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志書內容要素探微

地方志書內容要素探微是方誌出版社出版的一部書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出版社: 方誌出版社;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平裝: 310頁

正文語種: 漢語

開本: 32

ISBN: 9787802386037

內容簡介

《地方志書內容要素探微》內容簡介:地方志是中國特有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特別是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使地方志具有豐富的中國傳統底蘊,包含著中華文明的精髓。現存古籍中十分之一是地方志書。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唯有中華文明能夠延續至今,這與中國代代編纂地方志這一特有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地方志工作。尤其是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政府的推動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志、區志、市志、地州縣誌和各行業各部門各條線的專志編纂工作紛紛啟動,形成了一波編纂社會主義新方誌的高潮。三十年來,全國各級領導和廣大地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辛勤耕耘,取得了第一輪社會主義新方誌編纂工作的豐碩成果,出版第一輪省市縣三級地方志書5800餘部,編纂部門志、專業志、行業志、山水名勝古蹟志16000餘部,鄉鎮村志2000餘部,地情書6000餘部,整理歷代方誌2000餘部,林林總總,蔚為大觀。

目錄

要素框架目錄

圖照

編纂單位與編纂人員

審定單位與審稿人員

凡例

一、總述(概述)

二、大事記

三、建置沿革與行政區劃

四、自然環境與資源

五、人口

六、經濟綜述

七、經濟體制改革

八、農業(大農業)

九、工業(採掘業與製造業)

十、城鄉建設(或城市建設)

十一、商貿、旅遊與服務業

十二、金融與綜合經濟管理

序言

地方志是為國存史的“官書”,是“一方之全史”。它是一個地區從自然到社會,從政治到經濟,從歷史到現狀,從人物到風貌,全面、系統、完整、準確的資料性文獻。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就開始了編纂地方志。此後,地方志作為一種以記載區域性地情信息資料為核心的重要載體,代代編纂,綿延不絕,從不斷章,它成為歷朝歷代高官借鑑歷史、把握規律、開創未來的“鏡子”。自古有“治天下者以史為鑑,治郡國者以志為鑑”之說。

地方志是中國特有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特別是數千年的文化積澱,使地方志具有豐富的中國傳統底蘊,包含著中華文明的精髓。現存古籍中十分之一是地方志書。世界四大古代文明,唯有中華文明能夠延續至今,這與中國代代編纂地方志這一特有的優秀歷史文化傳統密切相關。新中國成立後,黨和國家十分重視地方志工作。尤其是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在政府的推動下,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省志、區志、市志、地州縣誌和各行業各部門各條線的專志編纂工作紛紛啟動,形成了一波編纂社會主義新方誌的高潮。三十年來,全國各級領導和廣大地方志工作者共同努力,辛勤耕耘,取得了第一輪社會主義新方誌編纂工作的豐碩成果,出版第一輪省市縣三級地方志書5800餘部,編纂部門志、專業志、行業志、山水名勝古蹟志16000餘部,鄉鎮村志2000餘部,地情書6000餘部,整理歷代方誌2000餘部,林林總總,蔚為大觀。

在一大批地方誌成果面世的同時,也湧現出一批方誌編修人才,上海市地方志辦公室市志處處長梅森編審就是其中一位。梅森是安徽全椒人,他的妻子是上海知青,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農村插隊時他倆相識、相愛,結為一對情投意合的伉儷,梅森也是上海人的女婿。

文摘

3.種植業

包括糧食植物、經濟作物、其他作物(蔬菜、瓜果、花木等),記種植面積、分布、品種(名特產品)、種植技術(耕作制度變革、良種繁育、土壤肥料、作物栽培、植物保護)、原產品產量、產品加工與經營、主要銷售渠道與銷售地。

①作物種植

包括穀物種植、油料和豆類作物種植、棉麻等植物性紡織原料種植、糖料作物種植、菸草種植、藥材種植、蔬菜瓜類和薯類作物種植、茶桑果樹種植及其他種植,其中穀物種植又包括稻穀、小麥、玉米、高粱、穀子及其他雜糧作物的種植,油料和豆類作物種植包括花生、大豆、雜豆、油菜籽等的種植,棉、麻等植物性紡織原料種植業包括棉花、麻類等的種植,糖料作物種植包括甘蔗、甜菜等的種植,蔬菜、瓜類和薯類種植包括各種蔬菜、菜用瓜、果用瓜、番茄、菜用豆、食用菌類、茭白、藕、芋頭、生薑、香菜等的種植,茶、桑、果樹種植包括柑橘、蘋果、梨、桃、荔枝、香蕉、茶樹、桑樹、葡萄等的種植,其他種植包括染料、香料、綠肥作物、飼料作物、花卉、葦子、蒲草等的種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