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圖

地貌圖

表示各種地貌的特徵、分布、成因、類型及其演變規律的專題地圖。它不僅是表達地貌研究成果的一種常用手段,同時又是研究地貌的重要方法之一,且便於量測和套用。

地貌圖

正文

表示各種地貌的特徵、分布、成因、類型及其演變規律的專題地圖。它不僅是表達地貌研究成果的一種常用手段,同時又是研究地貌的重要方法之一,且便於量測和套用。
發展簡史 20世紀初,西方地貌學者就開始套用地圖形式表達地貌現象及其數量特徵。初期地貌圖的繪製多從形態著手,進而推導成因,這一點至今仍有很大的實際意義。較完整的地貌製圖思想是蘇聯к.к.馬爾科夫(1929)首先提出來的。他把地貌圖的內容概括為表示形態、成因和年代3個要素。隨後,又提出地貌綜合體的概念,包括地表形態、成因、年齡等方面的因素。但實踐證明,以地貌綜合體作為製圖單元有缺陷,主要是圖例分類量大,文字說明冗長,高層次的類型失之過簡,信息量過少。近年來出現以分析為基礎的製圖方向,既將地貌特徵各要素分解,有時還需要編制各種分析圖,繼而用多種製圖手段相互配合表達地貌綜合體各相關要素,稱之為分析-組合圖型。 這種型式的地貌圖像清晰、層次豐富、圖例簡明,有實際的套用效益。
中國地貌製圖工作主要是20世紀50年代以後開展的,30多年來緊密地圍繞生產或社會需要,編制了大量大中比例尺實用地貌圖;結合各種區劃和地圖集編纂工作,編制了區域性或全國性中小比例尺地貌圖。近年來結合全國性規劃等任務的需要,開展了國家地貌圖的編制工作。中國已在農業生產,水利和道路等工程建設,災害性地貌現象的防止和預測,地質找礦、找水等實踐中廣泛地套用地貌圖。
特徵 從地貌圖發展趨勢看,現代地貌圖有以下主要特徵:①採用形態成因的分類原則;②強調以地貌實體為基礎的定性、定量、定位表達,和圖形輪廓特徵的圖像化;③逐步向規範化和圖例標準化方向發展。
種類 有許多不同的劃分方法。按性質劃分有地貌類型圖和地貌區劃圖。類型圖著重表示不同等級的地形個體或地形面形態、成因和年齡,圖示各類型的空間分布可能相距很遠、重複出現;區劃圖是以區域為單元進行製圖,表示類型組合的地域分布規律和差異。各區域有較大的特殊性,一般在地域上不會重複出現。按比例尺劃分有:大比例尺地貌圖,一般用於重點工程,套用地貌實測、航空照片及相關資料編制;小比例尺地貌圖利用各種相關資料和衛星圖像在室內編制;中比例尺地貌圖介於前兩者之間,重點地區需實地考察。按區域空間可分為:宇宙空間星貌圖、世界(全球)地貌圖、洲際地貌圖、國家地貌杉、省或區域地貌圖等。按內容和用途主要分為:①普通地貌圖,按地表形態、成因和年齡3個基本要素編制的地貌圖,為基礎性用圖,一般都指地貌類型圖。②部門地貌圖,重點表示特殊地貌類型、類型組合及其特殊性質的地貌圖,一般按部門地貌分類,如冰川地貌圖、冰緣地貌圖、喀斯特地貌圖、風沙地貌圖、海岸海洋地貌圖等。③實用地貌圖,指直接為生產實踐或工程設施服務,突出某一內容的地貌圖,如農業地貌圖、工程地貌圖、砂礦地貌圖等。

配圖

地貌圖地貌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