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王節

土王節

廣西三江侗族自治縣一帶的侗族,每年農曆穀雨節的前兩天要過一個“土王節”。

簡介

土王節,又稱土皇節,是廣西三江程陽一帶侗族青年男女一年一度的節日,每逢農曆穀雨前二三天,在固定的土王坡舉行,故名土王節。

節日活動

土王節 土王節
屆時各寨的青年男女要結伴來到離寨不遠的土王坡上,舉行各種活動,實際上是一個年輕人的歡樂節日。除了對歌、鬥雞、賽臂力、比試鳥槍外,還有具有傳統特點的吃茶苞活動,即男青年用藤枝將茶苞串成圈,然後趁姑娘不注意之際,套住其脖子,或者乾脆將其扔進女青年的背簍里,並將未脫殼的茶苞塞進她們的嘴裡,強迫其吞下又苦又澀的茶苞,以此對姑娘愛情的忠貞與否進行考驗。
節日這天,勒漢(小伙子)們換上一的細布新衣,扛著獵槍,背上火藥袋,大步流星地朝寨頭的土王坡走去。勒勉(姑娘)們卻姍姍來遲,因為她們打扮需多一些時間。出門之前,她們用沉澱過的酸水和茶麩水,把烏黑髮亮的頭髮洗淨,然後穿上精心製作的、簇新的對襟衣和百褶裙,插上銀梳,戴上銀環,掛上銀項圈,背上一個裝紗綻用的竹瓢簍,拿起一個竹質的絞紗用的工具,就象一隻只起飛的蝴蝶,朝年青人集中的地方奔來。
“土王坡”是一個不顯眼的小山嶺。平常日子,很少有人來,節日這天卻變成了喧鬧的圩鎮,抒情的歌場。附近數十里的苗山侗寨,也有人趕來參加坡會。
坡會中,最富有詩意的是“吃茶泡”。有的把成熟的茶泡用藤條串起來,有意地套上了姑娘的脖子;有的將亮晶晶的茶耳,準確地丟進姑娘的瓢簍;有時,從茶林中忽然閃出一個英俊的後生,摘了一個未脫衣的茶泡,用閃電似的動作塞進一位姑娘的嘴巴。那位姑娘皺了一下眉頭,既不見她發脾氣,也不見她吐出來,仰著脖子硬把帶有苦澀味的茶泡吞進肚裡。原來,這是一種友好的表示,是在試探對方的情意。

土王坡

“土王坡”是一個不顯眼的小山嶺。平常日子,很少有人來,節日這天卻變成了喧鬧的圩鎮,抒情的歌場。附近數十里的苗山侗寨,也有人趕來參加坡會。
坡會中,最富有詩意的是“吃茶泡”。有的把成熟的茶泡用藤條串起來,有意地套上了姑娘的脖子;有的將亮晶晶的茶耳,準確地丟進姑娘的瓢簍;有時,從茶林中忽然閃出一個英俊的後生,摘了一個未脫衣的茶泡,用閃電似的動作塞進一位姑娘的嘴巴。那位姑娘皺了一下眉頭,既不見她發脾氣,也不見她吐出來,仰著脖子硬把帶有苦澀味的茶泡吞進肚裡。原來,這是一種友好的表示,是在試探對方的情意。

節日傳說

很久以前,侗家發生過一場愛情悲劇,人稱“三十六煞”。當時,有十八對正在熱戀的青年男女,因為受著“同姓不通婚”“養女還舅門”等舊習俗的拘束,不能結為終身伴侶。在穀雨前兩天,他們相互邀約,幾乎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自縊死了。這個悲劇震動了整個侗族地區,各地首領緊急集合,經過討論協商,對婚姻制度作了一次重大改革,同姓而不同支系的可以結婚,還規定了侗族青年男女自由社交來往的節日,這就是土王節。

圖片介紹

 土王節上姑娘"吃茶泡"

土王節上姑娘"吃茶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