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第五戰區

抗日戰爭第五戰區是指1937年盧溝橋事變爆發後,為了因應戰爭形勢,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於中國境內劃分;與日軍作戰的戰區之一。最初第五戰區所轄範圍為山東南部及江蘇北部,並爆發了慘烈的淞滬會戰。後來視戰爭實際情況,第五戰區分別於1938年、1939年、1944年做過數次相當大規模的更動。

1937年

中國戰區的首次劃分是於1937年8月;在日軍迅速占領北平與天津,且中華民國政府確定與日謀和落空之後。而同年第五戰區的劃分是以山東南部及江蘇一部份。而該戰區司令長官為蔣中正兼任,轄有第3集團軍(韓復榘為集團司令)及第5集團軍(顧祝同)。

1938年

司令長官李宗仁

作戰地區為天津至南京浦口之華東一帶(津浦鐵路沿線)

第三集團軍:于學忠

第十一集團軍:李品仙

第二十一集團軍:廖磊

第二二集團軍:鄧錫侯

第二四集團軍:顧祝同(兼)

第三軍團:龐炳勛

第二七集團軍:楊森

以上共轄27個步兵師,3個步兵旅,不含特種部隊。

1939年

司令長官李宗仁

作戰地區為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

豫鄂皖邊區游擊總司令:廖磊

第33集團軍:張自忠

第11集團軍:李品仙

第22集團軍:孫震

第29集團軍:王纘緒

以上共轄26個步兵師,1各騎兵師、不含特種部隊。

1944年

司令長官李宗仁

第2集團軍:劉汝明

第22集團軍:孫震直屬暨特種部隊

受降區

第五戰區:安徽西部,湖北北部及河南南部

日俘集結地:河南郾城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