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遺風:大連老房子審美

城市遺風:大連老房子審美

《城市遺風:大連老房子審美》是一本以大連老居住建築為對象、以圖(照片、速寫)為主兼具文字評述、紀實性的建築藝術圖集。翻開《城市遺風:大連老房子審美》,你會看到近百年間大連遺存老屋的優雅身影,同時,也反映出日、俄殖民時期,大連建築風格雜陳、建築形式多樣、建築裝飾嫁接的混合包容的實態,這是研究我國近現代建築不可或缺的資料。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城市遺風:大連老房子審美》是一本以大連老居住建築為對象、以圖(照片、速寫)為主兼具文字評述、紀實性的建築藝術圖集。翻開《城市遺風:大連老房子審美》,你會看到近百年間大連遺存老屋的優雅身影,同時,也反映出日、俄殖民時期,大連建築風格雜陳、建築形式多樣、建築裝飾嫁接的混合包容的實態,這是研究我國近現代建築不

城市遺風:大連老房子審美
可或缺的資料。《城市遺風:大連老房子審美》的照片,有的是全景式街景或庭院,更多的是建築局部透視和構件裝飾的細部特寫,它們共同展示了老房子的原真性。透過這些照片,我們會更準確地感受到這些老建築的真面孔和藝術韻味;書中的大量插圖,則是以徒手建築畫的形式再現了歷史建築的原貌,兩者可謂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在編排上也有獨到之處,增加了《城市遺風:大連老房子審美》的可讀性。

目錄

序言

前言

景觀

庭院

立面

屋檐

入口

窗戶

階梯

煙囪

陽台

牆飾

圍牆

後記

序言

城市作為一個物質實體,建築是主體。城市中的各類建築,承載著不同發展時期的社會印記,反映出不同時代城市中人的社會觀念、審美價值和藝術取向,特別是城市中的歷史建築,那些伴隨著城市一路走來的“老房子”,它們身上附載眾多的城市信息——政治的、經濟的、社會的、文化的、科技的、藝術的、民族的、異域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城市街區就是一塊塊貯存著歷史信息的記憶“硬碟”,這是城市寶貴的文化遺產。然而,在城市化快速推進、大規模的城市開發改造中,大批的存量建築被拆除,其中不乏具有重要歷史文化和建築藝術價值的老房子,這就等於對貯存記憶數據的硬碟過多地按動了“刪除”鍵,這裡有的可能是誤操作,但有些是執意而為之的。

大連是“明星”城市,作為一座有著特殊歷史沿革和優越區位的文化名城,一直備受世人關注和讚譽,這裡,建築是個重要的相對物。漫步在大連的大街小巷,一方面人們會讚嘆優美、前衛的新建築,同時,也會在經歷百年風雨洗禮的老房子面前駐足欣賞,品味其獨特的庭院布局、建築形式和細部飾件,還會追問它們的歷史和沿革,並由此加深對這座城市、這塊街區的認識和了解。毋庸諱言,大連的一些老房子.也有不少不該拆除的而被拆掉了,有的雖然保留下來了,該進行的維護和整理也不都是那么及時和精心。

後記

當你穿越歷史時空,走街串巷,在零亂的畫面中感受了這座城市曾經擁有過的建築文化,發現了破舊之美、被遺忘的遺產,這本書的價值就產生了。

本書中“大連老房子”泛指自1899年建市至1945年日本殖民統治終結的半個世紀中建成的建築。

從時序劃分看,沙俄統治時期建有161棟,建築面積9.4萬平方米:日本統治時期建有23716棟,建築面積為423.7萬平方米。這些建築中大部分為住宅民居。所以,本書向讀者介紹的“老房子”不包括公共建築。大連人習慣把這些老房子叫“日本房”,在這裡我正式為這種叫法更名。把日本統治時期建成的房子統稱為日本房,或者把日本人住過的房子叫成日本房都是不準確的。

從建築結構看,日本本土民居以純木結構為主,而大連的房屋以磚木、磚石結構為特徵。現有遺存的這些老式房屋,實際上是西化了的住宅民居,其形制外部是西洋式,內部是和式混合體。所以,不管是沙俄引進的“西洋”,還是日本植入的“東洋”,改稱“洋房”比較貼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