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

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

《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是2010年出版的圖書。

榜單簡介

《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是追蹤記錄外國作家在中國的版稅收入,反映其作品在中國圖書市場真實銷售現狀的著名排行榜,由中國作家富豪榜創始人吳懷堯創製。2010年11月15日,本榜單首次推出,發布了2000至2010十年間,外國作家在中國大陸地區的版稅總收入排名,共有25位外國作家上榜,英國作家羅琳以9550萬元人民幣版稅收入問鼎首富寶座,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榜單背景

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屆《中國作家富豪榜》重磅發布,同一天推出全新子榜單《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兩份榜單對比觸目驚心,引發各界強烈反響。

調查數據顯示,最近十年,中國本土圖書單本的平均銷量僅為6000冊,而來自西方各國的超級暢銷書,卻一次又一次在中國掀起閱讀風暴,中國讀者口袋中的真金白銀,總是被外國作家輕而易舉地撈走。

2000年9月,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小說《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正式引進中國,十年期間共引進了七部,每一部的平均銷量都達到了驚人的300萬冊,羅琳本人沒來過中國內地,卻不費吹灰之力賺走了中國人9550萬元!羅琳一個人的版稅收入超過了任何一個中國本土暢銷書作家的版稅收入。

上榜作家

排名 作家(國籍) 版稅(¥)代表作

榜單詳情榜單詳情
羅琳居首羅琳居首

1 J.K.羅琳(英)9550萬 《哈利·波特

2托馬斯·布熱齊納(奧) 3000萬 《冒險小虎隊

3丹·布朗(美) 1800萬 《達·芬奇密碼

4村上春樹(日)1250萬 《1Q84》

5史蒂芬妮·梅爾(美)1200萬 《暮光之城》

6 R.L.斯坦(美)700萬《雞皮疙瘩

7霍金(英)660萬《時間簡史

8斯賓塞·詹森(美)630萬《誰動了我的乳酪》

9米蘭·昆德拉捷克)600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10東野圭吾(日)530萬《嫌疑人X的獻身

11黑柳徹子(日)500萬《窗邊的小豆豆

12柯爾(美)480萬《神奇校車》

13羅伯特·T·清崎(美)450萬《富爸爸,窮爸爸》

14渡邊淳一(日)420萬《失樂園》

15卡勒德·胡賽尼(美)400萬《追風箏的人

16威爾·鮑溫(美)290萬《不抱怨的世界

17 約里波瓦(法)280萬《不一樣的卡梅拉

18理察·A·納克(美)220萬《魔獸·上古之戰三部曲》

19 瑪麗·阿麗娜·巴文(法) 200萬《小兔湯姆系列

20帕慕克(土) 185萬《我的名字叫紅

21喬斯坦·賈德(挪) 180萬《蘇菲的世界

22赫塔·米勒(德)150萬《呼吸鞦韆》

23 卡羅琳·帕科絲特(美) 120萬《巴別塔之犬

24馬克斯·蘇薩克(澳)110萬《偷書賊》

25莎拉·格魯恩(美) 100萬《大象的眼淚》

媒體熱議

人民日報海外版:牆內開花能否牆外一樣香

作者:韓浩月

“2010年中國作家富豪榜”公布,兒童文學作家楊紅櫻以2500萬版稅榮登榜首,曾經在榜首的郭敬明鄭淵潔退居二三位。與此同時,還有一份“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J.K。羅琳以9500萬元位居榜首。(11月15日《成都商報》)

所以,兩個榜單相比,最令人尷尬的,不是新聞中說的“羅琳收入超過任何一個中國本土暢銷作家的收入”,而是中國作家的收入來源只能依賴國內讀者貢獻,在寫作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暢銷書作家集體被擋在了國門之內。

中國作家不能像外國作家那么賺錢,有相當多的限制因素。其一,中國盜版泛濫,對作家造成了巨大傷害。其二,中國作家的作品開發力度不夠,羅琳的小說改編成電影后,帶來了35億美元的收入,而中國作家即便再優秀的暢銷小說,至多能賣個幾百萬的改編費。其三,中國作家的作品缺乏國際視野,與眾多翻譯圖書在國內市場屢創銷售佳績相比,中國圖書(尤其是文學類)仍拘泥於傳統的表達方式,無法引起國外讀者的情感共鳴。其四,以圖書為核心的文化產業鏈還未真正成熟,作家大多數都還是作坊式生產,缺乏團隊幫助行銷推廣。

一些大的民營書業的出現,讓中國圖書市場開始與國際出版接軌,在圖書包裝和行銷方面,出現了不少專家式的公司,“他們深諳圖書暢銷之道,一些原本在5年時間才賣出6000冊的作品,經過他們精心打造,銷量居然迅速翻了十倍!”但也應看到,為了銷量,一些書商在“無所不用其極”,他們在創作圖書市場繁榮的同時,也給這個市場帶來潛在的傷害。與他們在國內圖書市場的興風作浪相比,在圖書著作權輸出方面的成績卻乏善可陳。我們不缺國內暢銷書作家,但沒有一位國際暢銷書作家。

同時推出國內與國外作家富豪排行榜,是一種對此,也是一種鞭策,我們更應該學習的,也許不是如何像國外作家那樣賺錢,而是多研究國外作家如何寫作,因為,只有作品具備了走向國際市場的實力,才有條件談作品的國際化推廣。否則,在國內再怎么暢銷,牆內開的花也香不到牆外去。

成都商報:一個魔法媽媽擊潰所有中國富豪作家

作者:施袁喜

一年一度的中國作家富豪榜,每年發布後都引發巨大爭議。今年又新增加了《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寫作《哈利·波特》的外國作家J。K。羅琳,十年間從中國輕鬆撈走9550萬元版稅,帶給我們巨大的衝擊。

“外國作家為何在中國瘋狂撈錢?”“中國作家為何集體抵不過一個魔法媽媽?”……諸如此類的質疑之聲,終將糾結在“文學價值”和“商業價值”之爭上。圍繞“中國作家怎么了?”的話題勢必將展開新一輪的爭議。

現在有些作家,都看不起上了“作家富豪榜”的那些人,說他們與“真正的寫作”無關。

問題來了:什麼是“真正的寫作”?從被我們自己的評論家鼓吹出來的各種“主義”“流派”的寫作效果來看,都以為自己寫出了天下一流的作品,但除了一度模仿拉美,二度模仿美國,三度模仿歐洲,甚至模仿更小國家的小語種寫作之外,具備文學價值的作品,少得甚至沒有蹤影。沒有人讀,怪力亂神,局限於小圈子叫好的作品,就是“真正的寫作”嗎?接著問,幾萬名作家協會裡領著工資的中國作家,寫出了什麼?醉心於“創造文本”的批量作家,有無懷疑過自己終其一生幹著的,只是一件無效的事情?

問題還有:中國作家富了嗎?看看榜單吧,中國作家團隊一起上,打群架一樣疊加,也抵不過一個J。k。羅琳!更尷尬的是,榜單上的數字,只是她在中國的版稅收入。多少作家殫精竭力,著作等身,掙錢掙不過別人的幾本書,卻誤以為我們的國度里,作家都成為“富豪”了,豈不被人笑掉大牙?

在如今這個年代裡,沒有中國作家,認真考慮過文學價值和商業價值之間的關係。有的作家剛學會寫作,就開始看不起錢,要創造“偉大的文本”;有的作家寫成了套路,緊盯發行量,活生生把寫作變成了“攢稿子”……結果如何呢?既寫不出真正具備文學價值的作品,也寫不出真正具備商業價值的作品,遑論二者結合?

結論照舊:既有文學價值又有商業價值的作品,在哪裡?一代出版人早已在前面喊破了嗓子,有信心應答的,照舊寥寥。

中國文化規制下,作家似乎和錢有仇,一談到錢就會被人罵,但問題是,錢總是市場經濟吧,總是一個標準吧?都說“我根本不是為錢而寫作”。“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金剛經》里說的“相”與“虛妄”,常被提起,卻是自己安慰。那么多作家協會裡的特級作家、一級作家、二級作家、三級作家……那么多冠著名流名頭的獎項,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人民文學獎……沒見供養出一個既有文學價值又可以寫出錢的作家,悲乎,中國文學!

中國經濟時報:從外國首富作家“魔法媽媽”說起

作者:侯美麗

一年一度的中國作家富豪榜總是伴隨著爭議而生。今年又新增加了《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成功推出《哈利·波特》系列的J.K.羅琳以9550萬元版稅高居榜首,而中國作家富豪榜上前七名的版稅加起來的總和才勉強抵得上一個“魔法媽媽”。更讓人尷尬的是,榜單上的數字,還只是羅琳在中國的版稅收入。

這個結果讓中國文壇五味雜陳,一場關於文學價值和商業價值的爭論硝煙四起。

中國人常說“好酒不怕巷子深”,這樣低調得有些清高的堅持自有他的道理,像魯迅老舍等作家在如履薄凍的歷史境遇中,以文字重鑄國人靈魂,他們的作品現在讀來依然讓人盪氣迴腸。

但那已經是六十年前的中國。在這個“行銷為王”的時代,我們雖然不能說商業價值是比文學價值更高的指標,但它卻是讓文學價值最大化的必經之路。而中國那么多作家協會裡的特級作家、一級作家、二級作家……還有那么多被文壇奉若神明的獎項,魯迅文學獎、茅盾文學獎、人民文學獎……那一代又一代被充分肯定了文學價值的作品,到頭來還不如一個冠著“抄襲”頭銜的郭敬明隨手劃拉的幾筆心情值錢。

這是幸?還是不幸?至少對夢想著衝擊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文壇來說,這種低調的堅持並不是好事情。習慣於個體獨立創作的中國作家們,很多人甚至連經紀人都沒有,名字都無法傳出國門的作品,最後也只能是“零落成泥碾作塵”了。

而J.K.羅琳,從一個困窘的失業單親媽媽到全球知名的暢銷書作家,她到底擁有怎樣的魔法?

在寫完《哈利·波特》第一集時,羅琳就依靠她女巫般的靈感和想像力挑選了與自己命運息息相關的經紀人。讓這個曾經整日為“能否在女兒的舊鞋穿壞之前給她買雙新鞋”而擔憂的單身媽媽,一夜之間成為大不列顛最富有的女人之一的,並不是那個瘦弱的、有黑色亂蓬蓬頭髮和明亮的綠色眼睛、戴著圓形眼鏡、前額上有一道細長、閃電狀傷疤的10歲小巫師,而是這個她在圖書館隨手翻閱《作家和藝術家年鑑》的時候挑選出的名字——克里斯多夫·里特(Christopher Little)。

里特先生花了一年時間才找到布魯斯伯瑞出版社(Bloomsbury)同意出版《哈利·波特》。隨後,這個在1990年那趟從曼徹斯特開往倫敦的乏味旅途中偶然闖入羅琳腦海的小男孩,開始為她帶來極其豐厚的回報。在此過程中,羅琳也贏得了無數榮譽,包括大不列顛最佳童書獎、蘇格蘭藝術協會最佳童書獎、史馬蒂書卷獎、紅房子童書獎,書商雜誌評選的年度最佳作家,羽毛筆獎、大英圖書獎等,而剛剛,她又獲頒安徒生文學獎

經紀人克里斯多夫·里特,才是J.K.羅琳最完美的魔法。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中國作家富豪榜,前三名是兒童文學代表楊紅櫻、鄭淵潔和青春文學代表郭敬明。我們熟悉的作家去了哪裡?金庸那些影響了幾代人的武俠小說李敖痛快淋漓的嬉笑怒罵雖然還沒有過時,但排名都到了十名之外。我們需要反思自己的閱讀習慣,曾經為了升學去看缺少樂趣的教輔書,現在為了工作去看枯燥晦澀的財經書,偶爾也會為了漂亮和健康去看美容養生書,真正影響我們成長和人生的文學作品,是從沒有發現還是被不小心遺失了?

傳統文學的沒落和青春文學的崛起,讓人心生蒼涼:難道現在讀書的只有孩子?轉念一想卻又略感安慰:至少孩子們還在讀書。

晶報:怎樣看待作家掙的那些錢

作者:單士兵

電視劇《潛伏》里有個投機商,叫謝若林。此人有著偏執而痴狂的金錢哲學,在那個文化信仰缺乏、市場規律迷亂的混沌亂世里混得風生水起。他有一句經典台詞——“這裡有兩根金條,請問哪根是齷齪的,哪根是高尚的?”套用這句話來說最近有關作家富豪榜的爭議,“作家掙的那些錢,哪些是齷齪的,哪些是高尚的?”

在2010中國作家富豪榜上,楊紅櫻、郭敬明、鄭淵潔成為前三甲。其中郭敬明五年版稅入袋7250萬元,總收入排名作家第一。而這個排行榜前十名,沒有一位是嚴肅文學作家,主要集中在青春文學、玄幻小說、職場攻略領域。一時間,“文學已死”論調再起。一些主流作家對郭小四等人拋棄價值追求,利用“青春無知”瘋狂撈錢的行為痛心疾首,覺得這些富豪作家掙的文化錢很不高尚。

同樣是“撈錢”,評價結果卻很不相同。此次同時發布的還有21世紀第一個10年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在榜單上,寫出《哈利·波特》系列的英國作家J.K·羅琳十年來在中國內地拿到9550萬元的版稅成為第一。有意思的是,那些在華瘋狂“圈錢”的外國作家,反而沒有遭到任何道德聲討。

在市場意識深入人心的年代,作家掙錢很正常,但作家靠什麼手段掙錢,靠傳遞怎樣的價值來掙錢,值得關注。相對來說,賦有獨立精神的文化產品更能夠贏得人們的價值認同。這種獨立性應體現在與權力意識以及商業習慣保持一定距離上。

而要清楚中國作家與市場之間的關係,實在不容易。“作家”這個身份,在中國太難界定。到底是從市場角度出發,還是按行政思維來認定,說不清楚。舉個例子,前段時間中國作協曾幫助“中國作家”維權,不過,人家指的不是“全中國的作家”,而是“中國作協的作家”。換句話說,就算你著作等身,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如果不是作協會員,就配不上“中國作家”這個身份,也就得不到官方機構撐腰,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著作權被侵犯,利益受損失。

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是,在這么一個大國,有許多作家竟然靠權力豢養、撈錢,這實在太過寒磣與掉價了。最近重慶一個農民告當地縣作協主席剽竊他的作品,讓人不禁在想,偌大的中國,從縣裡到市里,從省里到國家,到底會有多少吃財政飯的作家或作家官員呀。如果連靠國家養活的作家還要通過剽竊手段來追名逐利,那就不只是道德層面的無恥,而是超越道德底線行為的違法行為。

作家掙錢最起碼的底線,就是得靠自己寫出作品,按照純粹的市場交易規則來完成。從這個層面來講,在文學的價值取向上很不受待見的郭敬明這類文學暴發戶,至少要比那些靠權力豢養,甚至進行文化掠奪的作家高貴多了。更何況,在這個價值潰散的年代,那些所謂的嚴肅或主流作家,要么拿不出獨立“態度”的文化產品,要么只是刻意進行虛弱而偽飾的文化表態,這自然無法贏得讀者市場,反而為青春、玄幻、職場之類價值迷茫與功利主義的文化產品提供了更大的市場空間。

至此,我可以這樣來評價作家掙的那些錢——那種依靠自由精神與獨立人格寫出文化產品掙到的錢,應該是最高尚的;像郭敬明那種價值虛幻的文學暴發戶掙的錢,倒也勉強可以稱得上是乾淨的;至於那種向權力乞討與獻媚的作家,他們討來的文學賞錢,則是最骯髒的。

新聞晨報:作家為什麼寫作

作者:蘇莫

書名已經說明了一切,這是一本關於如何成為暢銷作家的書,唯一需要補充的是,它還不僅僅是一本暢銷作家的速成指南,它還是一本小說,有一個好玩故事貫穿其中,講述了一個倒霉蛋被女朋友甩了之後還接到對方結婚的請帖,為了在前女友的婚禮上令她難堪,他決定要寫一本暢銷書來改變自己。

故事就這么簡單,過程似乎也不算複雜,至少在他選擇的方式上,他如願寫出了一本暢銷書。能夠如此簡單地做成一件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毫無疑問,這小子發現了一些竅門,好在他並不吝嗇。這本書的第一部分:由貧變富,就是他要與大家分享的,關於如何寫作暢銷書的“戲法”,作者把它們歸納為16個要點,然後他開始了他的暢銷書《龍捲風之灰俱樂部》的寫作。

很明顯這不是一個作家關在屋裡苦思冥想的故事,皮特·塔斯洛從一個只知道“作家愛喝威士忌”外行開始,一點點構思、寫作,將它推銷出去,以及出版之後為了宣傳而採取的種種手段,應該這一過程基本上涵蓋了出版一本書所能遇到的全部問題和全部參與者,但皮特·塔斯洛並沒有討好任何在書中出現的人和他們所代表的群體,作家都是騙子,讀者都是愛上當的傻瓜,出版商則全都是利益薰心的黑心商人,至於他自己,他也沒有遮遮掩掩,坦承了寫作的全部目的就是出名、發財、海景洋房和在前女友的婚禮上讓她難堪。

華盛頓郵報》稱《我如何成為一名暢銷書作家》是一本勇敢到放肆的書,因為它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版界怪誕的現狀,作者史蒂夫·赫利甚至將整部書的第二部分命名為:腐化墮落,來專門講述皮特·塔斯洛成名之後如何出入各種書展、講座和引誘女人。他的幽默被看作是對整個圖書行業的戲謔和嘲諷。譯者在譯後記里也流露了同樣的看法,一邊承認這種近乎荒誕的存在,一邊又以愛書人的語氣對所謂“真正的好書”做出某種期待,意思不言自明,這種為帶有很強目的性的寫作,被當作一種不可取的做法,而這種方式寫出來的書,也一定是不好的。關於這一點我想我有一點別的意見,這關係到我們究竟如何來定義一本好書,或者說,除了那些毫不負責的炒作行為,因投讀者所好而寫出的暢銷書算不算是好書?

在最近出爐的作家排行榜上,有一個榜單叫“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列在榜單前三位的是,J.K羅琳、托馬斯·布熱齊納和丹·布朗,其中羅琳一人在華的版稅是9550萬,差不多是中國作家榜上前七位的收入總和。如果像書中的皮特·塔斯洛說的那樣,成名之後要擺一擺文學家的姿態,那么這些人才是最有資格氣定神閒地坐在海景別墅里,跟記者大談“文學是一種修行”的人,因為他們賺到其他作家幾輩子都賺不到的利潤,他們再無顧慮。但事實上呢,他們並沒有這么做,沒有妄談文學的神聖和文學的使命,丹·布朗在他的自傳里,分享他創作的經驗,如何吸引讀者仍然是其中最核心的要點,他甚至提到了自己的一些拙劣而不光彩的宣傳手段,目的也是要大家去為他的小說埋單。丹·布朗成名之前的三本小說首印量加起來都不到一萬冊,他之所以堅持下來並寫出今天為世人所知的《達文西密碼》,是因為他一直在告訴自己,只要有一本書火了,前面的書也都會跟著火起來的,那時什麼都有了。

在這裡寫作成為一種目的明確的行為,給讀者想看的,拿自己想要的版稅,如此直接的說法或者會令一些人覺得不夠嚴肅,但是就一部書本身而言,它們未必比虔誠地伏案寫作出來的那一本死得更快。當我們還在敬佩誰誰誰純手工寫作,誰誰誰用壞了一筐自來水筆,誰誰誰又在交稿都時抱著手稿大哭一場的時候,羅琳用她的《哈利波特》系列,乾淨利落地大笑了七聲,帶著我們近億元的版稅轉身而去。

國外的出版界同行一直驚異於中國的出版現狀,在中國,僅僅靠考翻譯外國作品居然能夠養活一家又一家的出版社,這在國外是十分罕見甚至絕無僅有的一種現象,我們的出版社大打價格戰,為國外三四流的作家著作權爭個不休,但是很少有人去想,為什麼他們的作品能夠輕易俘獲人心,僅僅是因為寫作技巧?還是因為他們懂得了作家當為誰而寫?

三秦都市報:兩份榜單之間的尷尬

作者:楊寧

2010年度中國作家富豪榜15日發布,楊紅櫻、郭敬明、鄭淵潔分別以2500萬元、2300萬元、1950萬元的年版稅收入成為作家富豪榜的三甲。

2010《中國作家富豪榜》發布了,這次還同時推出了 《在中國最賺錢的外國作家富豪榜》,對比兩份榜單,結果觸目驚心!

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系列小說《哈利·波特》不費吹灰之力賺走了國人9550萬!讓人尷尬的是,羅琳一個人的版稅收入幾乎是中國作家富豪榜前六名版稅的總和。外國作家“馳騁”中華大地,撈走了國人口袋裡的鈔票,也悄悄改變了國人的思想。中國孩子哪天見到羅琳也許會說:嗨,羅琳,我們是看你寫的書長大的。相信聽到這句話,很多中國作家臉上該有點掛不住了。

對於作家來說,作品暢銷意味著讀者認可、金錢收益和社會影響。就榜單而言,現在的中國作家無論文學價值還是商業價值都還無法與外國作家匹敵,這是值得深思的一個問題。

同時在榜單上,我們還可以發現:“孩子的錢最好賺!”位於榜單前幾位的作家,他們的讀者群絕大多數都是青少年。讓人不由感嘆兒童文學和青春文學正在中國崛起。但反過來思考,針對成年人的書籍落在榜單後面,只能說明現在能認真讀書的也許只有孩子了,成年人在浮躁的社會中沉浸太久而無法再去靜享讀書的樂趣了。這是一個比外國作品熱賣更值得思考的問題。

創製人

吳懷堯,中國作家富豪榜創製人。

1984年生於湖北,師從現代漢語詞典。21歲首創中國作家富豪榜,發布全中國版稅收入最高的二十五位作家財富排名,引發巨大轟動!此後中國作家富豪榜每年發布一次,持續追蹤記錄中國作家財富變化、反映中國全民閱讀潮流走向,備受各界關注,是目前中國話題性最強、關注度最高、影響力最大的文化品牌榜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