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森林規劃理論與方法

基本信息

作 者:溫全平著
出 版 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10-5-1
版 次:1頁 數:280字 數:427000 印刷時間:2010-5-1開 本:16開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I S B N:9787305069307包 裝:平裝

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本書從規劃方法論和規劃實踐兩方面,對城市森林規劃領域進行了較為全面系統的梳理、構建、論證。該研究工作不僅屬於城市森林規劃領域的開拓性探索,而且對於已經開展了數十年的中國城鎮綠地規劃的理論與實踐也是一項重要的擴展和補充。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實踐,將規劃方法論與城市森林建設相結合,採用跨學科的研究方法,系統地對城市森林規劃理論與方法進行研究。其內容包括城市森林規劃的背景、本體論、規劃的維度、規劃的過程、規劃的方法、實證研究等,具有多維度、多層次、系統性、全面性的特點。本書可以為城市森林規劃及城市綠地系統規劃、城鄉綠化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是一本兼具開創性、理論性與實踐指導性的著作。
本書可供從事風景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城市規劃、林業、城鄉綠化建設的科研人員以及高等院校師生、規劃設計師、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閱讀和參考,也可以作為相關專業的教學參考用書。

目錄

總序

前言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綠色開敞空間規劃的範式演變
1.1.2 城市森林的興起與發展
1.1.3 城市森林規劃發展概況
1.1.4 對城市規劃的反思
1.1.5 對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的反思
1.2 研究目的和意義
1.2.1 滿足城市森林規劃工作需求
1.2.2 彌補現有城市規劃體系的不足
1.2.3 推動風景園林學科發展
1.3 研究方法
1.3.1 實證性研究與規範性研究相結合
1.3.2 邏輯與歷史相統一
1.3.3 系統研究方法
1.3.4 定性與定量分析相結合
1.4 研究內容
2 國內外相關研究進展
2.1 城市森林規劃實踐
2.1.1 歐美城市森林規劃案例評述
2.1.2 中國城市森林規劃案例評述
2.2 城市森林理論與方法研究現狀
2.2.1 實質性規劃理論
2.2.2 程式性規劃理論
2.3 城市森林規劃相關實踐及研究
2.3.1 開敞空間體系——百年迴響的聲音
2.3.2 生態網路——尋求自然保護的新途徑
2.3.3 綠道建設——平衡人與自然的世紀探索
2.3.4 精明增長與精明保護——一種新的思維模式
2.3.5 綠色基礎設施——城市的自然生命支持系統
2.4 研究結論
3 城市森林規劃本體論
3.1 概念詮釋
3.1.1 城市森林的定義
3.1.2 城市森林的特點
3.1.3 城市森林與相關概念的區別與聯繫
3.1.4 對規劃的認識
3.1.5 城市森林規劃的定義
3.1.6 城市森林規劃的實證性與規範性
3.2 城市森林規劃中的城市森林分類
3.2.1 現有城市森林分類方法述評
3.2.2 現有分類方法存在的問題分析
3.2.3 分類總體思路及原則
3.2.4 城市森林分類“二分法”分類方法
3.3 城市森林規劃的類型和內容
3.3.1 兩種規劃方法
3.3.2 城市森林規劃的類型
3.3.3 城市森林總體規劃綱要的主要內容
3.3.4 城市森林總體規劃的主要內容
3.3.5 城市森林詳細規劃的主要內容
3.4 相關規劃、學科及理論基礎
3.4.1 城市森林規劃與相關規劃的關係
3.4.2 城市森林規劃相關學科及理論
3.5 本章小結
4 城市森林規劃的維度
4.1 城市森林生態位勢論
4.1.1 生態位理論
4.1.2 城市森林生態位
4.1.3 城市生態場勢
4.1.4 城市森林生態位與城市生態場勢的作用機制
4.2 基於城市複合生態系統的城市森林規劃的維度
4.2.1 城市複合生態系統
4.2.2 城市森林規劃的維度
4.3 城市森林規劃的環境生態維度
4.3.1 環境生態維度的涵義
4.3.2 城市森林的環境生態功能
4.3.3 基於環境生態維度的城市森林結構
4.3.4 城市森林景觀格局最佳化
4.4 城市森林規劃的視覺景觀維度
4.4.1 審美的哲學基礎與視覺景觀評價
4.4.2 中國城市森林視覺景觀現狀
4.4.3 城市森林巨觀視覺景觀
4.4.4 城市森林中觀視覺景觀
4.4.5 城市森林微觀視覺景觀
4.4.6 城市森林視覺景觀規劃
4.5 城市森林規劃的遊憩活動維度
4.5.1 對城市森林遊憩活動的認識
4.5.2 影響城市森林遊憩活動的因素
4.5.3 城市森林遊憩空間單元與結構
4.5.4 城市森林遊憩功能的深度開發
4.5.5 城市森林遊憩規劃
4.5.6 阿克蘇城市森林遊憩網路規劃
4.6 城市森林規劃的經濟維度
4.6.1 城市森林規劃經濟維度研究的必要性
4.6.2 基於經濟維度的城市森林的特性
4.6.3 城市森林建設對城市經濟發展的影響
4.6.4 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對城市森林建設的影響
4.6.5 城市森林建設的成本收益分析
4.6.6 城市森林經濟價值的實現
4.6.7 城市森林建設的投融資模式
4.7 本章小結
5城市森林規劃的過程
5.1 生態規劃思想與規划過程的演變
5.1.1 1960年代之前的生態規劃思想
5.1.2 對1960年代純粹理性規劃思想的批駁
5.1.3 理性規劃思想的再發展
5.2 城市森林規劃的作用力及其表現
5.2.1 城市森林規劃中的三種力量
5.2.2 三種力量在城市森林規劃中的作用
5.3 城市森林規劃的階段
5.3.1 現狀調查與分析
5.3.2 確定規劃目標
5.3.3 制定規劃方案
5.3.4 方案評價與選擇
5.3.5 實施規劃
5.3.6 規劃實施、管理與監督
5.3.7 規劃反饋
5.4 城市森林規劃的過程組織
5.4.1 理性過程規劃及改進
5.4.2 城市森林規劃雙循環結構過程
5.5 本章小結
6 城市森林規劃的方法
6.1 遙感和GIs技術在城市森林規劃中的套用
6.1.1 GIS的描述功能
6.1.2 GIS的預測和分析功能
6.1.3 三維GIS的套用
6.1.4 GIs套用的關鍵問題
6.2 城市森林規劃多種適宜性評價方法
6.2.1 多種適宜性評價的概念
6.2.2 評價目標
6.2.3 理論依據
6.2.4 評價指標體系
6.2.5 評價技術路線
6.3 城市森林空間布局方法
6.3.1 面向遊憩活動維度的系統層次規劃方法
6.3.2 面向視覺景觀維度的形態規劃方法
6.3.3 面向環境生態維度的生態規劃方法
6.3.4 面向經濟維度的控制指標規劃方法
6.4 城市森林規劃中的植被規劃方法
6.4.1 植被規劃的兩種傾向
……
7 城市森林規劃實證研究
8 結論與展望
參考文獻
附錄A 國家森林城市評價指標
附錄B 城市森林規劃基礎資料調查清單
附錄C 第三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長沙宣言
附錄D 第四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成都宣言
附錄E 第五屆中國城市森林論壇——廣州宣言
圖一表一附錄來源說明
專業術語中英對照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