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劇情簡介

 從小寄養在姨丈家裡的哈利波特,飽受姨丈一家人的歧視與欺侮,然而就在11歲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原來,哈利的父母是兩位善良的巫師,在同壞人的較量中被對方殺害了。
為了繼承父母的遺志,哈利來到了英國一所專門教授魔法巫術霍格華茲寄宿學院。進入霍格華茲學院後,哈利成了格林芬頓一年級新生,與羅恩、荷米恩成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許多成為魔法師的課程正在等著他研習,有飛行課、黑魔法防禦術、魔藥學與變形魔法等等,當然還有讓所有巫師瘋狂的魁地奇球賽。
 在一次與同學的爭執中,哈利表現出超乎所有人想像的飛行技能,連他自己都很意外,傳授飛行技術的麥康娜教授因此推薦他加入格林芬頓魁地奇球賽的隊員,另一方面,魔藥學的教授史納皮,似乎總是對哈利不友善,除了在課堂上刁難他外,還處處找哈利的麻煩,但是,哈利發現史納皮嚴詞威脅著懦弱的屈拉教授,甚至石內卜腳上三頭犬的咬痕,更可以證明哈利的推斷是正確的:有股邪惡的陰謀在平靜的霍格華茲里悄悄地滋長著,史納皮似乎就是這一切的關鍵人物。
於是哈利、羅恩與荷米恩這三個好朋友決定一同去探個究竟,阻止邪惡陰謀的發生。哈利、羅恩與荷米恩這三個葛來分多一年級的新生,究竟有沒有辦法阻止這個不為人知的邪惡事件發生呢?

人物介紹

哈利·波特:小說主角,一歲時父母被邪惡巫師殺害,被姨媽收養,後到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學習魔法
赫敏·格蘭傑:哈利·波特在火車上認識的好朋友,和羅恩還有哈利一起被稱為魔法三人組
羅恩·韋斯萊:哈利·波特在火車上認識的好朋友,和赫敏還有哈利一起被稱為魔法三人組
弗農·德思禮:哈利的姨丈。
佩妮:哈利的姨媽。
達力:德思禮的兒子,整天欺負哈利。
莉莉和詹姆·波特:哈利的媽媽爸爸,曾是霍格沃茲魔法學校優秀學生,後被邪惡巫師殺害。
阿不思·鄧不利多:霍格沃茲魔法學校校長,著名魔法家。
麥格教授:霍格沃茲學校教變形術的教授。
海格:禽獵看守人,哈利好友,曾在魔法學校學習,因違反校規,被逐出。
麻瓜:魔法世界對不會魔法的普通人的稱呼。
伏地魔:魔力強大的邪惡巫師,一直想統治整個魔法世界,人們因懼怕其力量而不敢直呼其名,常以"那個人"代之。
珀西、弗來德、喬治、羅恩、金妮、比爾、查理:威斯里一家的小孩,大多在霍格瓦徹學習過。

目錄

第1章大難不死的男孩
第2章悄悄消失的玻璃
第3章貓頭鷹傳書
第4章鑰匙保管員
第5章對角巷
第6章從9又3/4站台開始的旅程
第7章分院帽
第8章魔藥課老師
第9章午夜決鬥
第10章 萬聖節前夜
第11章 魁地奇比賽
第12章 厄里斯魔鏡
第13章 尼可·勒梅
第14章 挪威脊背龍——諾伯
第15章 禁林
第16章 穿越活板門
第17章 雙面人

同名電影

中文名稱:哈利·波特與魔法石
英文名稱: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
發行時間:2001年11月04日
電影導演:克里斯·哥倫布(Chris Columbus)
電影演員:丹尼爾·雷德克里弗(Daniel Radcliffe)
大衛·布萊德利(David Bradley)
理察·哈里斯(Richard Harris)
伊安·哈特(Ian Hart)
朱麗·沃特斯Julie Walters
地 區:英國
語 言:英語
類 型:兒童/動作/家庭
級 別:PG
片 長:152分鐘
出 品:華納兄弟公司
全球首映:2001年11月4日(倫敦)
IMDB評分:7.2/10 (74,841 votes)
推薦指數:★★★★★

劇情簡介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改編自英國女作家J.K.羅琳(J.K.Rowling)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該系列小說已被翻譯成60種文字,銷量超過1億冊,被評為最暢銷的4部兒童小說之一,有可能成為繼米老鼠、史努比、加菲貓等卡通形象以來最成功的兒童產業。本片是《哈利·波特》的首部銀幕作品,耗資達1.25億美元。影片描寫11歲的哈利·波特從小被人家當成怪胎,他一直以為自己只是一個平凡的小孩,直到他收到來自魔法學校的入學通知書,帶領他進入神奇的魔法世界,他的人生才從此有了重大的轉變。

片中的主角哈利·波特由11歲英國男孩丹尼爾·雷德克里弗(Daniel Radcliffe)扮演。丹尼爾是從數千名應試者中挑選出來的,他曾在BBC拍攝的《大衛·科伯菲爾》一片中扮演過年少時的大衛。另外兩名英國學生、今年11歲和10歲的沃特森和格林特將出演劇中人物哈里的兩個好朋友。
本片導演克里斯-哥倫布(Chris Columbus)曾指導過《獨自在家》一二集以及《肥媽先生》、《繼母》等影片。
2001年11月16日,這部影片將在美國以破紀錄的4000間院線上映,打破了湯姆·克魯斯《碟中諜》3653間戲院上映的紀錄。電影業界人士預言“哈利·波特”將打破《鐵達尼號》創造的全球18億美元的票房紀錄。此外,電影的第二部《哈利·波特與密室》已經開機,預計拍攝時間120天,在2002年11月18日上映。

影片簡評

如果你有機會翻看最近幾天的《今日美國》、《新聞周刊》或者《紐約時報》,就會發現能夠和本-拉登爭奪一下封面的只剩下那個著名的英國男孩兒了——《哈利-波特》,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已在英美等國上映,鋪天蓋地的宣傳攻勢至少表明,好萊塢希望哈利-波特胯下的那把神奇掃帚能同樣神奇地掃掉幾個月來罩在日落大道上的遲遲不散的晦氣。
這種期待顯然並非一廂情願。據悉,同名小說此前已被翻譯成47種語言,在全球近兩 百個國家累積發行1億1千6百餘萬冊,僅《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美國一地就賣出兩千萬本,由此業內人士早在這部耗資1.25億美元的大製作上映之前就預測,該片的總票房至少會和《星球大戰》一樣,達到3億至4億美元。 除了可觀的票房之外,人們對《哈利-波特》的期待更多的還是心理意義上的。“9 11”事件不僅將紐約的世貿大廈夷為平地,同時還幾乎中止了好萊塢最擅長的一大類型片,過去那些刺激的、逼真的災難場面,都因“9 11”慘劇而看上去像不祥的符咒,也許只有在那個有龍、巨人和魔法帽的世界裡,人們才會暫且忘卻可怕的真實……

其他相關

哈利·波特是何許人也?
哈利·波特是個孤兒,他從小就一直住在德斯里阿姨家陰暗的樓梯間裡,被惡毒的阿姨和姨丈嘲笑,被周圍的同學鄰居欺負,他生活的世界簡直是暗無天日,悲慘淒涼。然而就在11歲生日那天,哈利·波特得知了自己的身世,他的生活也隨之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原來,哈利的父母是兩位善良的巫師,在同壞人的較量中被對方殺害了。為了繼承父母的遺志,哈利來到了英國一所專門教授魔法與巫術的霍格華茲寄宿學院。在這裡,哈利感受到了一個從未見到過的美好而神奇的世界,並結識了兩個忠實的小夥伴朗和赫米恩……
《哈利·波特之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是英國女作家J.K.羅琳(J.K. Rowling)所創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兒童小說中的第一部,除此之外,該系列還包括《哈利·波特和秘室》(Harry Potter and the Chamber of Secrets)、《哈利·波特和阿茲卡班的囚犯》(Harry Potter and The Prisoner of Azkaban)及《哈利·波特和燃燒的酒杯》(Harry Potter and the Goblet of Fire)等三部。作為羅琳女士筆下虛構出來的人物,小男孩哈利·波特以他的幽默、勇敢和他的傳奇經歷征服了廣大的小讀者,成了很多小朋友心目中的偶像,《哈利·波特》系列從書的銷量也就一路攀升,驚人地突破了的1億冊大關(全球銷量),這可能是羅琳女士最初開始寫作哈利·波特系列時根本想像不到的。
哈利·波特是如何走上銀幕的?
其實早在1997年的時候,本片的製片人大衛·海曼就在物色一個兒童片的劇本,當他的助手把羅琳的《哈利·波特之魔法石》推薦給海曼時,這本書還靜靜地躺在書店的貨架上呢。海曼接連和羅琳吃了幾頓午餐,商討改編的事情,最後終於敲定在1999年末由斯蒂文·克勞弗斯(《後起之秀》Wonder Boys、《和月亮賽跑》Racing with the Moon、《肉與骨》Flesh and Bones)將這本書改編成電影搬上銀幕。那時,羅琳和海曼兩人誰也沒想到哈利·波特系列在全球的銷量會達到那么一個天文數字。
影片正式拍攝前,史匹柏曾有意執導本片,但由於斯氏打算啟用海利·喬·奧斯蒙特來扮演哈利·波特,而製片方則堅持要找一個英國小演員來演哈利,雙方怎么也談不攏,史匹柏只好跟《哈》片說白白,帶著他的小奧斯蒙特拍《人工智慧》去了。於是,製片商又展開了一次導演大選拔,踢掉了諸如蒂姆·羅賓斯、沃夫岡·彼特森等N位知名導演,最終選擇了現在的克里斯·哥倫布(《獨自在家1、2》《道菲爾太太》),原因是哥倫布保證在英國完成影片的全部拍攝而且演員是一水兒的英國人。如此看來,哥倫布將《哈》原著美國化的傳聞也就不攻自破了。
2000年10月,影片在英國正式開拍。為了拍出一部製作精良的作品,影片先後在英國的9個攝影廠進行了拍攝,總共耗資1億2500多萬美元,片中的成年演員幾乎全部是英國的一流表演藝術家,真可謂是興師動眾。不僅如此,劇中的主題曲《The Boy Who Lived》將由許久未露面的席琳·迪翁演唱,而作詞作曲正是創作《My Heart Will Go On》的詹姆斯·霍納和威爾·傑寧兩位大師,由此可見,本片的檔次水準絕不是一般等級。
另外,原書的作者對於《哈》一片的拍攝給予了充分的支持,她最近向讀者們透露:自己為影片的劇本加寫了一些關於哈利·波特身世的情節,這些情節是她早就想出來但沒有寫進第一部書中的。這個訊息顯然是幫《哈》片賣了一個大關子,足夠調起哈利·波特迷們的胃口的了。
第一集還沒公映,第二部《哈利·波特和秘室》的拍攝就已經箭在弦上了:這一部還是由克里斯·哥倫布任導演,今年年底開拍,預計在2002年的感恩節前後上映。現在,華納兄弟公司已經拿到了全部四本哈利·波特小說的拍攝權,如果這幾部影片票房成績都很理想的話,華納還將繼續買下尚未寫成的另外三部的拍攝權,來個一網打盡,坐收漁利,這個如意算盤打得可真夠早的了。
哈利·波特會讓書迷們滿意嗎?
每個讀者在讀一本小說的時候,都會在自己腦海中將書上的文字轉化成一個個活生生的人物形象。不同的人會有完全不同的想像,要想符合每一個讀者心目中的理想是不可能的,因此《哈》片的製作人員只是力圖儘可能地滿足更多人的想法——這是導演哥倫布拍攝影片時的重要原則。
為了了解小朋友們對影片到底有什麼看法,某些媒體還進行了一項針對國小二年級兒童展開的民意測驗。結果顯示,孩子們最關心的就是影片能否再現書中所描繪的那些神奇景象,比如霍格沃茲學院的神秘山谷、故事中出現的各種奇怪生物、巫師世界盛大的巫術大賽等等。看來,這是個成年人與兒童比拼想像力的時候了,大人們拍出的電影是否能猜中小朋友心裡描繪出的景象呢?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有趣的是,當記者問到海利·喬·奧斯蒙特對於本片的想法時,這個人小鬼大的小傢伙是這么說的:“我認為對很多沒有看過原書的孩子和大人來說,電影將會破壞這本書。要超過原書甚至想達到同原書同等的水平都是相當困難的。因為這個原因,我從來沒有考慮過出演片中的角色。”這段話乍聽之下蠻有道理的,可看到最後一句話時,難免讓人懷疑這個小傢伙是因為得不到哈利·波特的角色而說這番話的。呵呵,這么小就學會吃不著葡萄就說葡萄酸了。
哈利·波特是不是造錢機器?
毫無疑問,無論評論界對《哈利·波特之魔法石》一片的評價如何,它都將是一個票房的炸彈和造錢的機器。看在它全球10億書迷以及在全美4000家影院同步首映(這個數字也是創紀錄的)的份上,《哈》一片的首映日票房和全球票房必將創造新的記錄,至少是兒童片的票房記錄。再加上它早前賣給樂高公司的玩具生產許可權和可口可樂提供的獨家贊助,《哈》片所獲的利潤究竟有多少,我們這些外人就不得而知了。
幕後故事

《哈利·波特與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原書名為《哈利·波特和哲人的石頭》(Harry Potter and the Philosopher's Stone),只是在拍攝成影片時將美國版的片名改為前者。而且在拍攝時為了和片名呼應,所有與“石頭”有關的鏡頭都拍了兩套,一套給英國版用,另一套給美國版用。據說現在很多收藏家們就已經躍躍欲試地要收集英美兩個版本的DVD影碟了。

在影片拍攝期間,由於天氣等原因造成拍攝進度被耽擱,攝製組為了趕進度還差點吃了場官司。因為英國法律規定:聘用兒童工作一周最多不能超過五個工作日。要不是劇組雇了幾個臨時演員,《哈》片可能因為糾纏官司而晚上映幾天呢。

演員蒂姆·羅斯曾經要出演片中的斯耐普教授,但《決戰猩球》劇組同時邀請他出演猿猴將軍一角,最後他選擇了自己喜歡的導演蒂姆·波頓,放棄了《哈》片中的角色。
最荒謬的訊息:英國一位名叫凱文·卡萊恩的男子自稱是一位巫師組織中的高級巫師,他說他們幾個巫師都在詛咒《哈》片,因為它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騎掃帚飛行的時候應該把掃帚頭朝前,而不是將掃帚把朝前。這位巫師還自稱會騎掃把飛行,只不過由於沒有英國政府頒發的許可,所以不能隨便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