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質災害監測

地質災害監測

地質災害監測方法 一、地質災害監測方法地質災害的監測方法可用簡易監測和儀器監測。 簡易監測方法:變形位移監測法、裂縫相對位移監測法、目視檢查監測法等。 (1)變形監測法:通過監測點的相對位移量測,了解掌握地質災害的演變過程。 (2)裂縫相對位移監測法:通過監測災體中拉裂兩側相對張開、閉合變化,了解地質災害體的動態變化和發展趨勢。 (3)目視檢查法:通過定期目視監測地質災害隱患點有無異常變化,了解地質災害演變特徵,及時發現斜坡地面開裂,剝脫落,地面鼓脹,泉水突然渾濁,流量增減變化,樹木歪斜,牆體開裂等微觀變化,及時捕捉地質災害前兆信息。 重要危險隱患點應採用儀器監測。

地質災害監測概述

學科:自然災害與防治

詞目:地質災害監測

英文:geological disaster monitoring

釋文:運用各種技術和方法,測量、監視地質災害活動以及各種誘發因素動態變化的工作。它是預測預報地質災害的重要依據,因此是減災防災的重要內容。其中心環節是通過直接觀察和儀器測量記錄地質災害發牛前各種前兆現象的變化過程和地質災害發生後的活動過程。此外,地質災害監測還包括:對影響地質災害形成與發展的各種動力因素的觀測。如降水、,氣溫等氣象觀測;水位、流量等陸地水文觀測;潮位、海浪等海洋水文觀測;地應力、地溫、地形變、斷層位移和地下水位、地下水水化學成分等地質、水文地質觀測等。地質災害監測方法主要有衛星與遙感監測;地面、地下、水面、水下直接觀測與儀器台網監測。不同地質災害的監測方法和監測的有效程度不同,總的看來,地質災害監測水平差距還比較大,遠不能滿足防災減災要求。今後地質災害監測的發展趨向是:全面提高監測能力,豐富監測內容,提高信息處理和綜合分析能力;在加強專業監測的同時,在災害多發區建立群測群防體系,大力推進社會化監測工作;把地質災害監測同其他一些自然災害以及環境監測有機地結合起來,形成廣泛的綜合監測網路。

系統結構 系統結構
一體化監測站 一體化監測站

地質災害監測的目的

1、及時掌握災害體變形動態,分析其穩定性,超前做出預測預報,防止災難發生。

2、為災害治理工程等提供可靠資料和科學依據。

3、為政府部門對在地質災害易發區的經濟建設、環境治理等方面的規劃和決策提供基礎依據。

4、向全社會提供崩塌、滑坡監測信息服務。

軟體結構 軟體結構
軟體界面 軟體界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