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藏十輪經

地藏十輪經

即《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又譯《大方廣十輪經》。本經與《地藏菩薩本願功德經》相比,篇幅、內容更為浩大。

基本信息

出處和簡介

【地藏十輪經(梵Das/a-cakra-ks!itigarbha,藏H!dus-pa chen-po las sah!i sn~in%-poh!i h!khor-lobcn-pa shes-bya-ba theg-pa chen-poh!i mdo)】

"凡十卷。唐玄奘譯。全稱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收於大正藏第十三冊。本經譯於唐永徽二年(651),共八品。內容系讚嘆地藏菩薩之功德,並敘述如來依地藏菩薩之問,而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能破除末世之十惡輪。本經之異譯本,為‘大方廣十輪經’,共八巷,十五品,文中缺略之處不少。(參閱‘大方廣十輪經’757)"
十卷。唐·玄奘譯。又稱《大方等十輪經》、《大乘地藏十輪經》、《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收在《大正藏》第十三冊。
本書譯於唐·永徽二年(651),共有序、十輪、無依行、有依行、懺悔、善業道、福田相、獲益囑累八品。卷末則附錄新羅·神昉的序文。與《大方廣十輪經》(八卷,譯者不詳)為同本異譯,不過後者的內容缺略頗多(參閱附錄)。此外,偽經《延命地藏經》二卷亦多依據本書所說。
全經八品,內容略如下述︰
(1)序品︰佛在佉羅帝耶山說《月藏經》畢,爾時南方大香雲、大花雲等來雨諸供養,演出種種百千微妙大法音聲。爾時與會之大比丘眾、大聲聞僧、菩薩摩訶薩眾等,各自見兩手掌中持如意珠。從是一一如意珠中放諸光明。因光明咒,一一有情皆見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佛為無垢生天帝釋廣說讚嘆地藏菩薩之功德。說已,地藏菩薩與諸眷屬以神通力現聲聞像,從南方來,恭敬頂禮世尊雙足。佛復為好疑問菩薩廣說地藏菩薩之勝德。
(2)十輪品︰佛應地藏菩薩之問,為說如來由本願力成就十種佛輪,得降諸天魔外道之邪論,摧滅一切諸眾生類堅如金剛相續煩惱。隨其所樂,安置一切有力眾生。令住三乘不退轉位。復以剎帝利種灌頂大王之十種王輪為喻,為會眾開示。
(3)無依行品︰佛為天藏大梵說二種之十無依行法。復謂雖是破戒諸惡比丘,猶能示導一切天、龍、人、非人等。能令諸有情睹其形相,而生十種殊勝思惟。故不得非法加害。佛復告知地藏菩薩,末世有十惡輪,帝王旃荼羅、宰官旃荼羅等,與破戒惡行比丘互為朋黨。對清淨比丘不能生實信心希有之想,心無恭敬,意懷凌百般惱害。地藏菩薩亦誓願救拔此等旃荼羅者,遠離十惡輪,增長十法,俾使彼等不致墮入地獄。
(4)有依行品︰佛答金剛藏菩薩之問。時,佛勸會眾供養破戒比丘,然金剛藏菩薩不以為然,以為彼等並非佛子,不堪消受供養。佛則以為彼等猶現諸佛法幢相,故不得辱害。佛復說三乘法皆為如來度生之方便,故雖修行大乘,亦不得廢棄其餘二乘。佛又說二種十有依行,並教示大乘之無塵垢行輪、無取行輪。
(5)懺悔品︰與會之大眾中,有無量眾生曾誤聞法,謬生空解,撥無因果,斷滅善根,往諸惡趣。其時聞佛說此經,乃還得正見,深生慚愧,至誠懺悔。佛乃為說十種法,俾令諸菩薩等獲得無罪正路法忍。
(6)善業道品︰佛答金剛藏菩薩之問,以為十善業道即菩薩之十輪。且為廣說修十善業道之因果、利益。
(7)福田相品︰佛說菩薩有十財施、十法施、淨戒、安忍、精進、靜慮般若、善巧方便、大慈等大甲冑輪,能普為一切聲聞、獨覺作大福田。
(8)獲益囑累品︰佛說如是大法門時,大眾各蒙無量法益。佛復以地藏十輪大記法門付囑虛空藏菩薩,使其受持,廣令流布。
的

◎附︰〈大方廣十輪經〉(摘譯自《望月佛教大辭典》)
八卷。譯於北涼,譯者佚名。收在《大正藏》第十三冊。又稱《方廣十輪經》或《十輪經》。全經計十五品,內容敘述地藏菩薩的功德,以及依十種佛輪與三乘十種依止輪等可轉十惡業輪。其主旨並非在破斥二乘,而系闡述對破戒比丘作勝想可得功德,並述說地藏菩薩現沙門之相,以濟度末法濁世眾生。文中嘗對‘唯有一乘說’之思想加以反駁。
本經之異譯本為《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乃唐·永徽二年(651)玄奘於大慈恩寺之譯經院所譯出,由大乘光等筆受。凡十卷八品,卷首附神昉所撰之序。兩者對照,文辭雖有出入,但唐譯第一〈序品〉大致相當於涼譯第一〈序品〉與第二〈諸天女問四大品〉。唐譯第二〈十輪品〉相當於涼譯第三〈發問本業斷結品〉及第四〈灌頂喻品〉。唐譯第三〈無依行品〉相當於涼譯第五〈相輪品〉與第六〈剎利旃陀羅現智相品〉。唐譯第四〈有依行品〉及第五〈懺悔品〉相當於涼譯第七〈眾善相品〉、第八〈剎利依止輪相品〉。唐譯第六〈善業道品〉相當於涼譯第九〈遠離譏嫌品〉,唐譯第七〈福田相品〉與第八〈獲益囑累品〉相當於涼譯第十〈布施品〉、第十一〈持戒相品〉、第十二〈忍辱品〉、第十三〈精進相品〉、第十四〈禪相品〉、第十五〈智相品〉等六品。
隋代信行所提倡的‘普佛普法’之三階教義,主要即是根據涼譯本而立論。信行所著《三階佛法》四卷中,共引證涼譯百二十次之多。唐譯本譯出後也被廣為引用,以致有地藏教之稱。三階教籍中有《十輪依義名》二卷與《十輪略抄》一卷。《釋淨土群疑論探要記》卷六所述,三階師有《十輪鈔》之著述,當系指後者。
本經所揭示‘十種王輪’之說,可謂後世地藏十王信仰之由來;又《占察善惡業報經》卷上所載‘木輪占察法’,當亦系衍生自本經的‘十輪說’。
[參考資料] 《內典錄》卷五、卷九;《譯經圖紀》卷四;《大周眾經目錄》卷二;《開元錄略出》卷一;《開元錄》卷八;《貞元錄》卷十一;矢吹慶輝《三階教之研究》;《淨土教の起原及發達》。

釋義

本經續品中,釋迦牟尼佛宣講了地藏菩薩的功德:“此善男子。具足成就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常勤精進利益安樂一切有情。曾於過去無量無數殑伽沙等佛世尊所。為欲成熟利益安樂諸有情故。發起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由此大悲堅固難壞勇猛精進無盡誓願增上勢力。於一日夜或一食頃。能度無量百千俱胝那庾多數諸有情類。皆令解脫種種憂苦。及令一切如法所求意願滿足。隨所在處若諸有情種種希求憂苦逼切。有能至心稱名念誦歸敬供養地藏菩薩摩訶薩者。一切皆得如法所求離諸憂苦。隨其所應安置生天涅盤之道。”其後地藏菩薩宣說其陀羅尼經咒。
於此後,由地藏菩薩、天藏菩薩、金剛藏菩薩等大菩薩請法,佛陀宣說了成就十種佛輪,以此“降諸天魔外道邪論。摧滅一切諸有情類猶如金剛堅固煩惱。隨其所樂安立一切有力眾生令住三乘不退轉位。”
以及十種無依行法、十惡輪、離十惡輪功德、護國不退輪心大陀羅尼、十無依行、十有依行輪、菩薩獲得無罪正路法忍十法、懺悔惡業、菩薩摩訶薩十輪、十善業道、十財施大甲冑輪、十法施大甲冑輪、淨戒大甲冑輪、安忍大甲冑輪、精進大甲冑輪、靜慮大甲冑輪、般若大甲冑輪、善巧方便大甲冑輪、慈大甲冑輪、大悲大甲冑輪、能引遍滿虛空無量無邊廣大眾具辭無礙解一切佛法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堅固大忍大甲冑輪、能引一切虛空眼頂諸三摩地諸陀羅尼善巧方便大甲冑輪……等等無量法門。

詳解

修持、思維、宣講這部經典有十種利益:“令於長夜利益安樂。何等為十。一者為彼守護一切財位令無損乏。二者為彼守護一切怨敵令不侵害。三者為彼守護令舍一切邪見邪歸十惡業道。四者為彼守護令免一切身語[言*適]罰。五者為彼守護遮斷一切謗毀輕弄。六若為彼守護令於一切軌範屍羅皆得無犯。七者為彼守護令悉除滅一切非人四大乖反非時老病。八者為彼守護不遭一切非時非理災橫夭歿。九者為彼守護命欲終時得見一切諸佛色像。十者為彼守護令其終後往生善趣利益安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