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鉦

圍鉦,擊奏體鳴樂器。流行於泰國、緬甸、高棉、寮國傳統樂隊中演奏核心曲調的主要打擊樂器。

圍鉦

內容

有大、中、小 3種類型,皆由16面蓋碗狀的鑼組成(小圍鉦有18面,其中兩面為啞鑼),由低音到高音從左向右排列在圓形支架上。演奏者坐在圈內,用兩根木槌敲擊鑼臍來演奏。圍鉦按七平均律音階調音,音域均為兩個八度加兩個音,小圍鉦比大圍鉦高一個八度。典型的演奏技法是兩手同時奏八度音和交替奏分解八度音,如樂曲的速度太快,則由兩手合奏一單鏇律。此外還有一種孟式圍鉦,它的大小和調音與一般圍鉦相仿,但支架是直立的彎月形,兩端翹起。據認為,圍鉦是從爪哇經高棉傳入泰國和緬甸的,早期由 8面鑼組成,架子呈長方形,從18世紀中葉開始採用目前這種式樣。圍鉦是泰國、緬甸、高棉、寮國等國家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樂器,它的發音柔和清亮,餘音飄渺,獨具韻味。

配圖

所屬分類

樂器
體鳴樂器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