垤且龍村

垤且龍村隸屬於雲南省元江縣窪垤鄉邑慈碑村委會。位於窪垤鄉西南邊,海拔1414米,年平均氣溫31℃,適合種植烤菸、西瓜、花生等農作物。

基本信息

鄉村概況

垤且龍村隸屬於雲南省元江縣窪垤鄉邑慈碑村委會。位於窪垤鄉西南邊,距離窪垤鄉16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便;全村國土面積5782畝,海拔1414米,年平均氣溫31℃,適合種植烤菸、西瓜、花生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664畝,林地2136畝,人均耕地2.3畝。全村有農戶97戶,共325人,其中農業人口總數為325人,勞動力250人;農民收入以牛、烤菸、西瓜為主。

自然資源

該村位於窪垤鄉西南邊,距離窪垤鄉16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全村國土面積5782畝。全村耕地總面積664畝(其中:田80畝,地584畝),人均耕地2.3畝,主要種植烤菸、玉米、西瓜、花生等作物。擁有林地2136畝。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通電、通水,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部農戶均通自來水;9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95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93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0戶。
該村進村道路為土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面。全村共有45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45戶;安裝太陽能的農戶有10戶;建有小水窖7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0畝;該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居住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96戶,居住鋼筋混凝土結構的農戶1戶。 2010年底全村擁有汽車3輛,拖拉機31輛,機車45輛。

農村經濟

2010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27300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2.1%;畜牧業收入4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31.4%;漁業收入8000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6%;外出勞務收入3萬元。農民人均總收入3916元,人均純收入3532元。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主要銷售於紅塔集團,有完善的銷售渠道,2010年種植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79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62.1%;該村正在發展烤菸、西瓜、養殖(牛、生豬)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烤菸、西瓜、養殖(牛、生豬)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97戶,人口共325人,其中男163人,女162人。農業人口總數為325人,勞動力總數25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口200人,外出務工人數21人;該村以彝族為主,其中彝族321人,漢族4人;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社會保障制度的不斷完善,更多的農戶加入了農村合作醫療和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到2010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21人,享受低保人數18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農戶87戶,總計301人,參合率92.6%。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委會衛生所和鄉衛生院,村委會衛生所面積為12平方米,有鄉村醫生4人,設在距離該村9公里的邑慈碑村委會,該村距離鄉衛生院16公里。該村建有公廁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國小適齡兒童上學在邑慈碑村委會國小。該國小校舍建築面積728平方米,有教師10人。該村距離村國小9公里,距離鄉中學16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37人,其中小學生人數25人,中學生人數12人。

村務公開

村規民約是村民委員會為了在廣大農村村民中推行村民自治活動,實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由村民會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和有關法律法規、國家政策,結合本地實際,制定村風民俗、社會公道、社會公共秩序、遵紀守法和社會治安管理等方面內容綜合性規定。它是村民自治活動中,村民民眾最基本的行為規範,村規民約的制定必須遵循合法民主的原則,既不能與國家法律法規相牴觸,又要結合本村的實際情況,維護和發展有利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社會關係和秩序。《村規民約》是在維護國家憲法和法律的前提下,法制與村民自治的規則,為此,全體村民必須遵守,外來人員在村域內必須遵照執行。

基層組織

該村設黨支部1個,黨員總數26人,黨員中男性23人,女性3人;年齡在60歲以下的17人,60歲以上的9人;全村有團員21人。團支部設在邑慈碑村民小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