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

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

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英語:Canberra- class Landing Helicopter Dock )是澳大利亞海軍建造中的最新兩棲攻擊艦。 在“2000兩棲作戰會議”上,澳大利亞海軍提出了“多用途輔助艦”(MRA)概念,是為此計畫的起始。2003年。國防部長羅伯特·希爾宣布,根據“國防項目計畫2048”(JP2048),將購買二艘新型多用途兩棲攻擊艦(LHD)。 兩艘船將被命名為“坎培拉”號和“阿德萊德”號。 法國阿馬里斯公司與西班牙納凡蒂亞公司為此展開角逐。與此同時,澳政府與2005年批准了這項20億澳元的預算。2006年5月3日,標書正式發布。由於西班牙納凡蒂亞公司的方案更適合澳大利亞,同時該公司還同時出售霍巴特級驅逐艦,並允許澳大利亞自製艦艇,澳洲最終選擇了西班牙方案。

發展沿革

首艦“坎培拉”號下水 首艦“坎培拉”號下水

為在亞太地區扮演更為積極的防衛角色,澳大利亞海軍加緊更新主力戰艦。

繼8艘“安扎克”級飛彈護衛艦建成服役後,澳政府在2007年6月為海軍新型“霍巴特”級防空驅逐艦項目選擇了西班牙海軍F-100級護衛艦的改型,同時決定以西班牙27000噸的胡安·卡洛斯一世號戰略投送艦的改型作為新型“坎培拉”級多用途兩棲攻擊艦的設計。

雖然稱作兩棲攻擊艦,但“坎培拉”級稍加改裝就可搖身一變成為輕型航母。澳海軍希望擁有航母的夢想已經存在了30年之久,“坎培拉”級服役後將重圓澳大利亞海軍的巨艦夢。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軍旗 皇家澳大利亞海軍軍旗

新型兩棲攻擊艦要比澳海軍之前的“墨爾本”號航母還要大,服役後將使澳大利亞軍隊能夠遂行一系列作戰任務,包括地區救災、人道主義援助、支持維和行動以及警察維和和其他軍事任務。它將極大地提升澳大利亞的兵力投送能力,以及提供有限的空中支援,成為澳大利亞海上遠程作戰的最大平台。

首制艦“坎培拉”號在2014年11月28日正式交付皇家澳大利亞海軍。

2015年12月4日第二艘坎培拉級兩棲攻擊艦阿德萊德號正式服役。

性能數據

該級艦採用了全通飛行甲板,島式上層建築。艦長221.4米,滿載排水量25790噸,型深27.5米,吃水 6米,動力系統為四台總功率為三萬五千馬力的柴油發電機組,最大航速21節,續航力9000海里/15節。可搭載一千名武裝士兵,同時運送一百五十輛車輛,包括M1A1主戰坦克。塢阱可運送LCAC氣墊登入艇。

還可起降6架S-70黑鷹直升機。可搭載十八架直升機。另外該艦無疑具有改裝成輕型航母的潛力,可搭載AV-8B和F-35B。

本級艦

艦名開工下水服役
坎培拉2009年9月23日2011年2月17日2014年11月28日
阿德萊德2011年2月18日2012年7月4日2015年12月4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