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蘭人

埃蘭人

古代的埃蘭王國位於如今的伊朗國家的南部省區。埃蘭人就象他們南部的鄰居美索不達米亞人那樣,一直為一系列的朝代所統治著。埃蘭人的文化從公元前2,000年起,一直得到不斷的發展,到公元前650年的時候,埃蘭文化的發展被迫中斷,此時,埃蘭人已經被阿舒爾(古代亞述人崇拜的主神和戰神)人所征服了。

簡介

埃蘭是亞洲西南部的古老國家,在今天伊朗的西南部,波斯灣北部,底格里斯河東部,現稱胡齊斯坦。埃蘭是伊朗的最早文明,產生在伊朗高原以外的埃蘭地區。以善戰的人民著稱,傳統上被認為是諾亞兒子閃的後代。埃蘭地區有許多城市國家,其中最重要的有阿萬,蘇薩,西馬什,安善等。埃蘭歷史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古埃蘭時期、中埃蘭時期與新埃蘭時期。埃蘭文字是最早為象形文字。語言稱為埃蘭語。

埃蘭地圖埃蘭地圖

古代的埃蘭王國位於如今的伊朗國家的南部省區。埃蘭人就象他們南部的鄰居美索不達米亞人那樣,一直為一系列的朝代所統治著。埃蘭人的文化從公元前2,000年起,一直得到不斷的發展,到公元前650年的時候,埃蘭文化的發展被迫中斷,此時,埃蘭人已經被阿舒爾(古代亞述人崇拜的主神和戰神)人所征服了。

文化藝術特色

埃蘭人的文化藝術特色是與眾不同的,這一點人們可以從那些在遺址中已經發現的藝術品上得到證實。這些獨特的藝術品,充分展現了埃蘭人獨具匠心是藝術風格。埃蘭圓柱上的封印生動的描述了埃蘭人日常生活中一些情景。比如:打獵,編織以及彈奏音樂儀器等等。這些描述性的封印也成為考古學家推斷當地人個人裝飾的信息來源。封印上顯示出一系列的珠子項鍊,這說明在當時,無論男女,都非常喜愛珠子,並願意將它作為個人裝飾物品。這些珠子的製作需要一系列的原材料,其中包括石頭、泥土、精巧彩色陶器以及骨骼等等。埃蘭文化中如果某條項鍊是由赤褐色珠子串成,那么它大概製作於公元前l,200年到公元前l,000年。土色的珠子都是由烘乾的泥土製作成的;藍色的珠子則是由彩釉黏土製作成的;淺黃色的珠子是由雕刻的骨頭製成的。這些珠子都被精心的重新串在一起,從而形成了一條長達20英寸、緊密連在一起的項鍊,頗具有現代化的韻味。

古代遺址

溫塔舍·納皮爾沙國王的古代亞述及巴比倫之金字形神塔(頂上有神殿)被當地人稱為“喬加·贊比爾”或者“土墩籃”,這是由於它看起來象一個倒置的籃筐的緣故。這塊遺址占地面積約為250英畝,主要發掘工作是1951年至1962年在法國考古學家羅馬·吉舍曼的帶領下進行的。如今,這塊古代城市的廢墟,仍然聳立於地面,高達82英尺。據悉,在溫塔舍·納皮爾時期,該城市的高度曾經達到了170英尺。這處埃蘭王國聖城的遺址,建於公元前1250年,在遺址所在處,人們還發現了幾千塊未經使用過的磚,這個事實表明,在遭到阿舒爾巴尼帕爾的侵略後,喬加·贊比爾還沒有完全建成。

該遺址具有極大的文化保存價值,1979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其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這對喬加·贊比爾來說,具有重大的發展意義。

歷史

埃蘭歷史可以分為三個時期:古埃蘭時期(約公元前2700-1600年)、中埃蘭時期(約公元前1400-1100年)、新埃蘭時期(約公元前800-600年)。埃蘭豐富的森林資源和礦藏,是兩河流域各邦掠奪的對象。富饒的兩河流域平原,也是埃蘭各邦掠奪的對象。因此,埃蘭在歷史上很早就受到兩河流域國家的侵略和征服,但也多次侵略和征服過這些國家。

古埃蘭時期

據《蘇美爾王表》記載,基什第一王朝國王恩美巴拉格西(enmebaragesi,約前2700年),曾入侵埃蘭,將埃蘭的武器作為戰利品運走。公元前26世紀初,埃蘭的阿萬第一王朝擊敗烏爾,稱霸兩河流域。公元前2550年,阿萬第二王朝建立。希塔(約前2280-2240)在位時,國勢日盛,連阿卡德王納拉姆辛(Naram-sin)也不得不遺使前往蘇薩訂立友好同盟條約,以抵禦庫提人進攻。公元前23世紀末,埃蘭人攞脫阿卡德統治,建立統一的埃蘭聯邦國家。阿萬第二王朝滅亡後,西馬什王朝立。約前2006年,西馬什攻滅烏爾第三王朝,將其都城夷為平地。前16世紀,帕帕提王朝滅亡,古埃蘭時期結束。

中埃蘭時期

中埃蘭時期以安善王朝的崛起為開端。蘇薩王朝時期,國王舒特魯克-納洪特(Shutruk-Na-hhunte,約公元前1185-1155年)擊敗加喜特巴比倫王國,將著名的漢謨拉比法典石柱及許多珍寶掠往蘇薩。西爾哈克-印舒希納克(Shil-hak-inshushiNak,約公元前1150-1120年)時,埃蘭占領兩河流域許多重鎮及扎格羅斯山東部地區,成為古代軍事強國。此後,埃蘭被巴比倫第四王朝擊敗,中埃蘭時期結束。

新埃蘭時期

公元前8世紀,埃蘭與巴比倫共同對抗亞述帝國。不過,埃蘭國內這時發生嚴重分裂,王室內部出現親亞述派與反亞述派,各地分裂成許多獨立王國,難以集中全國力量反抗外來侵略。侵蘭與盟友巴比倫也不能很好地協作。加之伊朗語居民這時作為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出現在西亞政治舞台上。特別是波斯部落在由高原西北部向西南部遷徒的過程中,逐漸占領了埃蘭的高山地區,切斷其平原地區與戰略後方的聯繫。因而埃蘭屢為亞述所敗,都城蘇薩多次遭到洗劫。前639年,埃蘭被亞述所滅。在經歷了亞述、新巴比倫和米底王國的短暫統治後,埃蘭成為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的一個重要行省,稱為胡澤行省,居民被伊朗語居民同化,稱為胡澤人。蘇薩成為阿契美尼??上千年之久。

文字

埃蘭文字受兩河流域影響較大。其文字最早為象形文字。前30世紀出現線形文字。前30世紀末開始使用兩河流域楔形文字,這是由埃蘭地區的阿卡德傳入的。平原地區的埃蘭人大概都會使用埃蘭語和阿卡德語兩種語言,這是楔形文字在埃蘭能順利傳播的原因之一。

語言

古代埃蘭居民稱為埃蘭人,語言稱為埃蘭語,埃蘭語和古逹羅毗荼語是親屬語言,可以想像古代埃蘭人和達羅毗荼人關係十分密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