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授時中心

國家授時中心,前身是陝西天文台,是以時間頻率研究、授時服務為主,同時開展天體測量學、太陽物理、日地關係、天體力學、人造衛星觀測與研究的綜合性天文研究機構。全台分設台本部和授時部兩部分。台本部包括時頻主控系統、科研實驗室、天文觀測站和領導管理機關,駐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授時部(即二部)為長波和短波授時電台,位於陝西省渭南市蒲城縣境內。

國家授時中心簡介

國家授時中心位於西安驪山,自七十年代初正式承擔我國標準時間、標準頻率發播任務以來,為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國家安全等諸多行業和部門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的授時服務,基本滿足了國家的需求。特別是為以國家的火箭、衛星發射為代表的航天技術領域、常規及戰術、戰略武器試(實)驗做出了重要貢獻。 相應開展的時間頻率研究工作,則緊緊圍繞國防和國民經濟高速發展對時頻領域提出新的手段和更高精度的需求而開展,如在守時理論與方法、時間頻率測量與控制、時間傳遞與同步、新的授時手段拓展、國際間遠距離高精度時間傳遞與比對,時間尺度與頻率標準、用戶時間系統終端研製與開發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基礎與套用研究工作,取得了許多理論與技術成果,帶動了我國該領域的進步與發展,逐漸形成了具有自身優勢和國際影響的時間頻率研究、服務、發展中心。

國家授時中心的歷程

國家授時中心前身是陝西天文台,1966年經國家科委批准籌建,1970年經周恩來總理批准短波授時台試播,1981年經國務院批准正式發播標準時間和頻率信號;20世紀七十年代初,為適應我國戰略武器發射、測控和空間技術發展的需要,經國務院和中央軍委批准,在驪山天文台增建長波授時台(BPL),1986年通過由國家科委組織的國家級技術鑑定後正式發播標準時間、標準頻率信號。

國家授時中心的任務

國家授時中心(原陝西天文台)本部地處我國中部腹地——西安臨潼,這裡承擔著我國標準時間的產生、保持任務,並採用多種手段與國際時間保持同步,同時這裡擁有一支時頻領域的科研隊伍。授時台位於陝西蒲城,主要有短波和長波專用無線電標準時間標準頻率發播台(代號分別為BPM和BPL)。我們所得到的台北時間就是從這時發出的。
國家授時中心負責確定和保持的我國原子時系統TA(NTSC)和協調世界時UTC(NTSC)處於國際先進水平,並代表我國參加國際原子時合作。它是由一組高精度銫原子鐘通過精密比對和計算實現,並通過GPS共視比對、衛星雙向傳輸比對法(TWSTFT)比對等手段與國際原子時間標準相聯繫,對國際原子時的保持做出貢獻,目前的穩定度為10E-14,準確度為10E-13。
短波授時台(BPM)每天24小時連續不斷地以四種頻率(2.5M,5M,10M,15M,同時保證3種頻率)交替發播標準時間、標準頻率信號,覆蓋半徑超過3000公里,授時精度為毫秒(千分之一秒)量級;長波授時台(BPL)每天24小時發播載頻為100KHz的高精度長波時頻信號,地波作用距離1000-2000公里,天地波結合,覆蓋全國陸地和近海海域,授時精度為微秒(百萬分之一秒)量級。BPL長波授時系統的建立,將我國授時精度由毫秒量級提高至微秒量級,使我國授時技術邁入世界先進行列,該項目1988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
低頻時碼授時技術國際電信聯盟鼓勵採用的一種現代授時技術,其終端產品之一——電波鐘表被稱為替代石英鐘錶的新一代計時器具。國家授時中心於2007年在河南商丘建成我國連續發播的低頻時碼授時台,呼號為BPC,2009年10月28日的實驗按預定方案進行並取得了成功。BPC資料
(1)台址:河南商丘(天線坐標:北緯34.457度,東經115.837度)。
(2)頻率:國家無委批准的68.5KHz,發射頻寬±1KHz;
(3)發射機:全固態
(4)發射天線:傘狀單塔;
(5)發射功率100千瓦;
(6)覆蓋半徑:天波3000公里,地波1000公里;
(7)調製方式:由編碼調製單元做ASK(on/off keying)調變,在總時間1S之中每100ms為一單位以負極性波寬代表十進制的數字。國家授時中心發射之編碼方式參考了西安高華公司專利,應由授時中心付費使用或徵調專利,十三億同胞的電波表接收授時中心信號時時不用再個別付費。 (8)發播時間:
(9)授時精度:±0.1ms
國家授時中心除了開展時間頻率研究工作和常規的授時發播工作外,同時也面向各類時間用戶,進行系統設計、諮詢和相關設備的研製,滿足了各行業、各領域時間用戶的需求,為國民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國家授時中心的成果

三十多年來,國家授時中心(陝西天文台)在時頻技術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科技成果獎130餘項,為國家國防試驗、空間技術、測繪、地震、交通、通信、氣象、地質等諸多行業和部門提供了可靠的高精度授時服務。特別是在以衛星發射、火箭試驗為代表的我國航天技術發展中做出了重大貢獻。自系統建成後,為國家星箭發射、戰略武器試驗提供了準確可靠的時間頻率信號,保證了百餘次重大任務的順利完成,多次受到國務院、國家有關部委賀電嘉獎。

國家授時中心的改革發展

隨著國家知識創新體系在中國科學院率先試點工作的開始,作為國家授時中心,陝西天文台所承擔的國家任務和開展的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和科學院的重視和肯定,作為首批試點單位進入了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程,並於2001年3月經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批准正式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國家授時中心
國家授時中心正在按照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試點工作的部署,進一步凝練和提升科技創新目標,積極推進體制改革和機制轉換,努力加強人才培養和科研隊伍建設,從國家戰略和安全高度出發,瞄準時間頻率學科前沿,積極進行時頻創新研究,把國家授時中心建設成為我國時頻基準、授時服務和授時新技術研究的創新和發展基地,使我國的授時服務和時頻研究水平整體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使國家授時中心真正成為國家的關鍵技術基礎設施、重要戰略資源和國民經濟持續發展的科技支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