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雷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作戰方式]

地雷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作戰方式]
地雷戰[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山東民兵作戰方式]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地雷戰的興起。在山東境內,海陽民兵並非最早發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陽民兵卻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山東卻是最有名氣的,它在抗日戰爭\n地雷戰的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於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槍枝,容易製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製和大規模套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基本信息

興起

軍民埋地雷抗擊侵略者
地雷戰的興起。在山東境內,海陽民兵並非最早發明和使用地雷的,但海陽民兵卻在實踐中發明和製造了數十種地雷,海陽的地雷戰在山東卻是最有名氣的,它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原因

地雷戰的興起和發展,有其客觀必然性。中國的抗日戰爭,是全民族的戰爭,不僅軍隊要參與,民兵也是全民族抗戰中的一支重要力量。由於當時民兵武器裝備極差,幾乎沒有什麼象樣的槍枝,容易製造的地雷自然就成了民兵打擊日軍的主要武器。而且,地雷本身也具有較強的殺傷力。在這種條件下,地雷的研製和大規模套用就成了順理成章的事。

發展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初期,海陽民兵並沒有地雷,也沒有用打擊敵人的經驗。1943年春,縣人民武裝委員會在小

地雷戰地雷戰
紀區南埠村召開各區武委會主任會議。縣武委會主任欒進階介紹了平度縣大澤山區民兵擺地雷陣殺傷敵人的經驗,參謀楊兆龍傳授了埋雷方法,並發給各區數顆鐵制地雷,海陽民兵才開始認識了地雷,並同地雷結下了不解之緣。同年5月,小紀區瑞宇村民兵副隊長於鳳鳴在瑞宇、東村莊之間公路上埋下兩顆地雷,炸死炸傷從行村出來搶小麥的日偽軍5名,揭開了海陽地雷戰的序幕。

與此同時,其它村的民兵也都積極行動起來,開始用地雷打擊日本侵略者。同年秋,趙疃村民兵隊長趙同倫從區武委會先後領來了兩顆大地雷。回村後,他同趙守福等民兵湊在一起研究出拉線、絆線等幾種埋雷方法。10月初的一天,趙同倫率領趙守福等在村西南山棗埠頂附近埋設絆雷兩顆,炸死炸傷偽軍5名。文山後村民兵得知行村的敵人到河崖、寨頭、小紀一帶“掃蕩”,指導員李樹梓和分隊長於化虎就帶領村爆炸組,在野虎山埋設地雷兩顆,“掃蕩”的敵人從小紀轉回來,剛走上野虎山便踏響了一顆地雷,四五個鬼子飛上了天空。敵人慌作一團,剛轉到前山坡,又踏響了另一顆地雷,又有3個敵人見了閻王。其餘的敵人嚇得膽顫心驚,逃回據點,一個多月沒敢出動。大山區葉家村民兵基幹隊長葉洪福在謝家村埋雷一顆,斃傷日偽軍5名;於鳳鳴曾兩次帶領民兵用地雷斃傷日軍3名、偽軍8名,並炸死副官和翻譯各1名,炸死戰馬1匹。

初期地雷戰的成功實踐,大大鼓舞了全縣民兵的抗日鬥志,地雷戰開始由點到面在全縣普遍展開。起初,地雷戰僅在靠近敵人據點的小紀、行村、大山等區開展,後來漸及全縣,榆山、龍山、磊石、昌水、高家、徐家店等區一些村莊的民兵,把地雷戰成功地運用到反“掃蕩”中去,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

地雷戰廣泛開展後,地雷供應不足。為解決這個問題,文山後村民兵于化虎、李樹梓、於希水、於進湖等爆炸骨幹聚集在一起,共同商討研究造雷問題。他們經過反覆試驗,先後研製出了石雷、絆雷等多種雷。此後,趙疃、“五虎村”、欒家、夏澤等村民兵也創造了石雷。

1943年5月,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民兵埋了70餘顆石雷,全部“開花”,一次炸死敵人17個。縣區武委會總結推廣其經驗後,全縣民兵普遍學習造石雷。

自從開展地雷戰以來,出來“掃蕩”的敵人屢受挫折,不敢輕舉妄動。各級黨組織就抓住這個有利時機,發動民眾“抗捐”、“抗糧”,切斷敵人的供養之源,使敵人據點裡糧斷草盡。被困的敵人又惡虎般地竄出來“掃蕩”。盆子山區的民兵就聯合起來跟敵人進行鬥爭。

趙疃、文山後、小灘村適宜打游擊戰,這三個村地雷戰也開展的最為活躍。敵人幾次要到內地“掃蕩”,都被他們掐住了喉嚨,打得狼狽不堪。三個村因此而被膠東軍區譽為“特等模範爆炸村”。當時,趙疃的趙同倫、趙守福,文山後的于化虎、李樹梓,小灘村的孫玉敏最為有名。孫玉敏雖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卻是一員殺敵虎將。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莊去送情報,還隻身深入虎穴,瓦解出當漢奸的舅父張賢斌。她曾教會了四十多名婦女埋雷、造雷。他們在雷坑裡埋上一些石子、銅錢、碎鍋鐵之類的東西,使地雷的殺傷力倍增。趙疃民兵創造了空中絆雷,專炸敵人的指揮官和騎兵。這樣,不僅打了“蛇頭”,還對瓦解偽軍起了一定的作用。當時,整個盆子山區成了廣大民兵開展麻雀戰和地雷戰的用武之地。敵人每次出動都以大批的傷亡而敗退。

海陽地雷戰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運用靈活的地雷戰,配合八路軍作戰,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生死爭奪,使日軍防不勝防,聞雷喪膽,海陽民兵因此而名聲大震,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1943年冬,300多日偽軍到趙疃村北的東村莊一帶搶糧。趙疃民兵聞訊後,便埋伏於附近的仗子山上,並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陣。敵人走到離趙疃二三里遠時,突然向西轉去。這時,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隊長趙同倫果斷命令“麻雀組打槍,土炮手點炮,把敵人引過來!”頓時,槍炮齊鳴,人人喊殺。日偽軍立即向民兵撲去。民兵們機警地轉到雷區方向,繼續打冷槍,敵人又朝民兵撲過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陣,炸死炸傷敵人15人。

經過

第一階段

狡猾的敵人吃過幾次苦頭後,便想出了一些對付地雷的辦法。他們遇見了“踏雷”,就用石灰粉在其周圍撒個圈,以防接觸;遇見了“絆雷”,他們就遠遠地用鐵鉤子勾出來。為了防止敵人排雷,我們又研究出“子母連環雷”,敵人起出母雷,子雷跟著爆炸;敵人捉老百姓在前面踏雷,他們就研究出“拉雷”,把民眾讓過去,專炸鬼子的大隊人馬,;敵人無規律的走,他們就實施“飛行爆炸”。在不斷的實踐中,他們先後製造和改進了“丁子雷”、“水雷”、“梅花雷”等三十餘種雷,使敵人防不勝防,屢遭雷轟。那時,趙疃、文山後、小灘是開展地雷戰最活躍的村莊,是膠東軍區有名的“特等模範爆炸村”。他們把大量的地雷埋到敵人的交通線和進攻地段上,敵人走大路大路炸,走小路小路炸,走崖頭、山嶺、海灘和莊稼地也難逃挨炸。有一次,敵人出洞到文山後,發現路上埋著地雷,仍然依照舊例,用鐵鉤子把地雷釣好,然後急忙臥倒,可是一釣卻是假的,真雷卻在敵人臥倒處爆炸了,漢奸隊長和幾個鬼子被一同炸上了天。為了對付敵人的掃雷組,民兵們又四處扒出新土,故意露出可疑的痕跡,把雷埋在沒有新土的地方,使敵人上當受騙。當敵人發現沒有新土的地方設有地雷的秘密後,民兵們又在新土處埋上地雷,在新土旁插上草人,草人身上寫著“打倒日本鬼”的標語,敵人一見,必然氣憤地上前拔,即遭雷炸。為了麻疲敵人,民兵們還研究了一種在地雷腹中自動點火的“慢雷”。有一次鬼子把起出來的地雷,小心謹慎地帶回去研究,忽然轟的一聲,地雷爆炸了,把屋子裡的敵人炸得粉身碎骨。日偽軍走到那裡,地雷就響在那裡,敵人每次“掃蕩”均遭殺傷。當時在民眾中曾流傳著一首歌謠:“海陽的鐵西瓜,威名傳天下。轟隆隆,轟隆隆,炸的鬼子開了花。”

第二階段

為了避免踏雷,敵人又想出了一條更毒辣的手段,這就是讓老百姓在前面開路。有一次,敵人要出來搶糧,就從駐地附近抓了一些老百姓,強迫他們牽著牲口在前面踏雷開路,敵人尾隨在後面。為了不傷害無故的民眾,民兵發明了一種“長藤雷”,等前面的民眾走過以後,埋伏在旁邊的民兵迅速扯動長線,隨著幾聲巨響,敵人被炸的血肉橫飛,而老百姓卻安然無恙。

由於敵人連遭打擊,兵力損傷很大。為了苟延殘喘,便將其外圍的日偽軍全部集中在行村據點內,強迫周圍的民眾往裡面給養。趙守福、于化虎等民兵就深入到東山、鵬化莊、南泊子等村,發動民眾掐斷敵人的供給,並組織他們建立武裝,學習埋雷技術。據點裡的敵人坐吃山空,只好用汽車從青島往這邊運輸。我民兵就在敵人汽車經過的青威公路上埋下丁子雷,炸毀了跑在前面的一輛汽車,其餘三輛汽車慌忙掉頭逃走。民兵們一擁而上,從車上卸下許多大米、白面,全部上繳了區委會。

第三階段

敵人陸路運糧失敗,又改從海上運糧。輪船開到何家村以南,那兒沒有碼頭,船靠不上岸,日軍便叫偽軍下水扛糧。趙守福、于化虎等通過調查,摸請了敵人下水扛糧的往返路線,便提前把水雷埋在敵人往返的路上,等敵人扛著糧食靠近岸邊時,水下的連環雷一齊爆炸,敵人大批倒斃在水中,民兵們趁機把糧食搶走了。以後敵人改用飛機運糧,但狼多肉少,根本滿足不了需要。因而只能向“西寺”日軍那邊丟。但飛機飛的太低要挨打,飛的太高又投的不準,投了三次東西,結果只丟進“西寺”一包罐頭,其餘的全掉在圍牆外邊,倒成了民兵們的慰勞品。被困守的敵人坐立不安。

1945年5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擾“五虎村”,陷入地雷陣,五小時走了不足五華里,踏響地雷20多顆,炸死3

地雷戰地雷戰
0多人。同年被膠東軍區授予“戰鬥模範村”光榮稱號。

1945年5月,日偽軍2000餘人占據了盆子山區。海陽民兵對敵展開了規模空前的地雷爆炸戰,取得了重大勝利。5月18日,行村據點的敵人偷襲趙疃。趙同倫、趙守福等預先獲取了這一情報,即率民兵在村里擺下地雷陣。敵人闖進村北的樹林裡,碰響了絆雷;轉而撲向十字街口,又踏響“箱子雷”,共斃傷日偽軍16名,炸死戰馬1匹。同月19日,日偽軍500餘人侵入“五虎村”,從上午10點到下午3點,走了還不足5里路,踏響地雷20多顆。26日下午,索格莊據點日偽軍600餘人,分三路南撤。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帶領爆炸組速擺地雷阻敵。偽軍200餘人先抵村西,接連踏響三顆地雷,不敢挪步。日軍200餘人隨後趕到,在村西北頭踏響一顆地雷,在河邊踏響連環雷,死傷甚重。敵軍四周皆布有地雷,進退兩難,只得抬著40多個死傷者繞路逃到夼里、孫家夼村據點。5月下旬,日偽軍在孫家夼村、夼里村安設據點,對民兵活動和民眾安全威脅很大。大山區作戰指揮部抽調葉家、修家、代格莊、槐家泊等村的20幾名爆炸能手,由區武委會主任於東山率領,夜間摸上黃山頂埋設地雷。此後,民兵便夜夜上山埋設地雷,敵人天天挨炸,死傷累累。

第四階段 

日偽軍在多次挨炸後,總結出了一條經驗:走小路,不走大路;走水路,不走旱路。這倒是使鬼子減少了挨炸的機會,但這條經驗很快就失效,民兵們在小路、水路上也埋上了地雷,鬼子照樣挨炸。小灘村南有一條河,是行村日偽軍到萊陽穴坊莊據點的必經之地。敵人為避地雷,便在水中走。小灘村民兵孫藻訓、孫玉敏、孫春旭等,做了九顆水雷,瞅準敵人將到時,迅速將雷埋在河中里。日偽軍涉水過河,九顆水雷全部爆炸。6月初,孫家夼據點300多日偽軍到行村搬運物資,行至趙疃村東集前埠嘴下,陷入趙疃民兵布下的“長蛇雷陣”,在長達二里的路上,地雷連續轟鳴,敵人左躲右閃,也未能躲開雷陣,被斃傷30多人。

第五階段

6月的一天中午,日偽軍集中一個營的兵力襲擊了文山後村。民兵隊長於化虎一面派人向附近的部隊報告,一面指揮民兵用土槍土炮把敵人誘進河套的地雷區,炸得敵人矇頭轉向,扭頭向西南方向的山上爬,沒想到被埋伏在那裡的我軍主力十六團所狙擊,敵人不得不逼上野虎山,又遭到縣獨立營的襲擊,向東北逃竄,被埋伏在那裡的文山西巷民兵打了回來。當敵人第二次被擠進河套時,地雷接連不斷地開了花,日偽軍死傷70多人,俘虜30多人。在盆子山區人民開展反“掃蕩”的105天中,海陽民兵共配合部隊埋雷2500多顆,炸死炸傷日偽軍200多人。7月,膠東武委會在海陽縣高家召開反“掃蕩”鬥爭經驗總結大會。大會總結推廣了海陽縣“五虎村”、盆子山區人民聯防抗敵的鬥爭經驗。同時,授予趙守福、于化虎、孫玉敏、於晉江、趙同倫、紀常勝、紀中勝、陳桂香、紀彥、紀洪福欒恆悅、隋良萱、冷世竹等13人為膠東民兵英雄。

海陽地雷戰有力地支援了膠東其它地區的抗戰。海陽民兵不僅在海陽境內大顯身手,而且還奉上級武委會之命,多次組織遠征爆炸隊,到周邊縣配合當地部隊作戰,為當地民兵和部隊培訓了若干爆炸能手,有力地支援了相關地區的抗戰,從而推動了整個膠東地區的抗戰,為膠東地區的抗戰勝利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最後部分 

1943年冬,趙守福、于化虎、趙同倫、欒恆月等60餘人,組成膠東爆炸隊,開赴萊陽,在萊陽城外布下地雷,日偽軍被封鎖的不敢出動。同年,縣武委會主任欒晉階等在小紀區笤帚夼村集合民兵50人,夜入萊陽五尺渡,襲擊了趙保原的聯絡點,俘敵6人。撤離時布下地雷,被敵人全部踏響。1945年5月6日,各路日偽軍集結萊陽城,趙守福奉命帶領遠征爆炸隊奔赴萊陽城及東漩河一帶,埋設地雷20顆,斃傷敵人20餘名。
1944年10月,膠東軍區調文山後村民兵隊長、爆炸大王于化虎5名爆炸隊員,到煙濰線開展地雷戰,歷時四個多月。他們在黃縣(今龍口市)、蓬萊一帶,教給1000多名民兵埋雷技術。一次,于化虎等在蓬萊城附近埋雷20多顆,斃傷日偽軍28人。1945年1月,膠東區武委會派於鳳鳴帶領4人爆炸組,再赴蓬萊執行任務。在十餘天中,於鳳鳴等教部隊民兵600多人學習爆炸技術,並布雷封鎖大辛店據點,斃傷敵人40多人,受到膠東武委會的通令嘉獎。1945年5月初,趙同倫受膠東軍區委派,帶領趙炳昆等5名爆炸隊員,扛著膠東軍區授予的“膠東遠征爆炸隊”的大旗,到膠濟鐵路沿線的藍村一帶,配合西海獨立團作戰,並向部隊幹部、戰士傳授爆炸技術。同部隊一起實驗用地雷加炸藥,爆破敵人鐵路3次,炸毀鐵路50多米,致使敵人的鐵路運輸長期中斷。

由於海陽民兵工作突出,特別是地雷戰戰果輝煌,因而獲得了不少殊榮。1943年冬,山東省軍區政治部授予海陽“民兵工作模範縣”光榮稱號。1945年6月,膠東區武委會授予海陽縣“戰鬥模範縣”光榮稱號。 

日軍眼中的地雷戰

電影《地雷戰》是中國經典的早期抗戰題材影片,同時也是一部當時民兵們經常使用的教學片。作為八路軍在華北抗戰中的重要戰術之一,地雷戰、地道戰、麻雀戰等膾炙人口。但是,歷史上地雷戰的真容,卻一直如在雲霧中。甚至一度有人撰文,稱《地雷戰》是“科幻影片”,歷史上真實的地雷戰對日軍幾乎沒有威脅,反而常常誤傷自己人云雲。之所以產生這樣的論調,一方面是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今天的人們對當年的戰爭漸漸失去感性認識,於是有人便藉機來“打扮歷史”;另一方面,地雷戰和台兒莊、平型關這樣的一次性戰役不同,它的戰果分散,每一次給敵方造成的殺傷有限,不大可能被記入對方戰史,因此難以證實。缺乏敵方史料對戰果的證實,是地雷戰真相難明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如果看曾直接和八路軍周鏇作戰的日軍下層官兵的回憶,就能夠比較清楚地理解他們對於地雷的恐懼。

《華北戰紀》印證中方戰史

原日軍獨混第五旅團第十二獨立警備隊衛生曹長桑島節郎,就是這些日軍下層官兵中的一員。他所做的戰時回憶

地雷戰地雷戰
錄《華北戰紀》(日本圖書出版社 1978年版)中,就曾經提到八路軍用一顆地雷給日軍造成九人死傷的戰例。桑島的這本《華北戰紀》,其中包含大量可與中方戰史對照的珍貴資料。桑島節郎的書中,提到和地雷打交道有好幾次。他自述第一次遭到八路軍拉發地雷攻擊是在昭和18年,即1943年4月11日,地點是招遠縣栗下林家。對桑島來說,幸運的是八路軍拉雷稍早,他在尖兵後面的本隊中行進,所以沒有受傷。

還有,1943年4月,日軍獨混第五旅團以17、19兩大隊為主力,討伐在畢郭等地建立根據地的八路軍5旅第14團(即山東縱隊第五旅第十四團,團長梁海波)。桑島隨柏崎討伐隊18日偷襲據說暗藏八路軍部隊的萊陽縣姜家莊,結果因為嚮導帶錯了路,到達時八路軍已經轉移。桑島作為衛生班長,記錄這次行動毫無戰果:

“雖然向遠處轉移中的八路軍發射過迫擊炮和重機槍,但雙方沒有實質性的交火。敵方遺棄的屍體一具也沒有,討伐隊卻有兩人重傷,可以說日方損失更大些。”兩名重傷者之一是第17大隊第4中隊群馬縣出身的三輪一等兵。他看到老鄉家有一筐雞蛋,伸手去拿,卻觸發了雞蛋筐底下設定的詭雷,當即被炸斷一條手臂。
一顆地雷 九人死傷

一雷炸死炸傷九名日軍的戰鬥,發生在1943年5月。5月21日,日軍第17大隊命令桑島所在的第一中隊從招遠移駐棲霞縣塞里,作為青煙公路上的一個警備據點。青煙公路是當時橫斷山東半島的唯一公路,也是獨混第五旅團的機動大動脈。塞里則是這條公路去往蓬萊大辛店的岔路口,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棲霞、蓬萊兩縣山地縱橫,八路軍十分活躍。桑島寫道:“青煙公路在蓬萊和棲霞境內山區的路面高出地面六七米,眺望的風景令人心曠神怡。在山峽之間可見點點村莊,一片和平景象——而這些全部是八路軍控制的村子!”這次移駐過程頗為艱難。21日,桑島隨第一中隊從招遠出發,走了一個小時,就在陳家村和八路軍遭遇。這次戰鬥和日軍交手的是八路軍騎兵。因為這個地方在山東半島的東北角,王外馬甲的《中國騎兵》曾談到當時縱橫華北的129師騎兵團,其作戰範圍似不及此。桑島的記錄昭示,在岡村寧次指揮日軍連續進行四二九、五一等大掃蕩之後,冀魯豫的八路軍很可能還有第二支騎兵在敵後活動。這次戰鬥以日軍迫擊炮小隊炮擊開始,到八路軍用捷克式輕機槍和步槍在稜線上反擊追擊的日軍,先後打了二十分鐘,而後八路軍神秘地消失了。日軍受到了一定的損失,桑島親手用三角巾給一名叫做角田秋治的上等兵包紮。由於角田所受為腹部貫通傷,當時無法搶救,兩個小時後痛苦地死去。為了安撫軍心,日軍23日派出了女性為主的慰問團,到桑島所在的部隊演出,鼓勵士氣。在這次轉移中,桑島也記錄了和地雷有關的事情——在一個叫做郭家店的村子附近,日軍發現路中央樹起了一個高兩米,寬20公分的木牌,上面寫道:“山本聯合艦隊司令長官,已在南太平洋戰死”。有日本士兵想去移動木牌,被有經驗的中隊書記官桂曹長制止:“別碰它!” 他猜到木牌下必有地雷。桂曹長從路邊的水溝摸過去,靠近木牌,用繩子將其拉住,從安全的地方一拖,果然“轟”的一聲,如他所推測的那樣發生了爆炸。桑島寫道:“山本長官昭和18年4月18日因密碼泄露,在從拉包爾前往布乾維爾島布因基地時,遭到美軍戰鬥機的伏擊,飛機被擊落而戰死。這件事當時在日本國內都沒有公布,當然,討伐隊的官兵們更是一個人也不曉得。”用這種方式知道深孚眾望的山本大將之死,對獨混第五旅團的官兵們來說,頗有黑色幽默。25日,日軍第一中隊開始在塞里東側一公里處建造炮樓。與此同時,為了掩護這一據點的建設,日軍17大隊派出第三中隊(中隊長近藤大尉)、第四中隊(中隊長柴山茂中尉)和第一中隊攜手,由近藤大尉指揮,在塞里周圍連日進行掃蕩。八路軍則迴避正面戰鬥,但不時以冷槍冷彈襲擾日軍。

桑島的衛生班也隨討伐隊行動。他這樣回憶5月31日夜間出動時發生的事情。“連續參加討伐已經達到了兩個月,這次作戰漸近尾聲。5月31日夜裡三點,部隊再次從大辛店向西南方出發。我因為過於疲憊,在行軍中居然睡著了,而且在昏昏沉沉的狀態中走了大約一個小時。突然,“轟”的一聲巨響把我從夢中喚醒,驚異中抬頭看去,正看到眼前一根十米高的巨大火柱騰空而起。與此同時,感到我身邊有人倒地並發出叫聲。但是,夜暗中我無法看清他們。三木衛生軍曹急忙從軍醫背囊(日軍衛生士官的偕行裝具,用於放置搶救和應急處置的醫療用品)中取出手電,光線下可以看到約有十名官兵倒在地上痛苦掙扎。經過確認,無線電通信班所有人員,包括北拮班長以下九人均為地雷所傷。”在伸手不見五指的黑暗中,依靠僅有的一支手電的微光進行搶救,困難簡直無法想像。和槍彈傷、刀傷不同,地雷不規則的破片造成的傷口異常複雜,處置起來可不是簡單的事情。匆忙中,隨行軍醫

地雷戰地雷戰
盡其所能地給所有受傷的官兵注射了破傷風血清和壞疽血清。九人的情況全部清查處理完畢,東方的天空已經放亮。此時,才能夠從附近的村子招來保全隊並弄來一些門板充當擔架,由兩個小隊護送傷員後送到大辛店。由於這一事故(譯者註:日軍總是把遭到地雷的攻擊稱為“事故”,而不視為作戰也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兩個小隊返回之前,整個討伐隊只能留在原地休息。這樣又足足等待了三個小時。僅僅兩三名八路軍,就把一個大隊的討伐隊折騰得狼狽不堪,真是不知如何形容才好。

拉發地雷 一擊必殺。這次事故遇到的不是普通壓發地雷,而是拉發地雷。使用拉發地雷,是八路軍作戰效率高,而日軍甚為恐懼的一種戰術。這種戰術主要是民兵使用,但華北的日本軍隊因為這種戰術產生的犧牲者比比皆是。

這一戰術的作戰模式大致是這樣的——夜間,監視並發現日軍討伐隊從宿營地出發,八路軍會派出兩三名奔跑迅速的民兵,預先趕到日軍進發的前方線路上等待。他們在路上埋設地雷並蓋上偽裝網,布置拉火索。為了達到“一擊必殺”的目的,他們藉助遮蔽物在不過十米遠的地方隱蔽,其目標通常選擇騎馬的日軍軍官。他們會在目標踏上地雷的一瞬間,拉發地雷並伴隨著爆炸一躍而起,如狡兔般脫離。由於他們熟悉地形,要想抓住他們實在並非易事。但是,這種任務,顯然如果不是特別敏捷和矯健的人也無法完成。
以大隊規模進行討伐,大隊部總會有多名乘馬軍官聚集在一起,正是攻擊的絕好目標。昭和17年(1942年)十二月,第三次魯東作戰中,第十九大隊的討伐隊在鋸齒牙山的山麓就遭到拉發地雷的襲擊,當時大隊部被炸個正著。雖然大隊長池田增雄大佐幸運地沒有負傷,但大隊副官吉田正中尉(死亡),軍醫官岡志豆雄中尉(重傷),書記官村田藤信軍曹(戰死)等七人均被殺傷。

順便說一下,這次被炸的無線電通信班並非騎馬,而是步行的。當時的行軍序列是這樣的。尖兵,即第一中隊;隨後是本部;最後面是第三和第四中隊。本部的行軍順序是—— 直轄分隊,傳令,後勤副官,近藤大尉,三名書記官,軍醫,會計,無線電通信班,衛生救護班,偵察騎兵,迫擊炮小隊,行李班。爆炸現場在大辛店西南數公里處的山東省蓬萊縣尚家莊。八路軍放過了作為尖兵的第一中隊,目標直指本部的騎馬軍官們。但是,因為操作上可能有點遲延,地雷在緊隨軍官背後行軍的無線電通信班腳下爆炸。桑島此時正走在他們後面,要是走得快恐怕也難免受傷,卻是幸運地躲過了一劫。這次事故之後,5月31日下午三點,在塞里進行了這次掃蕩行動的結束儀式。在部隊解散的時候,近藤大尉發表了講話,說:“長時間的作戰,各位辛苦了。”但是話說得有氣無力。如果能在討伐中取得出色的戰果,當然大家都會有精神,在最後一天卻一下傷亡了九個人,沒精神,是很正常的事情吧。按照桑島對此戰的說明,這次挨了地雷的討伐作戰,讓他對自己體力和精神力的自信大大加強。但是,作為大隊而言,整個討伐中一具八路軍的遺體都沒有見到,反在招遠的霞鳴繳獲了兩匹被遺棄的中國馬,算是最大的戰果。而日軍自己,卻付出了陣亡一人,負傷十三人的代價。

代表人物

趙疃、文山後、小灘村適宜打游擊戰,這三個村地雷戰也開展的最為活躍。敵人幾次要到內地“掃蕩”,都被他們掐住了喉嚨,打得狼狽不堪。三個村因此而被膠東軍區譽為“特等模範爆炸村”。當時,趙疃的趙同倫、趙守福,文山後的于化虎、李樹梓,小灘村的孫玉敏最為有名。孫玉敏雖是一個十五六歲的姑娘,卻是一員殺敵虎將。她曾到五六里外的村莊去送情報,還隻身深入虎穴,瓦解出當漢奸的舅父張賢斌。她曾教會了四十多名婦女埋雷、造雷。他們在雷坑裡埋上一些石子、銅錢、碎鍋鐵之類的東西,使地雷的殺傷力倍增。趙疃民兵創造了空中絆雷,專炸敵人的指揮官和騎兵。這樣,不僅打了“蛇頭”,還對瓦解偽軍起了一定的作用。當時,整個盆子山區成了廣大民兵開展麻雀戰和地雷戰的用武之地。敵人每次出動都以大批的傷亡而敗退。
海陽地雷戰在抗戰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抗日戰爭時期,海陽民兵運用靈活的地雷戰,配合八路軍作戰,巧妙地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生死爭奪,使日軍防不勝防,聞雷喪膽,海陽民兵因此而名聲大震,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成為奪取抗戰勝利的重要保證。
1943年冬,300多日偽軍到趙疃村北的東村莊一帶搶糧。趙疃民兵聞訊後,便埋伏於附近的仗子山上,並在大路上布好地雷陣。敵人走到離趙疃二三里遠時,突然向西轉去。這時,埋伏在山上的民兵隊長趙同倫果斷命令“麻雀組打槍,土炮手點炮,把敵人引過來!”頓時,槍炮齊鳴,人人喊殺。日偽軍立即向民兵撲去。民兵們機警地轉到雷區方向,繼續打冷槍,敵人又朝民兵撲過去,正好陷入民兵布好的地雷陣,炸死炸傷敵人15人。

電影《地雷戰》

基本信息

中文名:《地雷戰》

地雷戰地雷戰

英文名:LandmineWarfare

出品國:中國

類型:劇情∕抗日戰爭

導演:唐英奇、徐達、吳健海

主演:白大均、董元夫、張長瑞、吳健海

上映年份:1962年

地區:大陸

語言:國語

單位:中國人民解放軍八一電影製片廠

內容簡介

抗日戰爭時期,膠東抗日根據地邊緣村莊趙家莊和附近幾個村莊,經常遭日偽軍的襲擊和“掃蕩”,損失慘重。為此,區武委會雷主任和趙家莊民兵隊長趙虎依靠民眾,想出了對策。他們一方面把幾個村莊的民兵組成聯防,壯大了武裝力量;一方面用土造的地雷封鎖了附近的日偽據點,從而有力地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對付地雷陣,日軍中隊長中野特地從青島搬來了工兵,攻入趙家莊,大肆燒殺搶掠。趙家莊的民兵總結了教訓,不斷改進地雷技術,使敵人的工兵無法起雷。麥收季節,日偽軍乘聯防民兵搶收麥子的機會,又一次偷襲了趙家莊,擄走一部分村民。他們讓被俘村民在隊伍前踩地雷,再次進攻趙家莊。趙虎領導民兵巧擺地雷陣,用子母雷、連環雷、釘子雷、碎石雷、鐵夾子雷、頭髮絲雷等各種各樣的土造地雷打擊敵人。在八路軍主力部隊的配合下,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終於解救了被俘的民眾,全殲進犯之敵。

本片採取了教學與敘事雙重敘事的技巧,現在看來很是有些先鋒意味。1942年,是抗日戰爭期間最艱苦的年月。本片所描寫的,是當時在膠東抗日根據地發生的事情。那時候,日本強盜不斷地向我抗日根據地進行蠶食、掃蕩。軍區為了粉碎敵人的蠶食政策,加強邊沿地區的對敵鬥爭,特地從主力部隊抽調一批幹部,來組織和領導各地的民兵武裝;同時,還集訓了一批民兵骨幹,學習使用地雷的本領,號召人們對日本強盜展開地雷戰。影片劇情的組織生動、感人,導演以黃村民兵在威震敵膽的地雷戰中大顯身手的史實為素材,處理得質樸而靈活。民兵英雄的勇敢、智慧、不屈不撓與日寇的狡詐、兇險和殘酷形成尖銳的對峙,並在反覆較量中展現出各自的形象特徵。該片還較好地烘託了膠東農村的地方風貌,不僅帶來了一定的審美價值,同時也對體現人民戰爭的思想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線上看

http://movie.youku.com/playlist_show/id_451961.html

遊戲《地雷戰》

《地雷戰》是西山居繼《劍俠情緣》之後推出的又一個精品,於98年3月上市。其製作源起於1996年發生在日本光榮公司天津分公司的“提督的決斷”事件。為了抵禦在遊戲

軟體業內國外有不良傾向者的文化侵略,西山居製作了這款愛國主義題材的遊戲。其首發式是在南京市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和天津市南開大學(抗戰時期曾被日本鬼子夷為平地)同時舉行的。
《地雷戰》是一款戰棋遊戲,戰鬥採用回合制。但是,《地雷戰》並不等同於一般戰棋類遊戲。一般戰棋類遊戲的戰鬥方式主要為兩大類:普通攻擊與法術(策略)。《地雷戰》中,普通攻擊和戰術(相當於類似遊戲中的法術或策略)也是基本的戰鬥手段,但僅靠這兩種手段過關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模擬了當時的真實情況,即敵我雙方在武器裝備上的極大懸殊性。為了消滅武裝到牙齒的日本鬼子,玩家必須藉助於地雷這一特殊武器,特別是國中期我方力量還很薄弱的時候。所以,在整個《地雷戰》的策劃中,一直是把地雷作為遊戲的一個主體部分來設計的,為了突出這一主體,對戰術和物品等還作了某種程度的淡化。

遊戲以一種藝術化的手法,把許多耳熟能詳的抗日英雄人物如《紅旗譜》中的朱老忠,《地雷戰》中的趙虎,《平原游擊隊》中的李向陽,《小兵張嘎》里的嘎子,《烈火金剛》中的史更新、肖飛,《敵後武工隊》里的魏強,《鐵道游擊隊》中的劉洪和魯漢,《平原作戰》里的趙勇剛,以及小英雄雨來等聚集一堂,讓我們重新回到了那一段烽火連天、豪氣乾雲的歷史年代。歷史上的日軍高級指揮官如松井石根、土肥原賢二、寺內壽一、谷壽夫等,在遊戲中都成為了最終被我軍擊斃的日本大隊長、中隊長。日本鬼子的窮凶極惡,中華英雄兒女的睿智果敢,都表現得淋漓盡致。遊戲採取回合制戰略遊戲的玩法,更是老少皆宜,堪稱寓教於樂的典範。《地雷戰》的音樂有些是通過人們熟悉的抗戰鏇律改編而來的,使人一下就感覺到回到了那烽火連天的年代。不同的場景由不同的背景音樂來烘托對應的氣氛,既有慷慨激昂的戰鬥場面,又有輕鬆愉快的休息間隙。

遊戲作者作為本故事的主人公--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司令部派往敵占區平陽縣的一位游擊大隊長,隻身一人發展自己的隊伍,打擊日本侵略軍和漢奸、偽軍、消滅日偽政權,最後完全占占領平陽縣。總計40分鐘的過場影片精彩紛呈,由珠江電影製片廠拍攝。為我國國產遊戲中第一個使用真人影片加入的遊戲。

目前在訊雷等地址下載的遊戲《地雷戰》也可以在xp、2000的系統中使用,安裝後注意安裝說明。如果玩家認為遊戲難度略高,可以下載修改器,可以更改人物的兵種、地雷、物品、攻擊力等。

基本信息

英文名:AntiJapan

中文名:抗日地雷戰

開發製作:金山軟體公司西山居工作室

代理發行:北京正普科技有限公司

上市時間:1998年3月

遊戲類型:戰棋類

配置要求:作業系統:Windows95/98/Me/2000/XP

CPU:486以上

硬碟:200MB

記憶體:16MB以上

操作:滑鼠

電視劇《地雷戰傳奇》

基本信息

中文名:地雷戰傳奇

地雷戰傳奇
地雷戰傳奇

外文名:deleizhanchuanqi
出品時間:2008
出品公司:北京天運縱橫文化傳播公司
製片地區:內地
導演:葉清醇王碩王德攻
編劇:閆宇彤莊大山畢業俊
主演:張永剛史奕仇世傑楊沫
集數:30
類型:軍事戰爭紅色經典

劇情及故事梗概

抗日戰爭期間,膠東半島海陽地區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配合八路軍開展地雷游擊戰,在山區、在公路、在海上、在日軍據點內外,神出鬼沒襲擊日偽軍。

民兵游擊隊員趙小棟,善於仿製、改造各種地雷,成為遠近聞名的爆炸大王。他手下更有一批讓敵人聞風喪膽的戰鬥骨幹:善使土炮的老義和團團員隋老漢、潑辣能幹的女民兵隋海瓊、獵戶出身的神槍手葛辮溜、水性極佳作為戰士卻不夠完美的海狸子……烽火歲月里,趙小棟先後與3位出身、性格迥異的女性產生了感情瓜葛,純真的友情與愛情交織,烽火硝煙中浪漫與犧牲共存。

國民黨特派專員刑登科收編的地方武裝也在占領地盤,時而與八路軍、游擊隊協同抗敵,時而弄點小摩擦。但在齊心協力打擊日寇方面,還是更多的表現出了齊魯男兒的剛烈血性。趙小棟的同門弟子紀山豹,游移在國共兩黨中間,濃重的江湖義氣最終並未能使他完全泯滅普通中國人的良心,魯莽中不失慷慨豪壯的可愛之處。

在反掃蕩、反搶糧鬥爭中,民兵地雷作戰大發神威,日、偽損失慘重,見雷膽寒,聞雷色變。解救勞工,鋤奸反叛,保護麥收,巧奪敵糧,切斷日軍海陸運輸線,隨著民兵游擊隊的逐漸壯大,地雷作戰的方式也推陳出新,出神入化,在解放海陽縣城的戰鬥中,游擊隊更以自制“炮車雷”炸開負隅頑抗的日軍營壘,以攻城的八路軍主力掃清了障礙。地雷戰被趙小棟和他的戰友們運用到極致,使之成為一段人民戰爭史上的傳奇,作為海陽人民抗戰整體英勇鬥爭的縮影,永遠被記錄在中華民族偉大抗日鬥爭的光輝史冊中。《地雷戰傳奇》的特別之處還在於,除了對海陽地區抗日戰爭的鬥爭形式,如:地雷戰及地道戰、迫襲戰、伏擊戰、麻雀戰、反間計等皆有展示之外,還表現了海陽作為螳螂拳之鄉剽悍民風,富有地域特色“海陽大秧歌”的火爆熱烈以及依山傍海的與迤儷景色。除了靈活多變的使用地雷,游擊隊員還擅用短兵器及、拳術與日偽交手,刀槍棍棒拳十八般武藝並用:鬧廟會、劫法場、攻縣城、闖海灣、戰海船,場面火爆,扣人心弦。全劇力求能在真實、生動的再現那一段可歌可泣的難忘歲月的同時,用現代人的角度重新審視那段歷史,努力追求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完美統一,文戲及武戲精雕細琢,努力提高全劇的觀賞性。

煙烽火起,日寇殘暴行,山河破碎,英雄奮起!淚乾,血熱,不做亡國奴!一場轟轟烈烈的抗日戰爭,一個個神出鬼沒的地雷戰場,布下天羅地網,炸的敵人膽戰心驚,

魂飛魄散!抗戰時期的海陽,一群傲骨錚錚的漢子,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和敵人鬥智鬥勇,和日寇展開的舉世聞名的地雷戰!石破天驚,生死纏綿,看英雄地雷傳奇,寫兒女俠骨柔情。

亂世征塵煉就烈火真金,抗日烽火凝聚俠義真情。趙小棟,邢登科,紀山豹,三個師出同門,又性格迥異的漢子,大敵當前,為公為己各自走向了不同的抗日戰場。招虎村膽識過人,機智聰明的趙小棟,以製造地雷的過人技藝,成為膠東地區聞名遐邇的爆炸大王!他不拘常規,敢出奇招,一個個“土發明”對抗鬼子的先進武器,讓敵人目瞪口呆、無計可施!大漢奸邢靖山的兒子邢登科不堪忍受日軍的侮辱,毅然加入國民黨,和師兄趙小棟共同打擊日寇,現出齊魯男兒本色。紀山豹,本是占山為王的大當家,仗義豪爽,在國讎家恨中奮起殺敵,最後為了解救兩位師兄英勇獻身,讓人可敬可佩。紅顏多情,碧血丹心,一段段催人淚下又溫馨感人的愛情纏綿在動亂歲月。溫柔多情的女孩文惠妮讓同門兄弟趙小棟和邢登科陷入了斬不斷理還亂的感情糾葛,雖然為情所困,但是他們在國家大義之前仍能拋棄兒女私情,聯手抗敵。生死考驗間,惠妮踩響地雷,用生命挽救了鄉親和愛人;馬寧拋棄榮華富貴,和小棟並肩作戰,鋤姦殺敵;海瓊痴情執著,忍受小棟的落花有意,流水無情,默默支持他;他們共同經歷了犧牲,經歷了考驗,讓愛情在抵禦外侮的戰火中升華。保家!衛國!壯士拔劍,豪氣沖天!游擊隊員個個武藝超群:老義和團員螳螂拳師隋老漢;善用土炮的長有叔;能幹潑辣的隋海瓊;風趣幽默的神槍手葛辨溜;憨直單純的“海狸子”……反掃蕩、反搶糧、救勞工、鋤漢奸、熱血兒女無畏無懼,傳奇地雷戰大發神威。他們在挫折中成長,他們讓敵人聞雷喪膽。地雷、水雷、蠍子雷、連環雷,敵人的海陸運輸線在爆炸中癱瘓;民眾的生命在地雷戰得到挽救;隨著解放海陽縣城的一聲炮響,趙小棟一馬當先,用地雷炸開守備森嚴的城門,為八路軍掃平障礙,攻下了海陽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