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圖書博覽會

國際圖書博覽會

國際圖書博覽會是由一國定期舉辦的有一定數量外國出版社和書商參加的大型圖書展覽活動。主要進行圖書貿易,國際著作權交易與合作出版業務等活動。全世界每年有數十個國家舉辦。世界主要的國際圖書博覽會有:法蘭克福國際圖書博覽會,聯邦德國主辦,始於1949年,每年10月舉辦;莫斯科國際圖書博覽會,蘇聯主辦,始於1977年,每兩年舉辦一次;波倫亞兒童讀物博覽會,每年春季舉辦;開羅國際圖書博覽會,埃及主辦,始於1969年,每年舉辦一次;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創辦於1986年,每年舉辦一次。

定義

國際性的圖書展銷與交易集會。

歷史沿革

早在15世紀下半葉,西方活版印刷術發明初期,印刷商已開始在集市上推銷書籍。歐洲一些大的貿易集市逐漸成為印刷商們的聚會地。他們定期會面,討論共同關心的問題,互通印書計畫,交換書籍,以及購置印刷器材。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書籍集市出現於1462年秋天。

16世紀上半葉,里昂書市處於全盛時期。16世紀下半葉至17世紀上半葉,法蘭克福逐漸形成為德文圖書發行中心和拉丁文圖書國際市場,也是宗教改革書籍的發行中心。歐洲各國書商、印刷商紛紛前來參加書市交易活動。這樣,它成為德國、義大利、法國、荷蘭、瑞士、英國書商和印刷商的聚會地。

自1564年起,法蘭克福市政府開始出版書市目錄,一直出到1750年。1564~1600年的書市目錄,收錄圖書 20000版,其中德國圖書14724種,外國圖書6112版,其他1014版。

自1579年起,由於德國皇家書籍委員會對新教書商極力刁難,他們只好放棄這個書市,前往萊比錫。由於萊比錫選帝侯對出版採取寬容政策,到16世紀末,萊比錫的印刷業已相當發達,出現書市目錄。

1640年前後,萊比錫書市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逐漸取代法蘭克福,成為國際性的書商聚會地。法蘭克福和萊比錫先後形成歐洲兩個重要的國際書籍交易市場。它們後來成為萊比錫國際圖書博覽會(1948)和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1949)的根據地。

現況

國際圖書博覽會已遍及五大洲,規模越來越大,數目逐漸增多。重要的國際圖書博覽會均定點和定期舉行(多數每年一屆,個別的兩年一屆)。規模和影響最大的,是聯邦德國的法蘭克福圖書博覽會。

(見表:世界重要國際圖書博覽會)。瑞士三年一屆的教學博覽會,無固定展址,亦可跨國舉辦。

舉辦方式

國際圖書博覽會可分著作權型與展銷型兩類。以出版商之間洽談著作權交易與合作出版業務為主的,屬著作權型。書商、圖書館員亦可訂購圖書,文學代理人也可進行手稿交易。以訂購或當場出售展品為主的,屬展銷型。

國際圖書博覽會按展品類別,又可分為綜合性與專業性兩種。綜合性圖書博覽會,展出各類圖書。專業性圖書博覽會,只展出某類或某些類別圖書。綜合型的圖書博覽會在世界上居多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