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廂鄉

城廂鄉

城廂鄉地處武平縣城郊,位於縣境中南部平川河中段、天馬寨山西麓,東經116°06′,北緯25°06′。北鄰永平鄉、中堡鎮、東接十方鎮、武東鄉、南與中山鎮、中赤鄉相連、西與東留鄉、萬安鄉接壤,總面積163.06平方公里,省道 306線貫穿境內金橋、文溪兩村,鄉政府所在地海拔270米,年平均氣溫19.7℃。城廂鄉下轄16個行政村,2001年底總戶數5876戶,總人口 25168人。城廂鄉原為城關公社。1983年5月,興南、城南、七坊、紅東、鋼鐵5個大隊劃出成立平川鎮(縣政府所在地)。1984年10月撤銷城關公社,建立城廂鄉。1987年轄15個村民委員會,162年村民小組,有4334戶,22027人,耕地27200畝。鄉政府設在平川鎮七坊路中段。

基本信息

福建省武平縣城廂鄉

概述

城廂鄉福建省武平縣城廂鄉
城廂鄉地處武平縣城郊,北鄰永平鄉、中堡鎮、東接十方鎮、武東鄉、南與中山鎮、中赤鄉相連、西與東留鄉、萬安鄉接壤,總面積163.06平方公里,省道 306線貫穿境內金橋、文溪兩村,鄉政府所在地海拔270米,年平均氣溫19.7℃。全鄉共轄16個行政村,2001年底總戶數5876戶,總人口 25168人。資源優勢

水力資源充足:城廂鄉水域面積2440畝,平川河貫穿全鄉7個村,年降雨1700毫米以上,集雨面積9.64平方公里,境內水系發達,且水位落差大,適宜建設梯級水電站。武平縣唯一的地熱資源興東溫泉,國家級梁野山自然保護區分別位於本鄉下東村、雲礤村境內,旅遊開發前景廣闊。城廂文溪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完備,成為項目投資熱土。長居、雲礤、礤文、堯錄等四個村,海拔600-1000米,尤其適宜種植反季節蔬菜。

城廂鄉城廂鄉
招商引資和優惠政策:該鄉投入110萬元開發的城廂鄉工貿小區位開武平縣城郊文溪村直降道306線旁,距縣城1公里,距龍巖140公里,距梅州120公里,交通條件、地理位置優越,基礎設施完備,已實現“三通一平”(高壓電主幹線,程控電話,有線電視直通工貿小區,隨時可以安裝使用。)工貿小區規劃總面積250畝,已開發面積50畝,現已引進3家企業。工貿小區內土地審批及收費,用電及電價,稅費等實行一系列優惠政策。

礦產資源豐富:主要有石英石、鉀長石、高嶺土、水晶石、膨潤土等非金屬礦。已探明的膨潤土儲量達1000萬多噸。根據礦石實驗表明,膨潤土礦在活性白土、白碳墨硫酸鋁、4A分子篩,無碳複寫紙塗料等吸附類產品中表現的品位特色居全國之首。此外,城廂鄉還擁有大量的優質石山,運距短,易開採,質地好,是建築用石的理想選擇。

河南省永城市城廂鄉

城廂鄉城廂鄉
概述

城廂鄉鄉政府駐戚莊村

2002年底,轄19個村(戚莊村、北郝村、劉崗村、韓莊村、高余莊李林、張樓村、程樓村、王樓村、高玉樓村、南郝村、李莊村、八里廟、馮寨村、張莊村、張大莊洪崗村任樓八里廟村),203個村民組,131個自然村。

廣西省興賓區城廂鄉

城廂鄉興賓區城廂鄉地圖

概述

城廂鄉位於興賓區中部,市區東南側。東經109°-110°,北緯23°-24°,東北與正龍鄉交界,東南與蒙村鄉接壤,西南與良江鎮毗鄰,西北與來賓鎮相連,正南靠三五鄉,正北依鳳凰鎮。東起蓬萊洲,西到龍洞山,橫距12公里;南自普托村,北到木廟村,縱距22公里。鄉政府駐地園田村距市區1.8公里。總面積175.4平方公里。

城廂鄉地理位置優越,資源豐富,氣候適宜,交通、通訊十分便利。城廂鄉耕地面積5972畝,其中水田31311畝,旱地28416畝,宜林荒山荒坡8850畝。境內石膏礦儲量990萬噸,錳、煤、石灰石等礦產資源也十分豐富。湘桂鐵路橫貫全鄉南北,紅水河貫穿鄉境中部,航道上至貴州,下達貴港、梧州、廣州、香港等地,鄉內村村通公路。全鄉11個行政村都通電話,電話裝機量417部。

城廂鄉因地制宜,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已基本形成蔬菜、水果、糧食、畜牧水產、礦產、制磚六大主導產業。1999年全鄉糧食總產量2098.2萬公斤,農業總產值5551萬元,工業總產值34169萬元,財政總收入353.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29元。

城廂鄉企業248個,其中集體企業27個,私營企業221個,企業主要以石膏礦、建材業為主。鄉內石膏礦具有礦質好、品位高、易開採的特點,分布在莆田、林村等地。城廂鄉共有6個石膏企業,15個井口,年開採量22.5萬噸,產品銷往貴港、廣東、香港及東南亞,年產值1125萬元;另有紅磚廠5個,磚窯6個,年產紅磚4320萬塊,產值648萬元。

城廂鄉重視發展教育衛生事業。現有國中2所,國小29所,在校學生7388人。設有衛生院1個,計生服務站1個,醫療站(所)11個。城廂鄉文化藝術活動豐富,主要有彩調、桂戲、壯戲、師公戲、歌舞、雜劇、舞龍、舞獅等。蓬萊洲象州舊城遺址就在城廂鄉境內,是興賓區八大旅遊景點之一。

城廂鄉筆直寬闊的鄉道
建置沿革

元末明初有城廂鄉,清道光三十年(1850),屬來賓縣南二里。民國26年(1937)至民國末期稱中山鄉。1950年,稱水落區。1951年,稱城廂鎮,屬一區管轄。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5年5月12日,稱城廂區。1956年4月,縣治遷離城廂,廢鎮設區。1958年1月,撤區置城廂鄉。同年8月25日,成立城廂人民公社。1962年9月,復置城廂區。1968年12月調整人民公社體制,區改為公社,公社改為大隊,1969年1月稱城廂公社。1970年10月,社址從老城廂舊城遷駐來賓國中所在地(今來賓一中),1972年2月遷至今址。1979年10月劃福隆大隊為管理區,後撤銷。1984年機構改革,撤公社設鄉,大隊改稱村民委員會,城廂公社改稱城廂鄉至今不變。

行政區劃

民國26年(1937)城廂稱中山鄉,轄東南街、西北街、三香、格蘭、馬上、泗貫、馬村、莆田、都滿、平地、歌朗、塘條村。民國38年(1949)撤銷中山鄉,分設中北鄉和中南鄉。1951年稱一區,轄城廂鎮、平安、馬上、泗貫、都滿、歌朗、羊腿7個鄉鎮11個行政村52個自然村。1957年轄城廂鎮、格蘭、馬上、平安、莆田、都滿、福隆、歌朗、泗貫9個鄉鎮。1958年1月,城廂人民委員會轄城廂鎮和格蘭、莆田、都滿、歌朗、平安、福隆7個小鄉。1959年城廂公社轄城廂、格蘭、平安、莆田、都滿、福隆、平洞、五香8個生產大隊。1962年城廂區公所轄城廂、平西、古三、泗貫、馬上、平安、格蘭、莆田、都滿、福隆10個公社。1969年城廂人民公社革命委員會轄城廂、平西、古三、泗貫、紅旗、平安、格蘭、莆田、都滿、福隆、林村、五香、平洞13個生產大隊。1984年,城廂鄉轄城廂、泗貫、馬上、平安、格蘭、莆田、林村、都滿、平洞、福隆、五香11個村民委員會65個自然屯。1987年,城廂鄉轄城廂、泗貫、馬上、平安、格蘭、莆田、林村、都滿、平洞、福隆、五香11個村公所17個村民委員會65個自然屯。1996年城廂鄉轄城廂、泗貫、馬上、平安、格蘭、莆田、林村、都滿、平洞、福隆、五香11個村民委員會64個自然村至今不變。

城廂鄉稻穀
農業經濟

主產稻穀、甘蔗、玉米、花生、黃豆等。1978年農林牧副漁總產值500.7萬元,其中農業產值425.3萬元,1979年為國家供應糧食609.3萬斤,占全縣供應糧食3532.6萬斤的17.25%。改革開放後,各項經濟指標直線上升,糧食總產量、甘蔗總產量、農業總產值、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從1989年的14766.9噸、5020噸,860萬元和360元,上升到1998年的20963噸、55780噸、8986萬元和2777元。1998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46498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37512萬元;農業總產值8986萬元,比1994年增長103.76% 。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的糧食總產量分別為20812噸、21150噸、20893噸、21803噸,甘蔗總產量分別為14.5萬噸、17萬噸、19.5萬噸、21.3萬噸。2006年全鄉農業牧漁業總產值25182萬元,比2005年增長15.41%,農民人均純收入3191元,比2005年增長29.6%。林業主要以材林、經濟林為主,1998年有林面積60270畝,立木蓄積量3.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30.1%,林業總產值141萬元,比1995年減少48.73%。境內有國營老虎弄林場。2006年果園面積11460畝,水果總產量6060噸,主要以優質砂糖桔、雜交柑、龍眼等品種為主。畜禽以豬、牛、羊、家禽為主。1998年末畜禽存欄出欄分別為:生豬存欄26210頭,出欄39950頭;牛存欄11102頭,出欄2600頭;羊存欄1164頭,出欄363頭;禽存欄75801隻,出欄131100隻。1998年全鄉畜牧業產值3097萬元,比1994年增長116.27%。2003年、2004年、2005年肉類總產量分別為6465噸、5809噸、6210噸。2006年末牛存欄11600頭,牛出欄7175頭,生豬存欄31900頭,出欄76450頭,家禽存欄85100隻,出欄33.09萬隻,鴿子存欄6萬隻,乳鴿出欄10萬隻,肉類總產量7040.5噸。漁業主要以草魚、鯉魚、鰱魚、羅魚為主。1998年淡水魚水面2392畝,魚產量1097噸,漁業總產值656萬元比1994年增長236.41%。2006年淡水養殖面積3655畝,水產品總產量3128噸。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