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佛教生死書

圖解佛教生死書

《圖解佛教生死書》,作 者:釋心田 著 ,由百花洲文藝出版社2010年7月1日出版,本書的主旨便是以佛教的視角提示生命輪迴的奧秘。圖解方式的運用更令眼花繚亂的生命過程闡釋變得像讀流程圖一樣簡單明了。

基本信息

編輯推薦

生為何事來?死往何處去?生死的課題自古便一直困擾著人類,神秘而悠遠。有生必有死,這是任何人也無法改變的事實。然而死亡是否意味著一切的終結?佛教對此的回答是否定的。

佛教早在2500多年前便已將生命過程的本質參透,它告訴世人,任何眾生的生命都是由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四個階段首尾相連構成的無限輪迴。佛教對於生有的考察主要在於受生之苦-受生伴隨著諸多痛苦,只有斷絕輪迴才能避免這種苦難;本有指從出生到瀕臨死的全過程,即我們所關注的有形生命,人的一生應怎樣度過,不及關係到今生,更關乎死後及來世;死有即命終的一剎那;中有則是死後到轉生之間的過渡階段。對於死亡及死後的考察是佛教生死觀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佛教認為死亡並不意味著一切的結束,而應該被視為一個脫離生死輪迴的契機;一個人只有真正地了解死亡,才能夠把握死亡所提供的契機。

本書的主旨便是以佛教的視角提示生命輪迴的奧秘。圖解方式的運用更令眼花繚亂的生命過程闡釋變得像讀流程圖一樣簡單明了。讀過此書,相信您將會對生死的命題擁有更加智慧的認識,從而更為積極有效地把握今生。

最深刻揭示生命過程真相的生死哲學,告訴你坦然面對生死的智慧。

採用全新圖解方式解構生命全過程.像讀流程圖一樣簡單明了。

更有臨終關懷的實用密法,給亡者最切實的助益。

內容簡介

我們從何處來?死後又將歸往何處?相信每個人一生中都曾多次這樣問過自己。你以為生命是一截線段,還是一個無限延伸的螺旋?生命真的會在呼吸斷絕的那一刻戛然而止嗎?不!早在2500多年以前,佛教便已將生命過程的本質參透,它告訴世人,任何眾生的生命都是由生有、本有、死有、中有四個階段首尾相連構成的無限輪迴。

生有:投胎受生的最初一剎那身心,它標誌著一期生命的開始。

本有:從出生到瀕臨死的全過程,即人們所關注的有形生命。

死有:命終時剎那間的身心,它標誌著一期生命的結束。

中有:死後到再生之間的神識。中有體現了佛教特有的靈魂觀念,也是最具啟發意義的概念。

序言與目錄

序言

“生”和“死”,是一對反義詞,卻又相互依存。我們現在的狀態是“生”,但是未來卻一定會變成“死”。死是什麼?死後是有另一個世界,還是徹底的完結?恐怕活在這個世上的普通入,誰也不知道。因此,生和死也就成了所有宗教乃至世間所有藝術永恆的主題。

死亡在某種意義上是生的鞭策:沒有死亡,人們恐怕不會思索生存的意義,也就不會珍惜在世的每一天。但現實中,我們卻往往覺得死亡很遙遠,還有幾十年的光陰。儘管報紙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天災人禍導致意外的報導,我們仍然會覺得事不關己。所以,我們儘管口頭上說著生命可貴,行為上卻在不斷地浪費生命。

我曾經也是這樣認為和這樣實踐。但幾個月前,這個念頭完全改變了。

所有中國人都會刻骨銘心地記得2008年5月12日下午2點28分,那場震源在汶川的8級大地震。當時我正在四川,一剎那間的天搖地動,房屋如同積木般被甩來甩去,當所有人都瘋狂往外逃生的時候,“我不想死”的念頭是如此地強烈!

幸運的是,我到底還是逃生出來了。然而將近十萬民眾的喪生和失蹤,卻成為永遠的國殤。

有了這樣的經歷,“生死無常”這句佛教真理,似乎變得前所未有地清晰和現實。

佛教對於死亡有著這樣的教誡:死亡是確定的,它早晚一定會到來;死期是不定的,“意外與明天,不知何者先”——你永遠不知道意外會不會在明天之前到來;在死亡的時候,除了善法能幫助自己,其餘如財富、親朋好友等,都是毫無助益的!

目錄

生命輪轉的過程

生、老、病、死——釋迦牟尼徹悟生命真相

編者序:破解生命輪迴的真相

本書閱讀導航

第1章 獨特的佛教生死觀

1.直面生死:人人都需要了解死亡

2.本書將指引你:破除戀生懼死的迷霧

3.人身從何而來:四大五蘊的和合

4.人生不可逃避的命運:生老病死

5.生命流轉的過程:十二因緣

6.生命流轉的直接動力:業

7.周而復始的循環:六道輪迴

8.生命的實相:緣起有、自性空

9.生命的四大階段:生有、本有、死有、中有

10.佛教對待生死的態度:培養“念死”的思維

11.豐富的智慧:概說佛教中的生死關懷

第2章 從受生到住胎:生苦

1.投生人道的苦處:人生八苦

2.生而為人的可貴:人身難得,佛法難聞

3.投胎成功的第一步:因緣具足方能入胎

4.四大五蘊重新聚合:生有形成

5.投胎成功的第二步:發育健全方能住胎

6.三十八周的漫長曆程:藏醫《四部醫典》對胚胎髮育的詮釋

7.不同滿業,不同結果:胎兒的因果報應

8.飽受煎熬的三十八周:住胎之苦

9.投胎成功的第三步:出胎

10.入胎時的正念差異:投胎的四種情況

11.如何助益新生兒:消災祈福

12.大師降生:與眾不同的吉祥徵兆

第3章 如何利用這段生命:本有

1.人生的重點:專注於善法

2.關閉三惡趣大門的法寶:皈依

3.做一個合格的佛教徒:遵守七眾的戒律

4.佛陀為世俗人開示的智慧:《善生經》和禮敬六方

5.禮敬東方和南方:尊敬父母、恭順師長

6.禮敬西方和下方:善待妻子、體恤奴婢

7.禮敬北方和上方:和敬親友、敬奉僧眾

8.消除日常生活的六種過失:六非道

9.判別惡友:遠離四種不可親近之人

10.判別善友:親近四種值得敬重之人

11.走向來世的安全梯1:杜絕十不善業

12.走向來世的安全梯2:修持八種功德身

13.看清輪迴的陷阱:四諦法門

14.離開輪迴的辦法:守護戒律,滅除無明

15.三部律儀不違犯:別解脫戒、菩薩戒與密乘戒

16.不忍見眾生沉淪:發起菩提心

17.發起菩提心的兩種方法:七因果與自他相換

18.以生命的關懷消解肉體的疾病:佛經中的醫學

19.引發疾病的外緣:外部環境侵襲

20.導致疾病的內因:體內四大元素失衡

21.佛教特有的病因觀:業果報應

22.佛教對疾病的分類:虛說四百零四種

23.四大與季節:順應時令的養生之道

24.四大與飲食:吃出來的健康

25.消除業障引發的疾病:精神修持與養生

第4章 揭開死亡的神秘面紗:死亡的過程

1.對死亡的判定:死有時刻

2.臨終的前四個階段:四大分解

3.密續生理學1:意識的多重層面

4.密續生理學2:極微細的心風

5.密續生理學3:脈

6.密續生理學4:氣

7.密續生理學5:明點

8.臨終的後四個階段:從微細心到澄明心

9.無懼生死的關鍵:空性

10.密法超度的第一秘技:頗瓦法

11.密法超度的第二秘技:母子光明相會

12.特別注意:臨終一念將決定死後的去向

第5章 在死後與轉生之間流轉:中有

1.佛教描述死後世界的特有概念:中陰

2.中陰世界的主角:意識

3.亡靈在中陰世界的引導地圖:《中陰聞教救度大法

4.中陰世界的總體描述:七七四十九天的死後歷程

5.諸佛菩薩前來接引:進入法性中陰

6.諸佛菩薩的三種形象:寂靜尊、寂忿尊、忿怒尊

7.生命元素再次顯現:五蘊與四大的顯現

8.第一天的幻相:大日如來佛父佛母現身

9.第二天的幻相:金剛薩阿如來佛父佛母現身

10.第三天的幻相:寶生如來佛父佛母現身

11.第四天的幻相:阿彌陀佛父佛母現身

12.第五天的幻相:不空成就佛父佛母現身

13.第六天的幻相:寂靜諸尊現身

14.第七天的幻相:諸持明主尊現身

15.第八天的幻相:大光榮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16.第九天的幻相:金剛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17.第十天的幻相:寶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18.第十一天的幻相:蓮花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19.第十二天的幻相:業部赫怒迦佛父佛母現身

20.第十三天的幻相:忿怒諸女神現身

21.第十四天的幻相:四位守門女神與二十八位瑜伽女現身

22.法性中陰的總結:生前的修行對中陰處境十分關鍵

23.輪迴與解脫的最後抉擇:投胎中陰

24.投胎中陰的考驗:七種險境幻相

25.善業與惡業的計算:冥界的善惡大審判

26.面對審判的要訣:相信一切都是空性

27.前生身形隱弱,來生身形漸顯:輪迴六道在業力作用下發出誘惑

28.抵制六道誘惑,避免投胎轉世:關閉胎門

29.進入輪迴的世界:六道景象

30.更嚴峻的考驗:索命鬼卒催逼入胎

31.最後的選擇:轉識前往清淨佛土或投胎人

32.總結:不同根器的亡者將有六種解脫層次

第6章 超越輪迴的清淨莊嚴世界:佛國淨土

1.清淨的國土:淨土釋義

2.三種層次的淨土:法身淨土、報身淨土、化身淨土

3.與漢人機緣極深厚的淨土: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

4.佛陀為世俗人開示的智慧:極樂世界的衣、食、行

5.琉璃為地,七寶為界:極樂世界的環境

6.蓮花化生,萬種伎樂:極樂世界中的育和樂

7.東方淨土:藥師佛的淨琉璃世界

8.欲界天中的淨土:彌勒菩薩的兜率內院

9.觀世音菩薩的淨土:普陀山世界

10.無邊浩渺的淨土:毗盧遮那佛的華藏世界

11.眾生眼中的五濁惡世:釋迦牟尼佛的娑婆世界

12.大乘五力:往生淨土的必要條件

第7章 走完最後一程:佛教的殯葬儀式

1.對亡者家屬的囑託:切忌移動、哭泣和殺生

2.利益亡者的儀式1:作七與誦經

3.利益亡者的儀式2:拜懺與打佛七

4.利益亡者的儀式3:水陸法會與放焰口

5.不同的葬禮形式1:天葬

6.不同的葬禮形式2:火葬

7.不同的葬禮形式3:塔葬

8.不同的葬禮形式4:水葬、土葬以及多次葬等

附錄一:千手千眼大悲懺

附錄二:往生淨土懺願儀

附錄三:消災延壽藥師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