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鼓

土鼓

土鼓,1980年山西襄汾縣陶寺出土。它是以陶土為框,兩面蒙皮的一種原始打擊樂器,也是由日常工具改制演變而成。

土鼓
拼音: tǔgǔ
解釋: 1.亦作"土皷"。古樂器名。鼓的一種。《周禮·春官·籥章》:“掌土鼓豳籥”鄭玄注引杜子春云:“土鼓以瓦為匡,以革為兩面,可擊也。”晉袁宏《後漢紀·和帝紀》:“古者民人淳樸,制禮至簡,污樽抔飲,可以盡歡於君親;蕢桴土鼓,可以致敬於鬼神。”唐李白《鄂州刺史韋公德政碑》:“乃登豳歌,擊土鼓,祀蓐收,迎田祖。”清曹寅《琴塼歌》:“稗官流傳號琴薦,土皷康瓠函宮商。”清龔自珍《五經大義終始論》:“此言有異乎土鼓之祭,其實昇平也。”
2.方言。墳墓。諺語:“正月打雷土鼓堆,二月打雷麥鼓堆,三月打雷穀穀堆。”

1980年山西襄汾縣陶寺出土。它是以陶土為框,兩面蒙皮的一種原始打擊樂器,也是由日常工具改制演變而成。土鼓的頂部和底部都蒙以皮,分明為樂器無疑。《呂氏春秋·古樂篇》說:堯命質用麋鹿皮蒙在瓦缶的口上,用來敲擊,就是這樣的土鼓。傳說伊耆氏有土製的鼓,用草編成的鼓槌敲擊。如《禮記·明堂位》載:“土鼓蕢桴,葦龠,伊耆氏之樂也。”

土鼓土鼓
土鼓土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