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奧比斯眼科飛行醫院

國際奧比斯眼科飛行醫院

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本身為一架DC-10型號的飛機,經過大量改裝後,成為如今這所「長了翅膀」的醫院。這間全球唯一的流動教學醫院,在飛航人員的駕駛下,接載著對醫療充滿熱誠的眼科專家,將光明傳送至世界各地。

基本信息

簡介

國際奧比斯眼科飛行醫院國際奧比斯眼科飛行醫院

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本身為一架DC-10型號的飛機,經過大量改裝後,成為如今這所「長了翅膀」的醫院。這間全球唯一的流動教學醫院,在飛航人員的駕駛下,接載著對醫療充滿熱誠的眼科專家,將光明傳送至世界各地。
科專家,將光明傳送至世界各地。

眼科飛機醫院抵步後,當地的醫生護士和工作人員與奧比斯的醫療隊伍,在醫院裡的手術室、雷射治療室和康復室互相交流醫學知識,以提升救治失明的技術和水平。
飛機醫院前部分的教室共設48個坐位。飛行時,教室會作為客艙;培訓時則作為教學之用。16個攝影機分別安裝在手術室、雷射治療室、康復室及教室。即使身處教室,接受培訓的眼科醫生都可透過這些先進的設備,第一時間看到手術室裏的情況,而且可以利用雙向的視像廣播系統,即向手術室內的眼科專家發問。假如人數超出上限,我們可以在會飛機外邊增設教室。同樣地,透過雙向視像廣播系統,飛機外的學員也可以看到手術過程,並且發問問題。
開展一個新的飛機醫院項目之前,當地醫院會預先選擇一定數量的病例,而病例需與培訓項目相關。飛機到達後,這些病例再交由奧比斯的義務眼科專家篩選。

醫生的學校

奧比斯飛機醫院可以平均每周進行20-25台手術,平均每天4台,如果是簡單的雷射手術,每天接受治療的人還可以更多。儘管如此,相對於眼病患者的數量,奧比斯飛機醫院能夠治療的病人還只是很小的比例。
在本次奧比斯與克州醫院合作的項目中,一共有40多名角膜病患者接受篩選,其中有20多名患者都適合接受角膜移植手術,但由於供體角膜的數量和時間的限制,大約只能有6個病人幸運地接受手術。
事實上,在20多年的時間中,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的治療功能逐漸降低,而培訓醫生的功能在不斷地加強,奧比斯飛機的意義如今更多地是一所學校,而不是單純的醫院。
“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英語中也有類似的諺語:“giveamanfishandyoufeedhimforaday.teachhimtofishandyoufeedhimforalifetime.”奧比斯眼科飛行醫院的醫療總監戈登·道格拉斯常常用這句話向人們解釋飛機醫院的意義,奧比斯更像一所教學醫院,傳授從服務到技術的整個眼科醫院操作流程。
教學從病人篩查開始。卡熱瓦尼是道格拉斯醫生檢查的第二個病人,在檢查前,道格拉斯詢問卡熱瓦尼的全身健康情況,有沒有家族病史。
道格拉斯向在旁邊學習的當地醫生說:“一定要問清楚,有的病人說沒有病史有可能是不知道病史的意思。有的人是被領養的孩子,有的已經離家幾十年,有的人根本就不知道青光眼病。”
道格拉斯醫生的細心給克州人民醫院的眼科醫生茹鮮古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定要告訴病人不要把眼藥點到已經失明的眼睛裡。”道格拉斯醫生囑咐茹鮮古麗。克州醫院的一名醫生說,奧比斯的醫生們所示範的規範流程,對於他來說受益匪淺。
克州醫院的眼科醫生榮峰在這次培訓中得到了外國專家手把手的指導,她此前從沒有使用過雷射機,道格拉斯教她怎樣將四點聚合成一點,然後命中虹膜。成功完成訓練後,榮峰醫生興奮地說:“打中了!”
這次奧比斯飛機項目還為克州帶來了角膜移植手術的範例。由於角膜供體、技術、設備的原因,克州從未開展過角膜移植手術,很多醫生是第一次詳細地觀看角膜移植的實況教學。
克州首例角膜移植手術的受益者是29歲的祖麗菲亞,11歲時的意外刀傷使她的一隻眼睛失明。由於刀傷不僅傷害了眼角膜,還引起白內障,因此手術非常複雜。
手術開始,顯微鏡下的畫面傳輸到視聽教室的顯示器上,非常清晰。“現在我換了左手剪。”主刀醫生的講解也非常仔細。視聽教室里的學員們一邊觀看手術,一邊隨時向主刀醫生提問。
完成16針漂亮的縫合後,手術順利結束,學員們把掌聲送給了第一次來中國的主刀醫生亨利·吉蘭德,亨利·吉蘭德也通過鏡頭回應學員。
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為克州帶來6枚供體角膜,60名各種眼病患者得到了治療;新疆約50醫生、30名護士、3名生物工程師和8名麻醉師在飛機醫院上得到培訓。

多國志願者

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是獨一無二的飛機,也是最特別的醫院,除了20多名工作人員,為奧比斯工作的醫生、護士都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志願者。
病人篩查時,吉爾·傑斯腆著他的胖肚子四處幫忙,他不是護士,而是這次駕駛飛機醫院喀什之行的機長。他是美國聯邦航空公司的退休飛行員,他的夫人也作為志願者和他一起為奧比斯幫忙。機長夫人對記者說:“我們都已經退休,有很好的生活,所以想來為奧比斯工作。”
飛機醫院裡真正實現了“地球村”的夢想,所有的志願者在一起有十多個國籍。他們利用自己的假期去世界各地為奧比斯飛機醫院服務。有的人本來是醫生,但在飛機醫院裡很樂意地承擔了護士的繁瑣工作。
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總監吉魯介紹說:“奧比斯擁有一個500個人的志願者網路,志願者們會介紹朋友或者親人來為我們工作。還有一些人聽說了我們的項目,然後聯繫我們。”
飛機醫院裡的醫生都必須具備所屬國家的醫療資格證明,最基本的要求是,醫生或者護士必須具有執業證明、5年手術經驗,並且有一個推薦人。“當然,如果不符合上面的標準,我們還可以面對面交流,如果我們認為他可以參加,也可能選擇。”
自1982年以來,一共有來自29個國家的600多名眼科專家加入飛機醫院的志願者隊伍,先後訪問了四大洲70多個國家和地區,使2萬名眼疾患者在飛機上進行手術,並有3萬多名各國眼科醫生、護士參加了培訓計畫。
奧比斯已經在中國開展了114項醫療培訓項目,包括29個飛機培訓項目、85個地面醫院培訓項目,內容涉及手術、護理、生物工程和社區保健培訓項目。有超過1萬名中國眼科醫生、超過6300名中國眼科護士接受奧比斯的培訓,超過3500名的中國眼病患者在奧比斯項目中重獲光明。在未來的5年裡,奧比斯將把工作重點放在中國。

卡熱瓦尼的手術

該卡熱瓦尼安檢了,他第一次進機場,有些緊張,手足無措,機場安檢員讓他脫掉外套,展開雙臂接受安全探測器的檢查。
所有的程式都和乘坐飛機前的安全檢查一樣,但卡熱瓦尼不是要去旅行,而是去做眼睛手術,他要去的醫院實在太特殊,它既是醫院,又是飛機。
這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飛機醫院,名字叫奧比斯眼科飛機醫院。
這是奧比斯飛機第32次來中國,也是它第3次到新疆,飛機停靠在喀什飛機場的停機坪上。奧比斯的本次項目主要是與新疆柯孜勒蘇克爾克孜自治州(簡稱克州)人民醫院合作,從6月30日到7月17日,用兩周的時間為病人檢查、治療並培訓克州各地的眼科醫生。

一年以前,卡熱瓦尼突然發現自己的左眼看不見了,到醫院檢查才知道,那是他患了青光眼的後果。5個月以前,卡熱瓦尼的右眼開始紅腫、疼痛,醫生告訴他,右眼也患了青光眼。
他是全家人的依靠,地里的糧食只是3個孩子和老婆的口糧,10隻羊賣掉後才能換回孩子們的學費和老婆看病的錢,除此之外沒有節餘。卡熱瓦尼陷入了兩難:如果去治療,治療費對於他是個沉重的負擔;如果不治療,卡熱瓦尼將在某一天完全失明,那對於48歲的他和整個家庭來說,那將是災難。
在縣醫院看病時,卡熱瓦尼聽人說外國專家要到克州來義務給病人治療眼病,於是,他借了500元錢,從家出發。從家到克州首府阿圖什市一共600公里,路上光車費就花了快200元,這是卡熱瓦尼到過的最遠的地方,也是他孤注一擲的最後希望。
病人實在太多,只有少部分適合手術和病情典型的病人在經過篩選後才能得到手術的機會,幸運的是,卡熱瓦尼中選。
卡熱瓦尼被領進機艙中部的雷射室,這裡將是卡熱瓦尼接受雷射手術的地方。要不是走廊邊的舷窗,很難把雷射室與飛機聯繫起來,這裡完全被改裝,四周是器皿櫃和工作檯,中間擺放著4台雷射治療設備,與醫院的治療室沒有兩樣。
卡熱瓦尼坐下等候,這是他人生第一次“坐飛機”。克州當地的醫院還沒有開展雷射手術治療,與開刀手術相比,雷射手術幾乎沒有創傷。
醫生戈登·道格拉斯為卡熱瓦尼實施手術,他是青光眼專家,也是奧比斯眼科飛行醫院的醫療總監。雷射射出25次,持續大約20分鐘,手術結束。卡熱瓦尼的右眼虹膜上已經被打穿一個孔,他的右眼眼壓應該可以逐漸恢復到正常,不會再像他的左眼一樣因為眼壓高壓迫視神經而失明了。
“有沒有不舒服的感覺?”記者問手術後在一旁休息的卡熱瓦尼,他露出羞澀的笑容說:“沒有。”他還說,希望以後的生活可以更好一些。
 

NGO組織之醫療健康協會

NGO,是非政府組織(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的英文縮寫。它是指是一個不屬於政府、不由國家建立的 組織。雖然從定義上包含以營利為目的的企業,但該名詞一般僅限於非商業化、合法的、與社會文化和環境相關的倡導群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