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化學與環境

土壤化學與環境是土壤科學與環境科學交叉學科的研究內容。本書主要以土壤化學理論為基礎,闡明土壤環境的性質、基本特點、環境功能、環境意義以及其中的化學過程,研究土壤環境質量及其演變規律、土壤污染物的遷移轉化與生物健康和人類健康的關係,探索土壤環境保護與修復的科學原理與技術途徑。

基本信息

內容提要

土壤化學與環境土壤化學與環境
全書共分8章:

第一章為緒論;

第二章為土壤的結構組成與環境特性;

第三章為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遷移轉化規律;

第四章為土壤環境背景值土壤環境容量

第五章為土壤中污染物的化學行為及其生態環境效應;

第六章為土壤中污染物的互動作用及其影響;

第七章為土壤退化的類型及機理;

第八章為污染土壤修復的理論與技術。

1緒論

1.1土壤科學的建立

1.1.1現代土壤科學及其特點

1.1.2土壤科學作為主導科學的主要研究領域

1.2土壤及其地位與功能

1.2.1土壤的現代概念

1.2.2土壤在地球表層生態系統中的地位與作用

1.2.3土壤與人類的關係

1.3土壤環境及其土壤環境問題

1.3.1土壤環境概念

1.3.2土壤環境的基本特徵

1.3.3土壤環境類型

1.3.4土壤環境問題

1.4土壤化學與環境的主要研究內容

1.5土壤化學與環境的研究進展

1.5.1土壤環境中污染元素的形態轉化及其生物有效性

1.5.2土壤環境中生物一有機一無機相互作用及其生態意義

1.5.3農業活動對土壤環境的影響評價及其生態風險評價

1.5.4都市土壤環境對城市生態環境及持續發展的影響

1.5.5土壤環境污染的生態與生物修復

1.5.6土壤環境質量的綜合評定及其生物指示

1.5.7土壤環境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學與健康

思考題

2土壤的形成、結構及其在環境中的作用

2.1土壤的形成

2.1.1土壤母質的形成

2.1.2土壤形成的條件和過程

2.1.3土壤形成過程中的風化作用

2.2土壤的結構和功能

2.2.1土壤團聚體與微團聚體

2.2.2土壤微團聚體及其作用

2.3土壤在環境中的作用與地位

2.3.1土壤與水質、大氣、作物品質的關係

2.3.2土壤與人體和動物健康

2.4土壤質量及其表征

2.4.1土壤質量提出的背景:土壤與可持續農業

2.4.2土壤質量概念

2.4.3土壤質量與土壤肥力

2.4.4土壤質量的指標體系

思考題

3土壤污染物的來源及遷移轉化規律

3.1土壤污染與淨化

3.1.1土壤中污染物質的來源和種類

3.1.2土壤污染的主要發生途徑

3.1.3土壤污染與土壤淨化

3.2土壤的化學條件與元素遷移

3.2.1土壤環境中的化學條件

3.2.2土壤的化學過程及元素遷移

3.3土壤環境中的膠體及其對元素遷移的影響

3.3.1土壤環境中的膠體形態及其對元素遷移的影響

3.3.2土壤環境中膠體的電學特徵及其對元素遷移的影響

3.4污染物質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規律

3.4.1農藥、化肥等人工合成化學品在土壤環境中的行為

3.4.2重金屬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3.4.3其他污染物質在土壤中的遷移轉化

思考題

4土壤環境背景值和土壤環境容量

4.1土壤環境背景值概述

4.1.1土壤環境背景值的概念

4.1.2土壤環境背景值研究現狀

4.2土壤環境背景值的分異

4.2.1影響土壤環境背景值分異的因素

4.2.2土壤環境背景值的空間分異特徵

4.3土壤環境背景值的套用

4.3.1土壤環境背景值圖的編制

4.3.2土壤環境質量標準

4.3.3土壤環境背景值在農業生產上的套用

4.3.4土壤環境背景值異常在找礦上的意義

4.4土壤環境容量及其影響因素

4.4.1土壤環境容量的基本概念

4.4.2土壤環境的淨化功能

4.4.3土壤環境的緩衝性能

4.4.4影響土壤環境容量的因素

4.4.5土壤環境基準含量的確定

4.4.6土壤環境容量模型的建立

4.5土壤環境容量的套用

4.5.1土壤環境容量的分區

4.5.2土壤環境容量信息系統

思考題

5土壤中污染物的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

5.1土壤中重金屬的化學行為及其生態環境效應

5.1.1重金屬在土壤中的化學行為

5.1.2土壤中重金屬的生態效應

5.1.3幾種典型重金屬的化學行為及其生態效應

……

其他

6土壤中污染物的互動作用及其影響

7土壤退化與環境質量

8污染土壤修復的理論與技術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