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危

語出:(1).接近死亡。明袁宏道《答沉伯函書》:“垂危之病,而加之以毒,荊人豈有命哉?”清顧炎武《病起與薊門當事書》:“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故一病垂危,神思不亂。”(2).謂極其危險。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關於民清軍交戰情況》:“大局垂危,急宜攻克武昌。”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詞目】垂危
【拼音】chuí wēi
【詞性】動詞
【釋義】接近死亡;面臨死亡。
【出處】明·袁宏道《答沉伯函書》:“垂危之病,而加之以毒,荊人豈有命哉?”
【示例】清·顧炎武《病起與薊門當事書》:“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故一病垂危,神思不亂。”

詳細釋義

基本解釋
1. [fail]∶接近死亡
老人命已垂危。
2. [at one's last gasp]∶[國家、民族] 臨近危亡
詳細解釋
1. 接近死亡。
袁宏道 《答沉伯函書》:“垂危之病,而加之以毒,荊人豈有命哉?” 清 顧炎武 《病起與薊門當事書》:“仁以為己任,死而後已,故一病垂危,神思不亂。” 袁靜 《伏虎記》第四八回:“望著這位生命垂危的戰友,她的心裡活象燒著一把火,兩條腫得挺粗的腿兒全麻木了。”
2. 謂極其危險。《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回:“信陵君曰:‘邯鄲勢在垂危,當星夜赴救,豈得復停時刻?’”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關於民清軍交戰情況》:“大局垂危,急宜攻克 武昌 。” 郭沫若 《洪波曲》第十三章三:“﹝《武漢永遠是我們的》一文﹞說得真是好聽:‘武漢臨到垂危,但於整個戰局也無多大影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