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直自然帶

垂直自然帶

垂直自然帶,是指山地自然景觀及其自然要素(主要指地貌、氣候、植被、士壤等)隨海拔變化而呈遞變規律的現象。任何一個山地垂直自然帶的形成都是水平地帶性分異規律(緯度地帶性地域分異規律和經度地帶性地域分異規律)和非地帶性因素(坡向、地形起伏等)共同作用的結果。

基本信息

形成原因

垂直自然帶是由氣候、生物和土壤等相互聯繫形成的自然帶,隨海拔高度增高而形成。山地自然環境比低平地區複雜,所以山地垂直自然帶比水平自然帶複雜得多。例如,北半球北回歸線以北地區的山地,南坡(陽坡)比北坡(陰坡)要獲得更多的熱量,因此,儘管南北坡海拔高度大致相同,但南坡氣溫高於北坡;潮濕氣流如果與山地延伸方向相垂直或斜交,那末,迎風坡多雨,背風坡少雨。例如我國東部山地,夏季因氣流來自東南方向,所以南坡降水量多於北坡,以致南北坡相同海拔水熱狀況不一,所以南北坡垂直自然帶有明顯差異。同是一個山地,南北坡坡麓可以分屬不同的氣候帶和自然帶。例如,我國秦嶺南坡坡麓屬於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北坡坡麓則屬於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影響因素

阿爾卑斯山垂直自然帶阿爾卑斯山垂直自然帶
任何一個山地垂直自然帶,總是在相應的水平自然帶基礎上形成和發展起來的。與水平自然帶相一致的山麓自然帶,稱為垂直自然帶基帶。一般說來,山地所處地理緯度愈低、氣候愈濕潤、相對高度愈大,垂直自然帶表現愈完整。南極大陸氣候嚴寒,呈現茫茫一片冰原景觀,就談不上真正的垂直自然帶。氣溫也與山地垂直自然帶有密切關係。對流層中,氣溫一般隨高度的增加而降低,故山地自然帶的分布規律與從赤道向兩極的自然帶的地域差異非常相似。可以說,緯度越低,山地自然帶應該越多。東西走向的山脈,由於太陽對南北方照射不同,故同一山脈同一高度氣溫高低不同,引起同一自然帶南北高度不同。具體分析如下(以北半球為例):北回歸線以北,正午的太陽一直在南方;赤道與北回歸線之間,正午的太陽多在南方,這都導致了山地同高度南坡氣溫高,故可以理解為北半球同一自然帶在南坡抬升。同樣原因,南半球同一自然帶則是北坡抬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