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蘭路球場

埃蘭路球場

埃蘭路球場於1898年建成了這座球場。

歷史

早期歷史

埃蘭路球場坐落於比斯頓山腳下,毗鄰A643公路,緊連埃蘭德鎮。球場的建設用地原先屬於本特利家族的布魯爾里所有。該地原先被稱作老孔雀地,由於對面就是同名的酒吧,因此“孔雀軍團”的名號就與利茲城以及後來的利茲聯聯繫起來。球場的第一個所有人是霍爾貝克橄欖球俱樂部。在以1100英鎊從本特利家族手中買下老孔雀地之後,俱樂部從霍爾貝克遊樂場搬到了這裡。俱樂部在這裡修建了一個看台以及球場的內場,也就是後來為人所熟知的埃蘭路。
1902—03賽季,利茲當地的足球俱樂部利茲伍德維爾與霍爾貝克共用這塊場地。但1904年在附加賽中敗給聖海倫的霍爾貝克隨即開始沒落,球場也被掛牌出售。8月在野豬巷的格里芬酒店舉行了一次會議,會後利茲城足球俱樂部正式成立,埃蘭路被球隊租借用於新賽季的主場比賽。1904年10月13日,雙方簽訂了正式的租賃契約,租金達到每年75英鎊。1905年3月,俱樂部可以選擇以5000英鎊的價格買斷球場的所有權。但在11月份,價格被下調到4500英鎊。
利茲城在英格蘭聯賽的第一個賽季結束後,俱樂部花費1050英鎊在球場西側修建了擁有5000個座位的看台。球場上座人數逐步提升。12月30日,與同為西約克郡的布拉德福德的比賽吸引了22500名觀眾到場觀看,總計為俱樂部帶來487英鎊的收入。球場的擴建工作仍在繼續,為確保球場的安全性,俱樂部僱傭了“球場委員會”對施工過程實施監理。1906年2月,總計3961平方碼的位於徹維爾和傑爾德路一側的土地被“蒙克橋冶鐵”以420英鎊的價格買下。委員會隨即安排建設一個可以容納4000名觀眾的正面看台,計畫於11月與切爾西的比賽前竣工。這項計畫總計耗費了價值3000英鎊和長達半英里的鋼材。建設計畫中還包括用於訓練的橫跨球場的跑道、更衣室、辦公室以及車庫。為防止球場積水,排水系統的安裝也被納入日程。
利茲城隨後遭遇經濟危機甚至危及俱樂部的正常經營。儘管遭遇一系列不確定因素的干擾,但場地的所有人還是受到了一筆1000英鎊的付款和每年250美元的租金。一戰期間,球場被軍方徵用,用於軍事審判和進行射擊訓練。1919—20賽季,英格蘭聯賽再度鳴鑼開張,利茲城一路高更猛進,但隨後球隊在戰爭期間非法向球員支付收入的醜聞被曝光,球隊在僅僅參加8場聯賽之後就被職業聯盟除名。隨後,當地的部分企業開始考慮在埃蘭路就地開挖,利用土地下的沉積物在原址開設一家燒磚廠。但約克郡業餘足球俱樂部成為了球場的主人,球隊在球場上進行比賽最終防止球場被毀於一旦。

1920—1974

上世紀20年代,南看台為一塊木質桶裝頂棚所覆蓋,被當地人稱作“刮傷的屋棚”(Scratching Shed)。而在東側修建的看台則被稱為“低地”(The Lowfields)。而在北側球門後的看台則被稱為“斯皮昂科普”(Spion Kop) ,名稱來源於布爾戰爭期間,造成322名英國士兵殞命的斯皮昂科普山。
1956年之前的埃蘭路球場
30至40年代,埃蘭路球場的整體結構並沒有大的改動,期間球場迎來了多次上座率的高峰。1932年12月27日,56795名觀眾觀眾蜂擁而入,觀看球隊與當時的冠軍阿森納的比賽,這項紀錄保持了近35年。聯賽的收官戰,利茲聯對陣米德爾斯堡僅僅吸引了9006名觀眾。1938年,橄欖球冠軍賽的決賽在埃蘭路舉行,由利茲對陣亨斯萊特。54112名觀眾見證了亨斯萊特奪冠。二戰期間,球場再度被“戰爭委員會”徵用。
1953年11月9日,價值7000英鎊的泛光燈第一次在球場使用,由利茲聯主場迎戰愛爾蘭人,這也是當時英國最為昂貴的球場照明設備。這場比賽吸引了31500球迷在現場目睹了約翰·查爾斯和球員兼教練的雷奇·卡特各入兩球幫助球隊4比1戰勝來自蘇格蘭的對手。在此後的連續數周,來自北方蘇格蘭的球隊紛紛造訪,其中就包括鄧迪法爾科克
1956年9月18日,西看台突發火災,球場被大面積燒毀。球場的主體結構遭到嚴重破壞,包括辦公室、球隊裝備、展覽廳、理療設備、更衣室、董事會辦公地點、媒體工作室和供電系統都大面積受損,西看台頂棚也大面積垮塌。火災總計造成了高達10萬英鎊的損失。球隊購買的保險金額尚不足以填補這一漏洞。球員參與到清理現場碎片和殘骸的行動中來。這座可以容納2500看台再也無法投入使用。董事會為此召開會議並最終決定公開向社會募集資金並求助於利茲市議會以便建立全新的看台。預算從最初的6萬英鎊上升到了18萬英鎊。西看台在翌年的聯賽開始前重新對外開放。
全新的西看台在球場後側安裝了4000個座位,同時還包括6000個站席。2年後,在中區聯賽對陣普雷斯頓的比賽結束後,西看台再次遭到火災威脅。幸好當時俱樂部秘書長克里爾·威廉姆森和部分董事會成員在場及時控制住了火勢,球場也沒有收到任何實質性的損害。
上世紀60年代,埃蘭路見證了唐·里維帶領球隊重返英甲聯賽。球隊在之後的10年時間內穩居積分榜前4。1965年3月20日,在埃蘭路進行的利茲聯4比1戰勝埃弗頓的比賽的影像第一次出現在了電視機上。里維時代的利茲聯也再創球場觀賽人數的新紀錄——1967年足總杯第5輪與桑德蘭的重賽吸引了57892名球迷到場觀戰。1968年4月,俱樂部斥資25萬英鎊拆除了斯皮昂科普看台,修建全新的看台。在不到6周的時間內看台頂棚的主體結構就搭建完畢。後來這座看台也就是廣為人知的傑爾德看台(Gelderd End)。新看台向球門後側推進了大約18米的距離。空地被重新植上草皮,並使球場長度向北延伸了9.1米。
埃蘭路曾經使用的高腳泛光燈
1970年球場進一步翻新。球隊斥資20萬英鎊在連線西看台和科普看台的一角修建了西北角看台。此後,球隊依葫蘆畫瓢,在低地看台和科普看台的另一角花費20萬英鎊又增設了看台。1972年球隊的運動與官方紀念品商店正式開張。1974年,利茲聯第二次攬下聯賽冠軍。“刮傷的屋棚”被拆除,球隊在原址上花費50萬英鎊修建全新的南看台。其中就包括一個獨立的可以容納4000人的站台,一排16組的行政包廂和可以容納3500人的全坐席看台。連線南看台和低地看台的預算因資金短缺而杯削減。同年,泛光燈也被全新的高腳泛光燈所取代。高達79米的全新照明設備也創造了當時的歐洲紀錄。三架泛光燈杯分別豎立在了科普看台的兩側和西北看台。4年後,最後一架泛光燈在球場樹立起來。

1982—2000

1982年5月19日,埃蘭路第一次進行現場轉播的比賽是赫爾與維德尼斯的橄欖球聯盟挑戰賽決賽的重賽。同年夏天,利茲聯以250萬英鎊的價格將球場出讓給利茲市議會。而議會則授予球隊125年的租約。之後一項翻新球場的龐大計畫在1987年被提出。其中就包括分別花費5000萬英鎊和7500萬英鎊重建低地看台使之成為可以容納7500人的全坐席看台以及在球場周圍建設一個可以容納2000人的小型球場。其他計畫好包括建設一個購物中心、溜冰場、板球會堂、電影院、夜總會、咖啡館、餐廳、發布會中心和商店。這項計畫始終沒有付諸實施。
1991年9月,連線南看台和低地看台的東南角看台正式對外開放,這片看台也是為客隊球迷所準備的。僅能容
曾經的低地看台
納1710名球迷的家族看台由於俱樂部會員人數過多,不得不移至東看台。這片新看台由於鮮艷的黃顏色而被球迷戲稱為“乳酪楔子”。1992年4月,位於西看台後側的會議中心引進了一批宴會設備。1992年,埃蘭路開始新一輪的翻修。新的東看台完全取代了原先的低地看台。總計兩層一共17000個座位保證了球迷的視線不會被遮擋。1993年改建正式完成,總計耗資550萬英鎊,其中包括了25個行政包廂和10000個底層的新座位,其中的一部分就構成了全新的只能由俱樂部會員入座的家族看台。此外在上層還增設了7000個座位。東看台也就此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懸臂式看台。《泰勒報告》公布之後,科普看台的台階被7000個座位所取代,在994年,埃蘭路也因而正式成為全坐席球場。10月,當時的俱樂部主席喬治·拉塞萊斯和里維的遺孀里維夫人共同為新的科普看台揭幕。傑爾德看台被命名為唐·里維看台,以紀念這位功勳主帥。
從西南角看台拍攝的球場內景
1997年12月,一項斥資1130萬英鎊旨在翻修西看台和南看台的計畫開始實施,完成後球場的容量將達到45000人。翻修計畫採納了可以容納12000人的東看台的全新結構。此外,西看台後側還將建起一個可以容納15000人的室內體育館。這個體育館將承辦籃球、冰球以及演唱會等賽事和活動。儘管組建一支名叫利茲雷射的冰球隊已經在計畫中,但作為球隊主場的這座體育場的建造計畫還是被暫時擱置了。1998年利茲聯俱樂部再度成為了埃蘭路的所有人。全新組建的“利茲體育”以1000萬英鎊的價格從利茲市議會手裡贖回了球場。

近期的球場翻新計畫

2001年8月16日,時任球隊主席的彼得·里茲代爾向球隊的季票持有者和股東寫了一封公開信,闡述了俱樂部未來翻修埃蘭路和可能將球隊主場遷址的計畫。一項投票將決定球場的命運,但俱樂部更傾向於將主場遷址。18500人中僅有13%的參與者支持將俱樂部留在埃蘭路。剩下的87%則傾向於遷址。2001年9月7日,里茲代爾公布了將俱樂部於2011年7月之前全部遷入在斯凱爾頓的可容納50000名球迷的新球場的計畫。這項計畫將在2004—05賽季開始實施。2003年3月由於里茲代爾遭到解職,這項計畫也最終流產。當時球隊的財務狀況十分混亂甚至可能在2004年3月即被財務託管。
幾年後,埃蘭路被俱樂部根據一份含有25年租賃和採用分期付款形式回購條款的契約賣給了傑克·佩切。2006年12月27日爆出在15個月前球場被賣給一家在英屬維京群島註冊的從事木材貿易的企業。
2006年夏天,南看台被翻修並在聯賽開始後的幾場比賽中停止對外開放。這次翻新包括包廂、餐飲中心、中層辦公區、管理層辦公設備的現代化以及一家以利茲聯傳奇球星比利·布萊姆納名字命名的餐館——比利吧的建設工作。
2007年12月8日對陣哈德斯菲爾德的比賽開始前,一項新的球場翻新計畫對外公開,主要是在埃蘭路周邊建設酒店、購物中心和健身俱樂部。球場商店的一側將會建成新的酒店。可能推進的相關計畫還包括一個體育館、賭場、警控指揮中心、咖啡館和泊車位達到2700的新停車場。2008年10月27日,這項計畫被進一步擴充,俱樂部打算在東看台後側修建一座含有350個房間的酒店、一個集購物、酒吧、餐飲於一身的娛樂城、進一步提升和增加商務中心的設備以及一個超級市場、辦公大樓和夜總會。2008年11月6日,利茲市議會宣布將不會把由議會負責建設的利茲劇院的選址設在球場附近。
2009年12月16日,英格蘭申辦2018年世界盃的備選城市和球場對外公布。其中就包括了利茲和其埃蘭路球場。因而一項翻新約翰·查爾斯和唐·里維看台的計畫被提上日程,球場將會被進一步擴容至50000個座位。
2009年12月28日,主席肯·貝茨對外公開了在南看台增設2000到3000個座位的計畫。計畫中行政包廂將會被遷走並在原址上安裝座位。
2011年3月,東看台的上端被翻修一新,擴充了1箇中央大廳和20個行政包廂。而一個遊樂場,酒店和超級市場將會分五步在球場周邊建立起來。

球場結構

里維看台

容量:7000(包括東北角看台和西北角看台)
里維看台
北看台又名傑爾德看台或科普看台。北看台於1968年經過翻修並加上了頂棚。80年代,球隊在北看台頂棚下加裝電子計分螢幕及紅色閃光燈(一旦閃光燈開啟,主裁判必須終止場上比賽,在南看台也有相同的裝置)。
北看台在進行改建之前屬於站席看台。1994年,為紀念利茲聯前著名球員和教練唐·里維由時任俱樂部主席的喬治·拉塞萊斯和里維的遺孀里維夫人共同揭幕,北看台也被官方正式命名為里維看台。根據《泰勒報告》,在原先的站席上安裝了7000個座位從而使埃蘭路球場變成了全坐席球場。另外,在看台翻新後,看台內部加建了鋪有地毯的休閒室及快餐廳。西北角看台上設有球場控制中心,其設備目前在歐洲處於領先地位。所有進進球場的人員的相片和錄像都將被同步監控以確保球場的安全。遍布於球場各處的安保攝像機將承擔採集照片和錄像的任務。

東看台

容量:15100
東看台
東看台是球場最新建造的看台。1992—93賽季,兩層結構的全新東看台在原先低地看台的位置建造完成。1993—94賽季正式對外開放,共耗資550萬英鎊。施工完成時成為當時全球最大的懸臂式看台。在一層可容納10000名觀眾,在二層則可以容納7000名觀眾。家族看台也從南看台移至這裡,並且在最初占據了整片一層看台。但肯·貝茨後來對此進行調整,一層看台的兩側被圈定為家族看台,俱樂部會員和季票持有者可以攜帶兒童入座欣賞比賽。而中間則是25個行政包廂和一個含百貨店、食品專櫃、賭博機以及餐廳的中央大廳。

南看台

容量:5000(包括東南角看台和西南角看台)
南看台
南看台的前身是俱樂部為應付球迷過多而搭建的臨時棚台,被稱為“刮傷的屋棚”。1974年,俱樂部斥資50萬英鎊重新打造新南看台。南看台新增16個貴賓包廂、3500個座位、1個球場餐廳,其頂部可遮蔽4000名球迷。1989年,南看台又新添16個包廂。2009—10賽季,一個大螢幕在這裡樹立。東南角看台可以容納1170名球迷,通常被留給客隊球迷。如果需要的話,客隊球迷還可以額外占據南看台的一部分,甚至是南看台的全部。2006—07賽季開始前南看台一度因翻修停止對外開放。翻修的部分包括包廂、餐飲中心、中層辦公區、管理層辦公設備的現代化以及一家以利茲聯傳奇球星比利·布萊姆納名字命名的餐館——比利吧。1998年在球場外樹立的布萊姆納的銅像就位於球場的東南角外。而俱樂部的大型超市也在附近。

約翰·查爾斯看台

容量:11000
約翰·查爾斯看台
約翰·查爾斯看台位於球場西側,原名西看台,2004年2月21日,利茲聯傳奇球星約翰·查爾斯不幸去世,應球迷要求西看台也被更名為約翰·查爾斯看台以紀念這位傳奇球星。西看台目前是埃蘭路歷史最悠久的看台。西看台曾於1956年遭到大火的破壞。俱樂部花費18萬英鎊重新加以修繕。1957年8月,西看台再度投入使用。現場直播間、電台、報館等供媒體使用的設施以及供球隊高層觀看比賽的董事包廂都位於西看台。1992年4月經過改建之後,包括宴會廳和會議中心等套件都被設在了西看台的後側。

獎盃陳列室

這裡擺放了大部分利茲聯隊征戰過程中所贏得的獎盃,包括足總杯和世界盃的複製品。1966年英格蘭奪得世界盃冠軍後,本土的所有足球俱樂部都獲贈一座世界盃複製品以供紀念,而所有贏得過足總杯的俱樂部同樣也可以獲得一座足總杯複製品。 成員吧外面的櫃架上擺放著利茲聯傳奇教練唐·里維捐贈給俱樂部的個人獎盃,包括他代表英格蘭國家隊出賽時所獲贈的帽子(英格蘭在過去每場國家隊的比賽後都會向每個球員饋贈一頂帽子,以作留念。但這已經成為歷史,球員現在要代表國家隊出場三次才能獲此饋贈)。

場地

場地總計105米長、68米寬。場地地下設有球場供熱系統,由95公里長的地下管道對外連線。此外球場還安裝了先進的排水系統,因而除非發生大霧、暴風雪和洪水等極端天氣,球場都可以正常使用。在西看台和北看台分別設有深達21米的水井,在南看台設有泵水系統,完全可以保證球場自身的水源供給。

功用

足球

埃蘭路球場總計9次作為英格蘭足總杯半決賽的中立場地使用。1910年3月26日,巴恩斯利與埃弗頓的足總杯半決賽被安排在埃蘭路球場進行,這是埃蘭路史上首次作為足總杯半決賽中立場地投入使用。1995年4月9日,埃弗頓與托特納姆熱刺的足總杯半決賽則是迄今為止最後一次。埃蘭路球場還曾兩度承辦英格蘭國家隊的正式比賽。1995年6月8日,英格蘭在此3比3戰平瑞典。本場比賽也是22年以來,英格蘭國家隊首次在溫布利球場以外的球場上進行主場比賽,同時這亦是1946年以來又一座球場首度承辦英格蘭的主場比賽。2002年3月27日,新溫布利球場重建期間,英格蘭與義大利的友誼賽被安排在埃蘭路進行。1996年,英格蘭承辦歐洲足球錦標賽。埃蘭路作為當時英格蘭八大球場之一承辦了部分場次的比賽。B組的小組賽和淘汰賽階段的部分場次被安排在埃蘭路進行。西班牙、羅馬尼亞、法國以及保加利亞都曾在埃蘭路比賽。

聯盟式橄欖球

利茲犀牛橄欖球隊曾在埃蘭路比賽。

上座率

1920—1921賽季,在利茲城解散之後成立的利茲聯加入了職業聯賽。此時足球運動在當地才剛剛形成球迷基礎,首個賽季的觀賽人數為16000人。截至2005—2006賽季,累計有42339944人次在埃蘭路觀看了利茲聯的主場比賽,場均25689人。這一數字排在英格蘭第十。下表統計了利茲聯在進入21世紀之後各賽季場均觀賽人數。
賽季聯賽最低人數最高人數場均人數
2000—2001英超355524005538974
2001—2002382374028739784
2002—2003355374020539121
2003—2004305444015336666
2004—2005英冠245853449629207
2005—2006183532784322354
2006—2007162683126921613
2007—2008英甲190953825626546
2008—2009188473703623813
2009—2010176353823424817
2010—2011英冠207473362227299

重修與擴建時間

重修:1920年代、1953年1971年1994年2006年
擴建:1905年、1920年代、1957年1968年1970年1974年、1989年、1991年、1994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