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埂村

地埂村

地埂村位於江西省豐城市小港鎮西南部,昌寧高速路口直通豐城林安商貿城,現有農戶298戶,人口1503人,耕地面積1400畝,水面700畝,該村主要產業是養鴨,全村中青年90%以上都有手藝,農戶養鴨,現有養鴨戶260餘戶,鴨棚270餘棚,2005年養鴨量達48萬羽,形成了“一棚鴨,一口塘,一倉糧”的養殖模式,養鴨為全村的支柱產業,養鴨人均收入5000餘元,養殖業帶動了運輸業,現有運輸戶22戶,長期販運麻鴨銷往浙江等地。

基本信息

發展介紹

現在地埂村呈現出一派現代版江南水鄉的景象:環村公路寬敞整潔,民居美麗大方,村民們安居樂業。豐城市小港地埂村,只見幢幢樓房造型優美,條條寬敞的水泥路亮麗整潔,自來水、衛生間、沼氣池入戶進家。

新農村建設

乾淨整潔的鄉村小道,整齊劃一的徽派風格民居,方興未艾的蛋鴨養殖產業,其樂融融的鄉村生活……一走進地埂村,一股清新的新農村氣息撲面而來。

村民袁高仁告訴記者:他2006年養了7千隻蛋鴨,每天賣鴨蛋的收入就達一千元以上。光是養蛋鴨一項,他一年的純收入就有20萬元.。袁龍如在地埂村是個傳奇人物。他的創業經歷,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梅花香自苦寒來”。從殺豬到辦養豬場,從辦大米加工廠到養黃鱔、獺兔和養龜鱉……袁龍如前前後後從事的職業,不下十種。但這些產業,都因為信息掌握不靈或是技術不過關而夭折。創業路上,袁龍如飽受挫折。

鄉村口號

一人致富不算富,共同致富才是富

富裕起來的袁龍如,沒有忘記自己的鄉鄰。為了幫助大家也走上富裕的道路,袁龍如開始在村里展開了一場“地毯”式的宣傳。每到一戶村民家裡,他都不厭其煩地給大家分析養殖蛋鴨的市場行情,並把自己的養殖技術和大家一起分享。在袁龍如的示範帶動下,地埂村298戶人家,有260多戶從事蛋鴨養殖。2006年的蛋鴨養殖規模達到50萬羽,並在村里逐漸形成了形成了“一口塘、一棚鴨、一塘魚”的養殖模式。

蛋鴨養殖也給村民們帶來了豐厚的收益。2005年,地埂村養鴨純收入600多萬元。再加上養魚、種糧的經濟收益,地埂村2005年的人均純收入達5703元。剛開始走出落後經濟的地埂村,雖說生產發展、生活富裕了。但卻沒有出現“村容整潔,鄉風文明”的局面。村里垃圾亂堆亂放,村民出門經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偷雞摸狗”的現象,在村里並不鮮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