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蕾花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 【性味】苦,寒。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研末。

埃蕾花

【出處】《中國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拼音】 āi Lěi
【來源】為龍膽科植物百金花的帶花全草。開花時採集,曬乾。
【原形態】一年生草本,高20~30厘米。莖四棱形,有分枝。葉對生,無柄,披針形,長1.5~2厘米,寬4~6毫米。花腋生或頂生,多花,萼5裂;花冠白色或淡紫色,5裂,花筒細長;雄蕊5,花葯長圓形,開花後呈螺旋狀捲曲。蒴果長柱形,花期7~9月。
【生境分布】生於沙漠地區的湖盆,濕潤和鹽漬化的沙地。分布內蒙古、新疆、河北、山東、山西、陝西等地。
【性味】苦,寒。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治肝炎,膽囊炎,頭痛發燒,牙痛,扁桃體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3錢;或研末。
【附方】治頭痛發燒,牙痛,扁桃體炎:埃蕾、梔子、桃色女婁菜、黃連各等分,研末,每服五分,日服二次。
【摘錄】《*辭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