖維、低蛋白、無脂肪,含多種胺基酸及維生素,味道鮮美,風味獨特等特點,有保健減肥美容等功效。竹筍整個生產過程不需施用農藥,不受任何污染,是綠色食品,在國內外被譽為“第一綠色保健食品”,出口不受配額限制,在國際市場上供不應求。

生產情況

基地建設
埔田竹筍生長狀態埔田竹筍生長狀態
揭東縣的竹筍生產歷史悠久,是揭東的傳統農業項目。解放前就有鮮筍供應整個粵東市場,並供應香港及東南亞一帶,早已遐爾聞名。1991年揭東建縣後(揭東縣於1991年12月7日經國務院批准設立。揭東縣是揭陽撤縣建地級市後,從原揭陽縣分出的。,該縣高度重視竹筍基地建設,在政策、資金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大力加快基地建設步伐。1995年12月30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到竹筍基地視察時,對該縣竹筍生產取得的成績給予了肯定。該縣把發展竹筍生產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戰略措施,作為農村經濟第一支柱產業,大力加以發展,擴大竹筍生產基地,推進竹筍產業化進程。21世紀初,全縣竹筍種植面積已達9.55萬畝,年產竹筍25萬噸,種植1萬畝以上基地5個,成為粵東地區唯一的大型竹筍生產基地。全縣有竹筍加工企業17家,年加工竹筍20萬噸,產值5億多元。被中國特產之鄉推薦暨宣傳活動組織委員會評為“中國竹筍之鄉”。其中:埔田鎮2008年竹筍面積3.8萬畝,年產竹筍10萬噸,竹筍加工企業10多家,年加工量超過6萬噸,是揭陽市唯一的麻竹筍生產、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產業化示範基地。

規範化生產

規範化生產方面,該縣一是開展調查研究,全面推廣科學栽培措施。抽調技術人員組成科研小組,深入到各個生產基地進行調查研究,總結民眾生產經驗,
..
總結出一套竹筍高產栽培技術,並大力推廣,還建立了高產栽培示範點,通過以點帶面,促進竹筍栽培技術水平的提高。二是完善科技推廣網路。使廣大民眾都能掌握運用先進技術,從而提高筍農種筍技術水平。三是加強筍製品的研製開發。為實現竹筍的深度加工和多層次轉化增值,與國內外部分大專院校和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係,利用他們的技術優勢和信息優勢,開展科研攻關,提高產品的科技含量和檔次,引導企業開發新產品,增強市場競爭力。四是加快標準化建設。筍製品是該縣外向型農業的一個主導產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標準,制定了《揭東縣竹筍綜合標準》,並把技術標準套用到生產中,建立了標準化栽培示範基地,逐步將規範化栽培管理標準擴大到全縣,規範了竹筍栽培技術,保證了竹筍產品質量。

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組織了對埔田竹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審查合格,批准自2005年12月21日起對埔田竹筍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公告2005年第179號)。

保護範圍

埔田竹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廣東省揭東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埔田竹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揭東府函[2005]79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廣東省揭東縣的所轄行政區域內的東經116°5′23″至16°37′39″,北緯23°22′56″至23°46′27″。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麻竹筍。
(二)立地條件。  
赤紅壤土,土層厚度2米以上,熟化層0.4米以上,偏酸性,有機質含量2%以上。
(三)栽培管理。
1、育苗:
每年9月份(秋分)前後留苗。來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選擇健壯、無病蟲害、胸徑5厘米以上的半年生幼竹進行分蔸移栽。
2、定植時間:
每年3月下旬至4月上旬。
..

3、栽植密度:
株行距(4~4.5)米×(4.5~5)米。
4、留母竹:
新種幼竹第一年9月份每叢留1至2根作母竹,第二年每叢留3根作母竹,位置成品字形,第三年起每年每叢留3根健壯母竹。
5、植後管理:
要加強土壤管理,增施有機質肥,合理追施化肥。
6、挖筍:
採用專用的切(取)筍刀,在竹筍生長剛進入撥節期前後取筍。鮮食用筍(菜筍)的挖筍時間應適當提前,保持鮮嫩;清水筍系列的加工用筍應適當靠後,使之有適量的纖維,以便加工。早晨取筍,傍晚覆土。
(四)質量特色:
1、感官特點:
鮮筍塊肥大、筍肉鮮嫩、乳白色,有光澤,錐形狀。食之味道鮮美、爽口、甘甜、風味獨特。
2、理化特性:
鮮筍中可食率在60%至70%,蛋白質含量大於1.80g;總糖含量大於2.0g,但其中可溶性糖類所占比例較高;粗纖維(不能被消化的糖類)含量較低,小於1.0g;鈣(Ca)含量大於4.2mg,鐵(Fe)含量大於0.9mg。

專用標誌使用

埔田竹筍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揭東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