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紹
在探索取勝之道時,魯登道夫判定英國人是不能在又一次大敗中生存下去的,他準備在佛蘭德發起打擊。因為那個地區的英法聯合部隊極為強大,足以擊退那裡的任何進攻,魯登道夫策劃了一個方案,設法把一部分法國兵力吸引到別處去,從而使形勢對德國人有利。他選擇了謝曼-德-達姆,該處是1917年尼韋爾將軍遭遇不幸的地方。貝當將軍曾一向擔心德國人可能企圖攻占這十五英里長的陡峭山脊,但終於被消除了擔心,認為這個地方會依然是一個“平靜的防區”。法國駐防部隊劇減,以支援其他戰線的部隊,四個受到嚴重挫敗的英國師派到謝曼—德—達姆去休整。
說明
魯登道夫仔細周到地制訂他的計畫。在攀登這三百英尺毫無遮蔽的斜坡之前,他的部隊首先得渡過埃萊特河,以及穿越其周圍的分布著積水彈坑的沼澤地帶。在攻占山脊後,德軍下一步得渡過二百英尺寬的埃納河,並在協約國援軍到達之前奪取南岸。取勝要靠奇襲。採取了精心安排的預防措施,特別要避開每天作偵察飛行的協約國飛機以便把備戰的行動隱蔽起來。所有去集結待運地的部隊調動都在夜間進行,在白天,不準有超過一個營以上的兵力編隊或行進。大炮和馬匹都隱蔽在靠近樹木多的地方,給牲口餵料和飲水都分小批進行。夜間活動留在地上的蹤跡都擦掉。在前方地區,運貨車和炮架的輪子為了消聲,都用鋸屑袋作“輪胎”。在突擊發動前一天晚上,工程兵們裝配橋樑時,在沼澤中青蛙的一片呱呱的受歡迎聲中完成了這件工作。
炮兵的展開歸格奧爾格·馮·布魯赫米勒上校指揮。突擊前不到兩周,潘興的戰鬥部署處首腦塞繆爾·T·哈伯德少校提出告誡,敵軍的下一目標將是謝曼—德—達姆防區。在戰鬥情報方面是位新手的哈伯德推斷德國將選擇這個地區,因為該地實際上是協約國傷員和筋疲力盡的人的休養營地。哈伯德還說,這個防守薄弱的山脊是個明白的標誌,即協約國並不以為那個地方會受到進攻。
福煦和貝當把哈伯德看作是個未經戰鬥考驗的新手,而竟敢在複雜的情報專業方面進言。最後,哈伯德說服了法國情報處首腦德·庫安特上校。但是,庫安特象他在凡爾登的前任一樣,未能說服統帥部,而統帥部是贊同第六集團軍指揮官德尼·迪歇納將軍的意見的,謝曼—德—達姆防區就在該將軍的轄區內。
迪歇納的集團軍由七個法國師和四個英國師組成。由連遭挫敗的部隊和無經驗的新兵補充的英國師,防守謝曼—德—達姆山脊的東半部,法軍則防守西半部。面對協約國軍的是兩個德國集團軍——貝洛將軍的第一集團軍和馬克斯·馮·伯恩將軍的第十七集團軍——包括前線十七個師和後方十三個師。
1918年5月27日午夜後一小時,四十英里前線上的四千門德國大炮同時向法國第六集團軍開火,使整個謝曼—德—達姆處在炮火和毒氣下透不過氣來。轟擊開始後頭幾個小時裡,迪歇納的全部指揮系統就陷於混亂了。他的前沿地區的指揮部、軍火庫、通訊中心和鐵路末站,都被最初的炮火擊中。
迪歇納對下級和部隊的殘暴,使得無人為其盡忠。他還不顧貝當的在縱深系統運用彈性防禦的指示,墨守把大部分步兵分派在前沿防線的戰術,致使前線甚至在德軍前進前就已死傷累累了。
當熹微的晨光照射到滾滾煙火時,大量德國步兵出現在彈幕後面。不到一小時,他們就占領了半個謝曼—德—達姆。迪歇納甚至沒有時間炸毀橫跨埃納河上的橋樑——橋上早巳擠滿大量步行赴南岸的德軍了。到日暮時,德軍竄犯的地方比塹壕戰開始以來哪一天都多,他們跨過了三條河——埃萊特河、埃納河和韋斯勒河——到了十三英里外的菲斯默村。
魯登道夫的時間表要求他的牽制性挺進在菲斯默停下來。象他原先構想的那樣,協約國後備軍急忙抽調上來阻止他的部隊,而魯普雷希特皇子則做好一切準備向空虛的佛蘭德防區發起打擊。但魯登道夫抵不住可能的驚人勝利的誘惑,他允許繼續進攻。在他們滾滾向前時,德國部隊展開來,占領了蘇瓦松的關鍵性的鐵路中心。到5月30日,德軍又到達馬恩河畔的夏托-蒂埃里,離巴黎還有三十七英里,在四年前他們曾在這個地方被趕走。
在法國統帥部,迪歇納的聲望依然是高的,直到他的被打敗和士氣渙散的第六集團軍丟下巴黎,讓它暴露於入侵敵軍前為止。他的成千的驚慌失措的士兵,扔掉了武器和軍裝,然後消失在絡繹不絕經過首都南行的成群結隊的平民中。
法國人求助於潘興將軍,於是潘興派美國第三師增援迪歇納的第六集團軍。這個沒有經驗的師那時正在一百英里以外接受基本訓練。6月1日,乘火車和卡車火速趕赴馬恩河的這支龐大部隊,從久經沙場的德軍那裡接受炮火的洗禮。以後七十二小時,開初吃驚,繼而目瞪口呆的德軍被阻止渡越馬恩河。在夏托—蒂埃里以西向巴黎前進的德國部隊只得同美國第二師對陣。這是一場反覆的爭奪戰。短兵相接的血戰,突然把進攻者制止了。魯登道夫於6月6日結束攻勢。這次攻勢是他在西線的傑出的戰術上的成就。
德軍在5月28日受到嚴重的心理上的打擊,那時美國第一師攻占了康蒂尼村。這是第一次美國的獨立作戰,德軍在半小時稍多一點的短暫而猛烈的戰鬥中被擊潰。這一場所的損失是關鍵性的。康蒂尼座落在一塊高地上,能夠清楚地看到協約國陣地,同時屏障德國的後方區域。
貝萊奧森林
在急忙趕往具有威脅性的德國突出部的協約國後備軍中,有美國第二師的第四海軍陸戰旅,這個突出部由蘇瓦松、蘭斯和夏托—蒂埃里形成一個大致的三角形。美軍被派往夏托—蒂埃里西北、靠近貝萊奧森林的戰線,在那兒,法國部隊正從有利的陡坡陣地上潰退下來。6月3日傍晚,退卻中的法軍在這個防區外幾英里的地方遇見了海軍陸戰隊。一位法國少校去見勞埃德·威廉斯上尉,告訴他發生的情況,並敦促他退卻。威廉斯反駁道,“退卻,他媽的!我們剛到這裡!”他手下的一位排長回憶,他的話“如燎原之火迅速地傳遍部隊”。
緊挨著這個同名城鎮南面的貝萊奧森林,樹木茂密,矮樹叢生,其間遍布岩塊和大的礫石,臨著通向呂西—勒博卡熱村和布雷舍村的麥田。德軍用面向村莊的三重塹壕線把這座森林布防起來。象棋盤般地排列的互相支援的機槍掩體,把進攻者置於來自所有方向的火力之下。溝壑、溪谷和狹路,都由發射縱射火力的馬克沁重機槍來控制,狙擊手的散兵坑都隱蔽在緊緊纏繞著的灌木叢後面。一排一排的有刺鐵絲保護著這個系統。
一份錯誤的法國報告,使海軍陸戰旅指揮官詹姆斯·哈博德準將錯誤地以為貝萊奧森林除東北角外是沒有德軍的。海軍陸戰隊缺乏通常來自戰鬥經驗的起碼的謹慎態度,忽視了對這個地區進行搜尋。
6月6日拂曉,海軍陸戰隊開展進攻。當士兵們排成四行——每人相距十五英尺,每行相距六十英尺——大踏步前進時,德國槍手看了簡直不能相信。然後連續的機槍把他們掃倒了。然而,海軍陸戰隊不願認輸。他們反覆向前進,為奪取這個地區一碼一碼地戰鬥著。貝萊奧森林是很適合狙擊行動的,而這是許多美國人的普通技能。
經過三周的戰鬥,海軍陸戰隊士兵把敵人趕出了森林。德軍是很少碰到這種戰士的,他們懷著勉強的欽佩稱他們為“魔犬”。美國第二師計傷亡九千七百七十七人,其中五千一百八十三人是海軍陸戰隊員。
從軍事標準來看,貝萊奧森林之戰的成果是不大的,但它的心理影響是深遠的。隨著夏托—蒂埃里勝利之後,協約國目睹德國在美國的打擊之下垮掉了。
按照法國政府的指示,接替迪歇納的讓·德古特將軍把這座打成了禿山坡的森林重新命名為“海軍陸戰旅森林”。現在歸美國政府所有的這座森林,仍是大戰期間在歐洲作戰的所有美軍的紀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