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丹參

土丹參

土丹參,中藥名。為唇形科鼠尾草屬植物蕎麥地鼠尾草Salvia kiaometiensis Levl.的根。植物蕎麥地鼠尾草,分布於我國雲南東北部及四川中南部。具有活血調經,化瘀止痛之功效。主治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陰腹痛,肝脾腫大,關節痛,胸絞痛,心悸,失眠。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植物蕎麥地鼠尾草的根。

性味

味苦,性微寒。

功效

活血調經,化瘀止痛。

主治

月經不調,痛經,經閉,產後瘀阻腹痛,肝脾腫大,關節痛,胸痹絞痛,心悸,失眠。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6~15g;或入丸、散。

炮製

採集加工:秋季採挖,除去莖葉及雜質,曬乾。

形態特性

多年生草本;主根條狀,伸長,長達40厘米,粗達2.5厘米,扭曲狀,木質,外皮剝落,紅色。莖高25~50厘米,鈍四稜形,具四槽,被絨毛狀的黃褐色柔毛或漸變無毛。葉片卵圓形,長4~15厘米,寬2~10厘米,先端銳尖,基部心形,邊緣具圓齒,齒端具小尖頭,薄紙質,上面乾時橄欖綠色,被小剛毛,下面灰綠色,沿脈上略被短柔毛或近無毛,全面滿布黃褐色腺點;葉柄長9~21厘米,被毛與莖相同或近無毛。輪傘花序2~4花,緊密,幼時集合成球果狀,開花時下部稍疏離,組成頂生總狀或總狀圓錐花序;苞片寬卵圓形或近圓形,通常長1~2.4厘米,先端鈍,具小尖頭,基部圓形,全緣,具緣毛,上面疏被小剛毛或近無毛,下面被短柔毛;花梗長約3毫米,與花序軸密被黃褐色長柔毛及腺疏柔毛。花萼狹鐘形或鐘形,長1.3~1.5厘米,外被黃色長柔毛及腺疏柔毛,密布小腺點,內面被微硬伏毛,二唇形,唇裂不及萼長1/3,上唇半圓狀寬三角形,長3.5毫米,寬約9毫米,先端具小突尖,下唇與上唇近等長,寬約8毫米,半裂成2齒,齒三角狀卵圓形,先端具小突尖:果時花萼稍增大,長約1.7厘米,基部略一面膨,中部以上稍收縮,口部略開張,外面脈紋明顯隆起。花冠紫褐色或紅色,長2.8~3.5厘米,外被疏柔毛,內面離冠筒基部8~12毫米有斜向不完全的小疏柔毛毛環,冠筒圓柱狀,基部寬約3.5毫米,在伸出花萼部分漸向上腹狀膨大,至喉部寬達9毫米,冠檐二唇形,上唇直伸,略內凹或略呈盔狀,近圓形,長約7毫米,先端微缺,下唇比上唇略長,3裂,中裂片倒心形,長4毫米,寬6毫米,先端微缺,基部略收縮,邊緣波狀,側裂片斜半圓形。能育雄蕊伸至上唇,花絲扁平,長約5.5毫米,藥隔長6~7毫米,彎成弧形,上臂較下臂稍長。花柱與花冠上唇近等長,先端不相等2淺裂,後裂片較短。花盤前方稍膨大。小堅果暗褐色,倒卵圓形,長約4毫米,頂端圓,背部具條紋。花期5~11月,果期11月。

生長環境

生於山坡草地上,海拔2500~3200米。

藥理作用

提高常壓耐缺氧能力的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